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已经两个月了,在防疫期间正常死亡的人后事家属怎么办?

落花慕流水


说说我们这里的真实情况,我们这是湖南农村,在前一阵严重时期,有的人死了放一个晚上第二天就上山葬了,村上也不准亲友悼唁,有的就火化放在县城殡仪馆,等过阵子能办事再接回家,这两天刚好死了个人,现在整个防疫情况好转,经村委会同意,能放三天,简单悼唁,但不办酒,镇上工作人员也时常来检查


湘北可乐


防疫已经两个月了,在防疫期间正常死亡的人后事家属怎么办?

前段时间我们村就有一个老人去世了,但是在防疫期间这种事让死者家属非常为难,平日都是大操大办,生怕慢待了各位亲朋,但现在防疫期间禁止人群聚集,但是死者还得尽早入土为安,不能存放。

这种情况村干部会来维持秩序,让家属不要大操大办,我们村的这个为了防止疫情,没有让亲朋们留在家里吃饭,从简处理老人后事,不过这样也能省下好几万元的费用,也算是一件好事吧,以前的铺张浪费,现在正好可以节约起来,不过也希望以后保持这种习惯。

前两年也提倡白事从简,只是很多人为了所谓的面子一直大操大办,其实这都是浪费,勤俭节约才是我们应该遵守的。



乡下大表哥


疫情期间如果确定是正常死亡在城市建议火化,如果是在农村最好根据你们当地习俗从简下葬,并且第一时间上报村政府做相关报备,我一个姑婆就是这期间去世的,我们这边习俗是土葬,下葬当天只叫了8个无外出记录的本地人匆匆下葬的,全程戴口罩 吃饭都是各吃各的,没有办酒席和各种仪式毕竟疫情期间以防万一、要以身作则,毕竟国难大于家悲!

用一句最真实的话来说老人只要生前儿孙家人都孝顺,老人的晚年过得好,这就是对老人家最好的回报,去世之后简单安详的下葬或许也并不是一件坏事,最后希望老人家属节哀!


乡野子枫


一切从简,一切从简,还好我们这边还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个市里面都还没有听说。保护措施做的比较到位哦!好恐怖哦,要是家里面还有小孩子很小的,你说那怎么办呐?扔下小孩多可怜呐!找到当地的政府一起协同处理。即使是已经死去的人也具有传染性的。看新闻,武汉那边的马上就会叫救护车送去直接火化。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为了大家的安全着想,速战速决,减少传染的机会。因为这次的疫情对全国影响实在是太大喽,整个国家的平衡都被打乱了。希望我们万众一心,快点战胜疫情最终取得全面的胜利[祈祷][祈祷][祈祷][祈祷]





八零后茶农玲儿


首先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虽然防疫己经两个月了,但我相信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全国人民过了从未过过的春节,一直都在担心和惶恐中渡过,虽然全国新冠病毒确诊人数已下降到2位数但国人在关键时刻还是不能掉以轻心。我认为有老人正常死之的情况下家属应当以国为重民生为重,从大局考虑:

一、在生孝顺为真孝

在我们这里有句古话“在生不孝死后干闹”说的就是那些平日里对老人不闻不问,死后又不想被人指责故而大造声势,虚情假意的人。老人在世儿女做到面面俱到,寻医问药,贴身侍候,实在无法挽回的也是尽到最大的孝道。

二丶顾及他人

在农村讲究死者为大,假如谁家有丧事叫请帮忙再大的事也不能拒绝,我们这里的邻居都会主动帮忙,不会等到主人家请,所以这里问题来了,疫情期间之人家叫了帮忙别人来也不好,不来也说不过去,导致两难的境地。

三丶疫情期间采购物资难

农村白事所用到的物品是比较繁多的,在这里就不一一讲了,物品采购不全丧礼就无法进行。

总之疫情期间家属一定要简单化,能开死之证明的先开证明,再到村委申请简单丧葬仪式。为了自己也为了大家。现在不是全国抗疫而是全球,全人类的事,不要说农村没事,病毒太肆虐防不胜防。一起等到完全解除,是全人类责任。


巴山梅梅


生老病死是正常的伦理现象,谁都会有这一天的,但是死者为大,尊重逝者,但是现在我们遇到了疫情期间,为了我们身边人的安全减少大众的聚集,还是希望一切从简,老人活着的时候只要自己尽孝了无愧于心逝者会保佑你的



老猫大恒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defbb485e3864749b6744d50677062f0\

百家姓刘


前段疫情期间,我们这里(农村)一个老村医去世了。他的家人,一切从简,因为国家也有政策。他的家人也是准备了一些口罩,给前去吊丧的人,后面直接请的挖掘机拉着棺材上地的。就几个人,也没请大工!


乡村王海波


我们这边是红事一律取消,白事一律从简,疫情区间正常死亡的只又至亲好友帮忙操办一下入土为安即可,情况特殊,想必在天有灵的话也不会怪罪的。


永胜2叔


正常死亡的按照国家规定该火化的火化,正常处理,但不实行集体吊唁,以免造成感染,不不聚餐,以不给国家添乱为主,保护自己,爱护他人在非常时期非常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