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抄大观园的时候,王熙凤为何区别薛宝钗和林黛玉?

lmy0817


抄检大观园的过程中,凤姐对园子里人的态度一览无余。

对于薛宝钗,凤姐表面照顾,暗地甩锅。

凤姐跟王善保家的说,宝钗是亲戚,岂有抄检亲戚的道理。王善保家的点头称是。于是他们绕过蘅芜院。来到了同是亲戚的林黛玉的潇湘馆。

不抄检蘅芜苑,表面看是关照薛宝钗,相信薛宝钗清白。实际上呢,蘅芜苑没有抄检,里面是否藏污纳垢不清楚。抄检一圈,虽然发现了司棋与表弟私通,但是没有发现淫秽的东西。绣春囊的真正主人没有找到。只不过大家心照不宣地把绣春囊安到了司棋的头上。薛宝钗的嫌疑始终没有解开。

凤姐不搜查蘅芜苑,其实是把锅甩给了薛宝钗,让她说不清,道不明,还没法解释。

对于林黛玉,凤姐非常关照,力保过关。

在潇湘馆里,黛玉已睡下,才要起来。

凤姐已走进来,忙按住她不许起来,只说:“睡着罢,我们就走。”这边且说些闲话。

王善保家的带了众人到丫鬟房中,开箱倒笼地抄检了一番。

从紫鹃房中抄了宝玉的两个寄名符儿,一副束带上的披带,两个荷包并扇套,扇子。

王善保家的自为得了意,遂忙请凤姐过来验视,又说:“这些东西从哪里来的?”凤姐笑道:“宝玉和她们从小儿在一处混了几年,这自然是宝玉的旧东西。这也不算什么罕事,撂下再往别处去是正经。”

王熙凤这是担着责任替紫鹃打掩护。如果凤姐不打证明,这些东西是宝玉的旧东西;不说撂下往别处去,那么紫鹃就是入画和司棋的下场。

轻点责罚是紫鹃私藏主子的东西,被赶走;重点说,是紫鹃有勾引主子之嫌,这个罪过就大了。

如果抄检黛玉的房里,黛玉还有宝玉的两个旧帕子,上面黛玉还题了三首诗。这是妥妥的罪证,可是凤姐没有搜查黛玉房。给了黛玉清白。

凤姐没抄蘅芜苑,薛宝钗看清了贾府对她和林黛玉的态度。因为形势危险,为了避免贾府遭殃,殃及自己,宝钗搬离大观园。

宝钗与黛玉不同,因为没有搜查蘅芜院,宝钗无法自证清白。宝钗看到了贾府人把黛玉当成自家人,把自己看成了亲戚,自己这么优秀也比不过林黛玉。宝钗恼羞成怒,借机搬走。

当然了抄检大观园,只是宝钗搬走的借口。宝钗搬走的真正目的是不想趟贾府这趟浑水。

贾府的老亲甄家被抄家,贾府提拔上来贾雨村被降职。这是两个威险的信号,贾府有可能步甄家的后尘,有被抄家的风险。

薛宝钗为了自己家的前途,为了自己家不被贾家连累,果断搬出大观园,回到母亲家里。劝说母亲离开贾府,回到自己家。

薛姨妈与宝钗的观点不一致,她认为,薛家和贾家是一根绳上的蚂蚱,离不了你,也跑不了我。只能休戚与共,荣辱共存。因此薛家还是住在贾府东南角的院子里。

宝钗搬走,也没有放弃宝玉,她说大家年纪大了,建议王夫人关闭大观园。

宝钗搬出大观园,意味着与宝玉接触的减少。既然薛家不能离开贾家,薛宝钗也就不能放弃贾宝玉。于是薛宝钗建议王夫人,解散大观园。宝钗说:

前几年年纪皆小……如今彼此都大了,也彼此皆有事……所以今日不但我执意辞去,之外还要劝姨娘如今该减些的就减些,也不为失了大家的体统.据我看,园里这一项费用也竟可以免的,说不得当日的话。姨娘深知我家的 ,难道我们当日也是这样冷落不成。

薛宝钗回不来了,但是别人也不能在大观园里住着。宝钗长篇大论地解释,因为如今大家年纪大了,心思也不单纯了,如果出现点什么不才之事,影响声誉,就晚了。绣春囊就是例子,还是关闭大观园吧!除了避免不才之事,还可以节省一项费用,免得步薛家冷落的后尘。

王熙凤通过抄检大观园,虽然赶走了薛宝钗,但是宝钗并没有输。薛宝钗再次提醒王夫人,宝玉和黛玉都大了,懂了男女之事,必须把他们分开,避免发生什么丑事。

后来,宝玉果然被搬出了大观园。大观园里仅剩下了黛玉、探春、惜春和栊翠庵的妙玉。


润杨阆苑


凤姐受王夫人和邢夫人的委派,无可奈何地去收抄检大观园。在这个过程中,她抄检了看起来是亲戚,同样是可以算作亲戚的黛玉,还有暂时居住在迎春处的邢岫烟,唯独单单撇下了宝钗处的蘅芜苑。并特意说道:

因向王善保家的道:“我有一句话,不知是不是。要抄检只抄检咱们家的人,薛大姑娘屋里,断乎检抄不得的。”王善保家的笑道:“这个自然。岂有抄起亲戚家来。”凤姐点头道:“我也这样说呢。”

在黛玉住的潇湘馆,凤姐去时黛玉已经睡下,凤姐急忙安慰黛玉别起来,并陪着黛玉说了许多话,象征性地搜查了一会儿。

这样区别对黛玉和宝钗的结果呢?

第二天一大早,宝钗也不和人打声招呼,就急匆匆地跑到李纨处辞行。按说薛家赖在贾府住了多年,贾母等人虽然明里暗里撵了他们很多次,但表面上还是很尊重薛姨妈和宝钗这样亲戚的。

然而,宝钗一家既然在人家家里一住多年,走时却不和主人打声招呼,实在有点令人诧异,至少于情于理上说不过去,一点礼貌也不讲。这是一种没有教养的表现。

即使贾母不赞成金玉良缘,但人家是长辈,你住在人家家里这么多年,至少要当面表示谢意。而凤姐等人,好歹也算尽心尽力地照顾她们母女多年,她突然间搬走,也不知晓别人一声,而跑到不问世事的寡妇李纨这里来告知,不知出于何种目的。

宝钗已走进来。尤氏忙擦脸起身让坐,因问:“怎么一个人忽然走来,别的姊妹怎么不见?”宝钗道:“正是,我也没见她们。只因今日我们奶奶身上不自在,家里两个女人也都因时症未起炕,别的靠不得,我今儿要出去伴着老人家夜里作伴儿。要去回老太太、太太,我想又不是什么大事,且不用提,等好了,我横竖进来的,所以来告诉大嫂子一声。”李纨听说,只看着尤氏笑。尤氏也只看着李纨笑。

而值得玩味的是,听了这话后,尤氏、李纨两人居然礼貌性的挽留也没有,两个人相视而笑。

如果宝钗人缘很好的话,李纨或者尤氏中的一人至少会出于面子说两句,毕竟大家已经在一起住了这么好几年了。另一个人在礼节性附和一下。然而两人却笑了。

这里的笑,是如释重负的笑,是发自内心的笑,根本没有顾及宝钗的面子。

紧接着,刺玫瑰探春也赶到了。这个耿直Girl的话,更是彻底不留一丝情面:

探春道:“很好。不但姨妈好了还来的,就便好了不来,也使得。”尤氏笑道:“这话奇怪,怎么撵起亲戚来了?”探春冷笑道:“正是呢,有叫人撵的,不如我先撵。亲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好。迅速地搬离。”

到底是谁“死住着”呢?探春的话说得再明确不过了,完全视宝钗为空气的感觉。

而王夫人问起了凤姐是否有人得罪了宝钗,王熙凤应答得很坦率,丝毫不给宝钗回转的机会,恨不得立刻拍巴掌举双手赞成,并且用“这话竟是,不必强了!”这句话,一下子就把宝钗再搬回来的路给堵得严严实实,让宝钗毫无退路。

紧接着的中秋夜,整个贾府聚会,贾母也没有问起宝钗的情况,或者邀请她们母女一起过来团聚,既没有关心,又没有询问,竟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仿佛宝钗似一阵风,任由她灰头土脸地离去。

其实,对于宝钗这位亲表妹,凤姐一直都不怎么喜欢,主要是宝钗心机深重,和凤姐性格不投缘,对于宝钗一家一直赖在贾家不走,非要坚持金玉良缘之说的情况,凤姐略施小计,就巧妙地赶走了宝钗。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留言区讨论交流啊!欢迎关注“一入红楼深似海”!


一入红楼深似海


王熙凤利用王夫人查园子行一己之私,她要查了宝钗,对宝钗众姑娘一样,反而无事,宝钗也不会多心。她以宝钗是亲戚让别人不查,看是关照宝钗,其实是隔离她。尤其这件事别人都公开查,她那里不查,她自己也觉难堪。好像她有了做见不得人的事,也从王熙凤不查她觉自己终是外人,人家出事平白无故惹祸上身,自己心里也不好受,不好意思在人家住下去,自觉离开。王熙凤利用王夫人查园子好好行使她的权力,隔离了宝钗。她心中对宝钗与黛玉的用心看出来。也拆了王夫人的目的。即使王夫人不是想宝钗当宝玉妻而让她帮忙理园,制肘王熙凤,也让王熙凤破局了。而王熙凤与袭人交好也是有共同目的都达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