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依旧笑春风,这句诗为什么那么出名?

林之诗意


你好,我是眉画张敞。看到这句诗,很亲切,因为这也是我十分喜欢的一句诗,每次见到,如逢故人,十分亲切。

这句诗只所以出名,恐怕更多是源于它背后美好的爱情故事以及它带给我们的人生体验吧!


这句诗出自唐代崔护的《题城都南庄》,全诗是这样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意思是:去年今日这扇大门里面,姑娘娇美的面庞与鲜艳的桃花交相辉映。今年我又来到门前,姑娘却不知去向何处,只留下美艳的桃花依旧绽放在和煦的春风中。

诗句浅显易懂,琅琅上口,但是更让人感慨的是诗句背后的爱情故事。

本诗的作者崔护到京城长安去参加进士考试,却不幸落第,诗人内心苦闷,恰逢春暖花开,就独自外出踏青游春,一路花红柳绿,不知不觉出城老远。

崔护觉得口渴,就想找一户人家讨口水喝。忽见不远处一处院落,院内盛开着红艳的桃花。崔护心中大喜,走上前去叩门。

不料应声来开门的是一个美丽的少女,那少女看到崔护,十分娇羞,问明来意,就回院中端来茶水递给崔护。崔护对少女十分喜欢,边喝水边看着桃树旁站立的少女,灼灼桃花映着姑娘娇羞的面容,更是美得不可方物,让崔护怦然心动。

喝过水后,(也有版本说崔护为了多待一会,喝了一碗又一碗,姑娘也不厌其烦,直到崔护实在喝不下去为止。)崔护再也没有理由久待,只好一步三回头地怅然离去。

回去后,崔护脑海中再也抹不去那人面桃花交相辉映的动人一幕。第二年清明节,看到桃花又开,崔护再也忍不住对少女的思念,又独自去找那位姑娘。

根据记忆,崔护又来到那座院落门前,院内的桃花又绽放成一片红云。崔护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上前叩门,可惜叩了半天,却再也无人前来开门。

崔护满怀遗憾和思念,拿出随出携带的笔墨,在门上题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然后满怀遗憾地离去。

这个故事有些版本还有后续,说那姑娘首次见到崔护,对崔护也是一见钟情,只是囿于礼教无法倾诉。

崔护第二年来访时,姑娘恰好与家人外出,姑娘归来见到题诗,知道是去年见到的少年,思念成疾,家人知道实情后,多方寻求,终于找到崔护,成就了一段姻缘。

这个版本估计是后人为了满足美好愿望而进行的杜撰了,可信度不高。


这首诗有情节,给我们讲了一个带有戏剧色彩的传奇故事。但它不仅是一首叙事诗,也是一首抒情诗。

叙事有助于这首诗的广泛传播,抒发的情感才是这首诗最大的意义所在,那就是这首诗给了我们这样一种人生体验:我们在生活中,在不经意的情况下,会遇到某种美好的事物,让我们念念不忘,但是当我们再去刻意寻求时,却再也无从寻觅,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美好和遗憾。

正因为我们在生活中也会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喟叹,有同样美好却充满遗憾的生活体验,才是这句诗广为流传、常盛不衰的真正原因吧!

这是我的一点看法,希望能让你满意!


眉画张敞


诗歌固然出名,但是我想,更出名的应该是诗歌背后的爱情故事。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脍炙人口,背后的爱情故事也千古流传。

话说唐时崔护,容貌英俊,文才出众,性情孤洁寡合,来到都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结果名落孙山。

由于距家路途遥远,便寻居京城附近,准备来年再考。

他来到长安城郊南庄的一处庄园门前,园内芳香四溢的桃花很是醉人。

崔护叩响了门扉,一位秀美的姑娘出来热情地接待了他。

姑娘神态妩媚,姿容艳丽,崔护跟她说话逗她开心,她只静静站在桃花树下,犹如桃花仙女般遗世独立、默默不语。

两人相互注视了许久,崔护终起身告辞。送到门口后,姑娘心有情愫,欲语还休;公子顾盼流连,怅然而归。

别后,崔护心里一直挂念着这名女子,却因备考艰难,就忍住没有再去见她。

一晃又到了第二年的清明节,他对女子的思念愈发疯长,到了思念之情无法控制的地步,于是他决定再去城南去找她。

可到那里一看,门庭庄园一如既往,但是大门已经上了锁。

崔护内心失落之极,久等不归,便在左边一扇门上题下这首诗,而后离去。

耐心等待几日之后,他再次来到城南,去寻找那位女子,却听到园内有哭声传出,急忙叩门询问。

有位老人走了出来问道:“你是崔护吗?”

崔护点头称是。

老人伤心欲绝,对着崔护说:“是你害惨了我的女儿啊。”

崔护听了心里非常紧张,竟不知所言,停了一下,崔护急促问道:“老人家,此话怎讲?

老人流泪说道:“我女儿已经到了及笄之年,知书达理,尚未婚配。不知是何原因,多户人家上门求亲,都被她拒绝了。自从去年清明节以后,她时常神情恍惚、若有所失。前几日家里来亲戚接她出去散心,回家时看见门上有题字,看完之后我女儿就病倒了,茶饭不思,绝食数日无论我怎么劝慰,都没有让女儿留下性命啊。你若真心待我女儿,又怎会累她如此?”

说完又接着大哭不止。

崔护听了,十分伤心,瞬时痛哭流涕,央求老人让他进门祭拜。

崔护看着女子,哭的不能自已,诉说满腔思念之情,痛恨自己害了她一世年华。

许是上天感动他的一片真心,女子竟睁开了眼睛,活了过来。老人和崔护喜极而泣,认为这是天意,便将女儿许给了崔护。

从此,这段爱情佳话就流传千古,这首诗歌自然也跟着千古流传。



耕根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有一个故事。过了几天,崔护偶然经过城南,又去找那所庄院,听见其中有哭声,于是敲门询问。有一个老翁出来,崔护问他怎么回事,老翁反问他说:"你是崔护吗"?回答说:"是我"。老翁大哭,说:"你杀了我的女儿了!"崔护大吃一惊,不知说什么才好,老翁说:"我女儿从小就懂诗书,长大后还没有婆家,自从去年春天以来,他精神恍惚,常一个人坐在那里呆想。前几天我和他一道出门,回来时见门左屝有诗,读完以后她就哭倒了,几天没吃东西,现在眼都闭了,人也死了。我老汉孤身一人,想找个好女婿有所依靠,现在女儿读你的诗而死,不是你杀了她吗?"说着又哭了起来,崔护也忍不住哭了,请求让他进去看一下,见姑娘躺在床上,双眼紧闭,已经没有气了。.崔护抱着他的头,一面哭一面叫道:"崔护在这儿,崔护在这儿!"过了一会儿,姑娘居然睁开了眼睛,发现自己在日夜恩念的人儿的怀中。病顿时好了大半,不几天姑娘的病就痊愈了。老翁也看上了这个有才学的年轻人,就把姑娘嫁给了她.。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崔护考中了进土。

以花比喻美女的太多了,但此时所写,这是眼前实景,把景色和人物融化在一起,说明诗人当时已眼花缭乱,分不清是花是人。他创造了一种特有的美感,对于一切美好的事物,人们不但喜爱,而且长期的保留在记忆中,永远难以忘怀,这是大家共有的生活经验,"人面桃花"

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根据上面这个故事,从古代起就编了很多戏曲和杂剧,例如"人面桃花","借水赠钗"等。一直到现在,仍是广大人们喜爱的剧目之一,1980年国庆节,中央电视台就曾经进了陕西碗碗腔的"借水赠钗"。





木山文


博陵崔护是一个美少年,他到长安应试,却名落孙山。在京城游逛时,邂逅了一名美丽的女子,双方告别时都留下情感。第二年清明 ,崔护再次登门拜访,看到门锁了,就在墙上留了一首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第三次拜访时,她母亲悲痛地说她的女儿看到墙上的诗,却看不到人,魂不守舍,病死了。崔护来到女孩的灵前哭拜,把女孩的头放在腿上,哭着说:我来了,我在这里!女孩居然苏醒了。

后来他们结为夫妇,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这首爱情诗再次说明了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


李知青灬


崔护,字殷功,唐贞元进士。官至岭南节度使,少时明前游城南口渴柴扉讨水喝,美貌少女以勺赠之。崔顾盼良久有恋倦之意,归久久不能平静。次年春又寻旧处柴扉锁不见伊人,随题诗于扉。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姑随爹归见此诗,知道错过会人随绝气。崔徘徊而回,老汉垂泪顿足公子做的好事,害我女儿命绝。崔随抱女于怀叫小娘子醒来崔护在此,良久女醒。老以女配之。


兰花不艳有奇香


桃花依旧笑春风确实很美丽,这首诗里.写的景色很美,恋情也很涩美,是青年朋友的最爱,我想用一首诗来解释一下这首诗的美妙与不真实。

一瓢清泉润心中,

十里桃源寻爱情。

若是少年真有心,

何须桃花相映红。

~~~~~~~

去年今日爱思涌,

赏花借水恋如影。

妙笔诗心精彩处,

独赏依旧笑春风。

诗人的去年今日此门中,我想最美的就是去年今日,而不是单独的去写去年或今日,这就是说明了爱情的记忆.魅力与动力。

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其实就是作者的中心思想,桃花是粉红色,而且十分美丽,人面也是粉红色,这更说明了姑娘的美丽打动了小伙子的心,不然不可能再次来。

人面不知何出去,道出了思恋,与可惜的心理让人心痛,似乎有些为恋者而惋惜,但是诗人写的好像有点单想思的意味,虽然最后的桃花依旧笑春风,让人替诗人的爱情忧伤,但是这一切都是不真实的,如果真的男人追求女孩,不会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了,而是昨天今日此门中了,如果姑娘有爱,也不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而是人面桃花相映红,或者佳人桃花笑春风,所以说爱情的诗词很多,但是细品都有其艺术性的美丽,应该说只有艺术性高的诗词能真正的打动读者,使其流芳千古。

崔护这首诗也是我喜欢的诗词之一,诗词通俗易懂,又不失美妙,非常难得!






辛兆金


“桃花依旧笑春风”出自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这首诗脍炙人口,几乎人人都听过。为什么这么出名呢?我想和一首与之相近的诗做对比来解答这个问题。

一、

崔护,唐代诗人,字殷功,博陵(今河北博野县)人。他虽在唐代诗名不盛,但一首《题都城南庄》却脍炙人口,流传千古。

唐代独孤及有一首《和赠远》,其内容与主题与崔护诗颇为相近,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曾提到:“此诗(指《和赠远》)与崔护诗意无异。”

但内容相近的两首诗,一首很出名,另一首却少有人知,这就很有趣了。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首诗。

崔护《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独孤及《和赠远》

忆得去年春风至,中庭桃李映琐窗。

美人瑟瑟对芳树,玉颜亭亭与花双。

今年新花如旧时,去年美人不在兹。

借问离居恨深浅,只应独有庭花知。

两首诗讲得都是这样一个故事

作者在春天桃花盛开的日子有一场邂逅,他遇到一个美丽的姑娘,站在桃花边,美人与桃花相映成趣。虽然只有一面之缘但二人却情愫暗生。第二年再次寻访时,桃花依旧娇艳万分,美丽的姑娘却已经不知所踪。

而且,《题都城南庄》和《和赠远》都将去年与今年做对比,去年美人与桃花俱在,令人欣喜,而今桃花依旧,不见人影,遗憾之情溢于言表。

同时,两位作者都营造了一段很长的时间跨度——从去年到今年,而不是从昨日到今日,一年的时间跨度创造了极具艺术价值的审美距离,让情节更显曲折。

二、

虽然有这么多共同点,但是两首诗之间的差异却决定了崔护的诗能如此出名。

1.崔诗精炼,独孤诗繁长

崔护《题都城南庄》用四句诗写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前两句写过去,“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去年今日”点明时间,“此门中”写出地点,后一句“人面桃花”点明人和物,两句内既概括了故事内容,又刻画出一个甜美烂漫的少女形象。

后两句写现在,相同的是桃花依旧在,不同的是佳人已离开,相同与不同对比之下,哀情已油然而生。虽然只有四句,但简洁凝练富有表现力。

相比之下,独孤及的《和赠远》则略显繁长。他选择了“七言古诗”这一体裁叙述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虽然多了些细节,如具体写出了“美人”的形象,“美人瑟瑟对芳树,玉颜亭亭与花双”,但是略显拖沓,不够精简。

2.崔诗更长于传达情感

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有强烈的情感力量,“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本诗的一大特点”,虽然没有直抒情感,但作者的感情已与景物融合在一起,桃花也有了拟人的色彩。独孤及的《和赠远》以叙述故事为主,只有结尾两句单独用来表达感情。

3.崔诗以乐写哀,寓情于景

崔护在诗中写到的景物都有明媚的色彩,整首诗都呈现着清新明丽的风格,“人面桃花相映红”写的是乐景,“桃花依旧笑春风”写的也是乐景,然而诗中所写的故事却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崔诗的景物是‘桃花’、‘春风’,色彩是‘红’,动态是‘笑’……此处用‘笑’,唯觉哭意,人面不知何处,桃花仍笑春风……以乐写哀,哀情倍增”。

独孤及在诗中叙述了故事之后则直抒胸臆,少了许多韵味,崔诗以乐写哀、寓情于景的含蓄相比无法引起人多的共鸣。

总体上说,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更加形象生动,更具艺术特色,而独孤及的《和赠远》略显苍白,缺少艺术感染力。

也许单独讲“桃花依旧笑春风”不好理解它的魅力,对比之下就更清楚了。

1李明:《真挚的人生体验,自然的情感流露——崔护赏析》

2黄玲:《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崔护与赵嘏对比》

3杭洁:《人面桃花所蕴含的时空意识和情感力量》

4蒋晓城:《旧欢如梦杳难寻:崔护审美解读》


小侠记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话说某年某月某日,崔大诗人在一门里中某处,偶然邂逅一位佳人在桃花边,含情脉脉,如花般妖娆动人,温柔似水。她含着娇羞和崔大诗人四目相对,羞怯脸红得就像身旁的桃花一样鲜红,顿时崔大诗人,一见钟情,后来念念不忘。过后到了第二年,崔大诗人又想起了她,又再去那里的门外去看那位念念不忘的窈窕淑女,可是只见桃花不见人,所以就留下了“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我们崔诗人一样,有时也会突然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喜欢的人,有时候甚至想见她,想知道她在干嘛,我想这就是一种爱情的执着,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执着,包括我也是。

上天注定了两个人不会在一起,但偏偏要安排他们相遇,这很矛盾,我们人生当中第一个喜欢的人往往是记得最深刻的人,不管多少年,不管做什么,都忘不掉。说什么时间就是最好的良药,只不过是自己不想再提起那件往事而已。


回到故乡,去到那些曾经去过的地方,不为别的,就希望能在那个地方遇见曾今喜欢过的人,能够再见一次,问问她在做什么,过的怎么样,自古深情留不住,相逢却是不能相爱。

去到那个曾经的地方,看到似曾相识的景物,但是身边却没有那个曾今的人了。连自己都会想起一首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电子与数学方法


多情种子最怕两首诗,一首是纳兰容若的《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另一首就是这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人面桃花,相应成趣,回眸间那一霎时的惊艳,轻撩心弦,实在令人神迷,用心找寻,却是桃花依旧,人面无踪。怅然若失,似有若无,无处捉摸。也许抬头一辉清月,低头半盏残酒,一缕香风,几行旧笺,陡然又上心头,徒留一声叹息。

人世间有多少个痴男怨女,就有多少个去年今日。也许本就不该在茫茫人海中留下这惊鸿一瞥。所谓此门,实是情关心扉,轻易怎生得开。


诗魔独孤求踹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它的主题是桃花和美人,桃花自古以来都是来形容美好的东西。

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用它来形容了美好,平等自由的世外桃源。是生活不如意人们向往的天堂,且不分年代和年龄。虽然它只存在于想象当中,但人们也愿意沉醉其中。

明代大画家,文学家,诗人唐寅唐伯虎所写的《桃花庵歌》也是厌恶了官场的尔虞我诈看透了功名富贵的虚伪肤浅,想归隐这美好闲适的桃花林间,且宁愿死在这桃花和美酒之间。

而诗经《国风桃夭篇》把它来比作美丽贤惠的女子,把它描绘成了选老婆的标准形象!

和《桃夭篇》一样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更是把桃花比作所有美好事物中最高境界的艳遇,姻缘,爱情!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爱情的中最美好的莫属于唯美的初见,大家互相爱慕却看破不说破,美好的爱情若隐若现让人天天吃不到蜜却心比蜜甜!

不像现代的人省了这个美妙的过程,直接化为翻云覆雨的肉欲之情!两天不到就互相拉黑,成为陌生人。

正所谓相见不如怀念,保留那种朦胧美更长久更甜蜜,把它永远沐浴在那春风里!

桃花最坏的形容那就是“命犯桃花”了,即使它代表一个人要走霉运了,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向往着命犯桃花的来临吧??

对说的就是你[机智][机智][爱慕][爱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