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探訪復工健身房!“北歐式運動”現南京,實現人均4平米運動空間

“疫情發生以來,大家都戴上了口罩、處處保持了一定的安全距離,進入了隔離模式,但對生活的熱愛並不會因此停止。”進入3月後,不少行業都進入了“復工”模式,而不扎堆,遠距離,也是各行業復工時的常態。健身行業也在緩慢恢復中,同時尋找出新的運營模式,展開“自救”。

近日,健萌健身的特殊健身模式——“北歐式運動”模式,吸引了記者的注意。而健萌健身南京店已有2家在社區、街道的指導下恢復營業,其餘門店在陸續審批逐步開放中。據悉,疫情之前,這家健身房是一傢俬教健身房。但在疫情之後,他們為了從有效距離上阻隔病毒交叉感染,實現防疫、復工、健身“三不誤”,升級為“北歐式運動”健身房。

3月10日,記者在健萌健身南京仙林紫東館現場看到,與傳統健身房裡空間密閉、汗流浹背,團操課上人頭攢動的場景完全不一樣,在場館裡,健身會員和教練都佩戴口罩,每一組訓練的會員和教練之間,距離都保持在2米開外;有氧訓練像“插花”,每兩位使用者中間間隔一臺訓練機……該健身房倡導人均4平米訓練空間,限人流、限名額的“北歐式運動”模式,從有效距離上阻隔病毒交叉感染,實現防疫、復工、健身“三不誤”。

記者探訪復工健身房!“北歐式運動”現南京,實現人均4平米運動空間

“我在瑞典待過,人與人之間排隊的距離保持在1米以上,沒想到在中國健身也有這種模式,感覺很新穎。””資深““擼鐵””狂人李女士告訴記者,北歐人很注意公共場合的距離感,在瑞典的公交車上,幾乎沒有人與他人同坐一排,““北歐式運動”模式很適合疫情之下的運動健身。

健萌健身聯合創始人李祥表示,疫情發生之前,大部分健身場館都是人擠人,各種味道雜陳,消毒衛生措施跟不上訓練者的使用節奏;每次上課的人都不一樣,人流不可控。應對疫情防控,健身場館升級勢在必行,場館要向低密度運行模式進行轉變,““北歐式運動”呼之欲出。

記者探訪復工健身房!“北歐式運動”現南京,實現人均4平米運動空間

何謂“北歐式健身”?即有距離感的訓練空間,通過會員制預約,對場館到訪人流進行控制。健萌都是教練一對一進行私教訓練,控制教練人數也就控制會員人數,為每個訓練的會員留足人均4平方米北歐式空間”。高峰時段通過控制上線教練數量控制人流量,堅持無場地卡,無團操課,不扎堆,不聚集。

人均4平米空間有多大?李祥解釋說,相對人與人之間靜態相處1米的距離來說,運動時,私人空間在2米乘以2米,是更為舒適的動態空間。以家裡常見的2米×乘以1..米8的床,為例,4平米的運動空間,比一般家庭的雙人床還要大。

記者探訪復工健身房!“北歐式運動”現南京,實現人均4平米運動空間

國內高校健身與指導方向碩士生導師譚金飛表示,疫情過後,能夠提高人體體質的健身行業肯定會迎來一波更大的爆發增長,場館的衛生安全、硬件條件、通風系統等方面將提出更高要求,有距離感的運動空間將成為趨勢,“北歐式運動”理念首次在南京出現,就是這一趨勢的體現。

通訊員 石月

南報融媒體記者 餘夢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