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加爵罪有应得,应还逝者清白


这辈子第一次见到的通缉令就是马加爵的,当时媒体报道给我们的信息就是马加爵贫苦家庭出生,学习好人懂事,但被其他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妒忌排挤,最后马加爵在沉默中爆发,恶从胆边生。


马加爵罪有应得,应还逝者清白

这个世界,谎言总是会捷足先登,而真相却是马拉松。

被这些吃人血馒头的无良媒体忽悠后,多少年了,多数网民至今还对马加爵持有同情,依然对当年受害者深恶痛绝,这无疑是对他们灵魂与其家人一次又一次的凌迟。

媒体向来厌恶受害者有罪论,怎么换一个剧本,就完全不一样了?但凡点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不会去想,没有夺妻之恨没有杀父之仇,什么仇何以让人去残杀四条生命?

就是因为有些人脑子里残留着旧社会思想遗毒,满脑子阶级斗争,才会形成一种舆论市场,让无良媒体有机可乘的总是把普通事件制造成阶级矛盾,博取流量。

把凶手出生说的越悲惨,把被害者说的越骄横跋扈,最后穷人反杀,畅快淋漓,这不是电影编剧一直惯用手法吗?

马加爵买不起衣服,没鞋穿不敢去上课怕遭人耻笑,可真相是他虽然家庭条件一般,但在大三时就舍得花1500块买一部二手电脑,要知道,虽然是二手的,但在案发当年,1500块足以抵我周围所有同学,包括我在内接近半年的生活费,当年望眼周边,根本没有多少人舍得买电脑,当年南昌网费普遍1块一个小时,这会买不起鞋?逗我呢?

四名受害者家庭条件优越?据事后调查,他们中有三人家庭条件还不如马加爵,就这种情况还被写成富人欺凌弱小,常识呢?

马加爵杀人事件的受害者为:唐学李、龚博、杨开红、邵瑞杰四人。四人都是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
唐学李家住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老窝乡崇仁村。唐学李本准备报考研究生,但因家里负担很重,为供他和弟弟读书已经欠下了大量债务而被迫放弃了考研。
龚博家住汉中市勉县老道寺镇丁家庄。龚博一家4口人,爷爷年老体弱,父母靠种田和做小生意维持生活和供他上大学。 被杀害前,龚博已经考取了硕士研究生。
杨开红是云南开远市羊街乡卧龙谷村委会红塘子村人。杨开红是苗家子弟,家境十分贫寒,上高中时的不少衣服都是班上同学资助的。
邵瑞杰是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夏郢镇周睦村人.邵瑞杰家境困难,在他考上大学的时候家里就已经外借了7000多元,之后又陆续贷款了1万多元。

以上资料来自百科,与李玫瑾教授讲座视频中内容相符,包括采访受害者家庭的原版视频中,有几人家庭确实是家徒四壁。

还有,几名受害者更没有抱团排挤马加爵,事后据马加爵自己口述,跟他有仇的仅邵瑞杰一人。

受害者之一唐学李平时甚至都从未与马加爵发生过矛盾,牌局事件唐还未偏袒任何一方的进行劝架,平时见到马加爵还会喊爵哥,唐这小伙按理来说人畜无害的,而且与马无冤无仇,为何马还痛下杀手?马说他在不该出现的时候出现了,这什么理由?

还有龚博,仅仅因为过生日没有叫马加爵。

而杨开红是撞见马加爵在清理血迹,马担心事情败露将其杀害。


李玫瑾教授早在讲座中已经直接透露案件真相,与当年采访马加爵的亲华社报道如出一辙,可人就是这么奇怪,只对让自己气愤和恐慌的新闻感兴趣,对平淡无味的报道毫不感冒。

马加爵案就是源于与马邵两人的矛盾,当时他们两人关系非常好,寒假期间马加爵没有回家而是独自一人在寝室上网,后来邵来校时借用了马的电脑,发现马在电脑上浏览黄网,还发现马外出大保健等隐私,之后在小事上与马争吵时常常揭马的短,背后还告诉周围人。

于是马感觉被人要挟了,还无法反击,最相信的人还背后说自己怪异看岛片。最后感觉周围人都在用怪异的眼神看自己,这明显是邵在从中作梗。

结果是马陷入无尽的痛苦和焦虑之中,思前想后,决定灭口,于是惨案发生。


所以,那些朋友圈流传甚广的马加爵案诸多版本几乎都是谣言,请大家不要再盲目转发,如类似以下标题或内容:

《马加爵临刑前的一封信,看哭百万人》
《马加爵写给家人的信,总理看了也落泪》


《马加爵说囚服是他长这么大穿过最好的衣服》
《寒冷的冬天同学们命令马加爵洗衣打饭》
《同学们在马加爵被子上撒尿》
《马加爵买不起鞋穿不敢去上课怕遭同学耻笑》
《写给暗恋女生的信被当众撕的粉碎》
《马加爵的长恨歌》


马加爵罪有应得,应还逝者清白

诸如此类…


马加爵罪有应得,应还逝者清白

就这一身毽子肉,换你敢在他被子上撒尿?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李教授问过马,你这辈子最自豪的事是什么?

马说:四件事,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获得二等奖,全省物理比赛一等奖,初二之后全校排第一,考上云南大学。

马确实是学霸,当年分数已经达到清华录取线,超过云大200分,可以说是同学羡慕,家人给予厚望,老师眼中的乖孩子,这些成绩必然使马更注重个人的名声,而一旦有人尝试摧毁它,他必然无法接受,且在过程中比一般人更容易放大焦灼和多疑情绪。

而邵却在每次与马的争吵关键点利用马的隐私进行讽刺,就会使马每次到了反击点上又陷入欲言又止状态,这种被人要挟的感受非常憋屈,如果邵还觉得屡试不爽,就会把自己利于非常危险的地位。

所以,古人说的没错,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邵是嘴欠,但代价太沉重了,以马的身板揍邵一顿是绰绰有余的,根本没有必要上升到见血的程度,其他几人更是比窦娥还冤,宿舍生活,相互之间谁没点小矛盾?动不动就下毒或灭口,属实极端。

也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马加爵这种遭遇发生在谁身上,都会不爽,但会用杀人的方式进行报复,特别是残杀四人,就有点人格障碍了。


最后,我想说,这么多年了,我们是不是要还逝者一个清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