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兴安省,曾是东北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一个省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华民国政府决定将东北地区划成9个行省,分别为辽宁省、安东省、辽北省、吉林省、松江省、合江省、黑龙江省、嫩江省、兴安省。

基本概况

而兴安省则是其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一个。面积约264000平方公里,人口1947年调查为32万7563人,是当时中华民国所辖人口最少的一个行省。 大兴安岭横穿中部,东部为东北平原、西部为蒙古高原的延伸。境内主要有嫩江、额尔古纳河、克鲁伦河等河流和呼伦湖、贝尔湖等湖泊。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6月,国民政府公布东北九省的行政区域,全省辖有1市、7县、11旗,因省境较小,不设行政督察区。由于因抗战结束后,全境己被中共东北民主联军解放,故国民政府公布的行政区划并未得到执行。

历史上的兴安省,曾是东北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一个省

历史由来

自古即为游牧民族的牧场,境内大兴安岭为古代鲜卑族居住之地。清代时划规黑龙江将军所辖之地,清光绪三十三年(西元1907年)设黑龙江省,为该省所辖之区。

历史上的兴安省,曾是东北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一个省

918事变后,日军侵占东北,沦为伪满洲国领土。1931年 9 月 22日 ,日本关东军制定了 《满蒙问题解决方案 》, 决定 “建立由我国支持 ,领土包括东北四省及蒙古, 以宣统皇帝为元首的中国政权”, “根据新政权的委托, 国防和外交由日本帝国掌管 。交通 、通讯的主要部分也加以管理 。”

历史上的兴安省,曾是东北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一个省

1932年 2月2日 ,关东军参谋部制定了《伴随满蒙建设之蒙古问题处理要纲 》, 更具体地确定了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内蒙古东部地区行政体制的基本框架 :

“为蒙古人设立一个特定的省,以畜牧业经济为主,并使之实行自治, 其他各省蒙古人杂居地带则暂时实行特殊行政 。 1.将东部内蒙古 、呼伦贝尔作为一个区划, 逐渐将察哈尔省包括在内。 2.称之为兴安省, 建立新国家的同时承认其为自治省 。 3.废除王公制度 ,参议府里容纳若干蒙古人 。”

最初, 兴安省下面分别成立了兴安南分省(原哲里木盟七旗)、兴安北分省 (原呼伦贝尔地区)、兴安东分省 (原西路布特哈总管衙门辖区 )。兴安省和其他省不同的是既没有省长和省公署 ,又没有首府, 而是直接归兴安局 (后来改兴安总署 )总长管辖。1943年10月1日, “满洲国 ”政府为了加强对苏备战, 将兴安东 、西 、南 、北四省合并成立兴安总省 。

回顾“兴安局 ”和 “兴安省”这一历史上的事实 ,它是随 “满洲国”的出台而产生、“满洲国 ”的灭亡而结束。分析设省原因,有人认为:防止伪满洲国的 “兴安蒙古 ”出现离心倾向 ,在东部内蒙古设置了兴安省 。随着“满洲国 ”建国运动的展开 , 煽动蒙古独立不再符合日本统治东北的 “五族共和 ”的国策, 于是关东军开始压制独立 、提倡自治 。

历史上的兴安省,曾是东北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一个省

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北全境

最后结局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军投降,国民政府于9月上旬,在重庆宣布划分东北三省为九省二市,任命吴焕章为兴安省政府主席,主持在海拉尔市组建兴安省政府,并在重庆成立兴安省政府筹备处开始策划接收工作。而中共在苏联的协助下,率先进入东北。11月17日,苏联通知中共地方党、军领导机关和武装力量撤出哈尔滨,准仅将城市政权移交给国民政府接管。为避免冲突,在中共北满分局书记陈云主持下,11月22日,中共北满分局、松江省委、省军区等全部撤至宾县。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兴安省主席吴焕章与松江省主席关吉玉、黑龙江省主席韩俊杰及哈尔滨市市长杨绰庵赴哈尔滨市成立各省、市政府办事处。4月,苏联红军撤出哈尔滨尔,各省、市政府也随同苏军撤出哈尔滨。中共东北民主联军派遣山东部队第七师和359旅一部于28日攻下哈尔滨市,于5月成立兴安省人民政府,下辖兴安、哲里木、那文木仁、呼伦贝尔4盟,共29旗、县。同年9月,呼伦贝尔盟改为自治区。10月,在海拉尔市成立呼伦贝尔自治政府。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23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撤

兴安省,所辖盟旗并入内蒙古自治区。

吴焕章率领部分省府人员赴沈阳建立兴安省政府办事处,但兴安省政府自始自终未能赴省境办公。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年底辽西会战后,大部分地区为中共所解放。11月2日解放军正式进入沈阳,中华民国兴安省政府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