普通话发音——朗诵的这三个小“秘密”,我只能偷偷的告诉你

朗诵是一种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语言艺术,也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还可以有效的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会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

因此,要想成为口语表述与交际的高手,就不能忽视朗诵的重要性。那么,要想学好朗诵就要掌握以下播音专业的几种技巧:

一.把听力作为自学朗诵的基础


二.解决朗诵中的吐字归音问题

发音清晰准确是良好表达的前提,更是好的朗诵所必备的条件。这就需要我们在普通话的吐字归音上多下功夫了。

普通话发音——朗诵的这三个小“秘密”,我只能偷偷的告诉你

1.普通话声调发音要到位。

声调是音节高低升降的形式,它主要是由音高决定的。声调的升降变化是滑动的,不同于音阶间的跳跃式的移动。描写声调的高低通常用五度标记法来度量,最低为1度,最高为5度。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在五度标记法里的表示分别为:1阴平,标记为55。2阳平,标记为35。3上声,标记为214。4去声,标记为51。五度标记法是描述和纠正自己在声调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好工具,要想朗诵的效果好,就要谨记这一方法。

2.普通话语流音变要准确。

在语流(句子)中,由于受到相邻音节的相邻因素的影响,一些音节的声母、韵母或声调会发生语音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语流音变。普通话中最典型的语流音变是轻声、儿化、变调(上声的变调、“不”的变调、“一”的变调以及语气词“啊”的变调等),朗诵中在读到这些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是否需要适时的变调。

3.克服方言发音的缺陷。

各地人都有各地人的方言,各地方言的缺陷也是不一样的。朗诵时是不能出现方言的,所以就要对此有针对性的纠正。比如,解决南方人的平翘舌问题、前后鼻韵问题、舌边音和舌尖音问题;解决北方人的部分韵母发音问题和尖音等问题。对于纠正发言的发音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就要说正规准确的普通话,而不要在朗诵时才想到这一点。

普通话发音——朗诵的这三个小“秘密”,我只能偷偷的告诉你

三.掌握朗诵里的情感

语言表达的核心就是内在的情感,如果没有情感的支撑,读出来的文章就是没有灵魂的东西。我们朗诵的内容一般都是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这都要求我们要对文章注入真情实感。而一些非文学作品,如社论、书信等,一旦作为朗诵材料,往往也会偏向于表现某个人的某种思想感情,自然带上明显的感情色彩。

有的朗诵作品,听起来也有着抑扬顿挫的语调,可就是打动不了听众,这往往就是朗诵者对作品的感受太浅薄,没有真正走进作品,而是在 “挤”情、“造”势的后果。听众是敏锐的,他们不会被“虚情”所动。所以,朗诵者要想唤起听众的感情,使听众与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就必须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