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读书读博士想当高校教师,可听说一些高校教师很苦,待遇不好,是这样吗?

十点看球


如果有做学术的才华,且对搞研究有兴趣,这你留高校才不痛苦。因为评职称要发在核心期刊至少两篇论文,在国家一级一类出版社出版著作。当然我说的是211以上的高校。还得拿课题,结项等等。有同学读博留华中科技大学了,痛苦的要死,成天要写论文。不是普通的论文,是c刊的论文哦。每年都要发啊。有些学校你发不出论文就不跟你签约了。还有一个师兄毕业后留在中国人民大学了,他也是每天晚上死磕论文。虽然课不多,老在家,但要出书,要发论文,并且这些都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一级一类出版社基本都是央企,人家不差钱。挣了钱也不发给个人,所以编辑对书稿内容要求很高,一般只看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投稿。你想想你怎么从讲师评副教授啊。可以说讲师在一级一类出版社出书几乎没有可能。他们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等你评上教授了,文章好发了,你已经不那么需要了。

留高校,学术能力和坐冷板凳很重要。人大老师收入还行,关键是还分房。


月小兔


好吧,还是讲个故事答题吧。

昨天和一位即将毕业的女博士聊天,问她为什么读博,“想留在高校呀。”

我问她留下的几率大吗,她沉默地摇摇头。

她明年毕业,目前文章不够,尚未达到毕业要求,大概率需要延期。

我们又聊到女孩的一位师兄,去年毕业。

非常优秀的一个男孩,一区文章至少三篇,博士期间在美国交流了一年,基本算是博士里面非常优秀的配置了。

这么优秀的孩子导师一心想留,但是去年学校忽然出台政策只招收引进人才,他的导师有可以说得上话的行政职务,但是折腾好几个月人事处还是没有松口。

后来这个男孩去了一所非211,985的一本院校。

他还会时不时的来做实验,刚开始也抱怨过工作的高校平台不行,不过一年多的适应也算是逐渐开辟了一块天地。

这两个孩子可以代表大部分读博士的同学,初衷都很远大,真正走到终点的寥寥无几。

大部分同学想进高校都是觉得高校工资高工作轻松,我以亲身经历告诉大家绝不是这样。

先说工资,工资水平和职称挂钩,不算低也绝对不算高,和企业比不了。

如果有企业合作可能收入会多,但这只是一部分,大部分老师只能拿到工资收入。

评职称的压力非常大,基金论文项目一个不能少,这些都得靠额外时间来完成,加班加点是常态,寒暑假不存在的。

也有人说我就上课不评职称,可以呀,但是大家都进步你在原地就等于退步,谁知道以后的政策变化呢?

我的切身感受是高校混日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高校已经不允许混日子了,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必须要有科研成果。

最后,给想要进高校的同学的建议:博士期间一定要努力,多发文章,发好文章。


魏博士


谈谈一个地方二本院校教授的体会。首先,读博应该是一种生活态度与个人兴趣选择。读博不要捆绑一些物质利益追求,至少读博不大可能让你直接富裕。我从小有读博士的梦想,其实来自与一个小学老师的对话。有一天,我问老师小学毕业后能读什么?老师说中学。由此,一直追问到硕士博士。那时,我就有一个梦想,一定要读个博士。尽管家境困难,读书路上磕磕绊绊,读书与工作交织,终于在三十多岁拿到博士学位,并在四十来岁评上教授。从助教到教授,工资及其他收入逐步增长至十倍之余,虽谈不上富有,但已比较满足。钱多钱少,并不会影响到幸福感。第二、大学教师苦累还是悠闲,主要取决于自己。如果想压力小一点,可以选择去二本或高职,基金压力没那么大,可以教学为主,科研可以做实用技术研发,可以去企业兼职或合作,只要有专长和耐力,可以大大提高收入水平;第三、青年教师压力确实大一些,特别去重点院校,头几年,备课比较辛苦,领导交代印各种差事,争取项目,评副教压力,房子车子,结婚生子,各种压力接踵而至,熬过五年就好了。但大学老师比中学老师自由,不坐班,作业批改也少,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博士念的还是值得的。


Visionstory


985教授博导的真实感受。

大学老师的门槛很高,首先你得有博士学位。从本科到博士,普通需要十年快的话需要八九年。仅仅博士毕业进入大学,这只是刚刚开始,因为你只是大学里边专任教师行行最低的讲师或助教。

现在重点的985大学或者是一些优秀的211大学都实行非升即走考核制,用老百姓的理解就是在五到六年时间内,如果你不能晋升为副教授,就必须离开这个单位另谋高就。

怎么才能评为副教授呢?

一个年轻的博士,刚刚毕业进入一所大学,要想在短短的五年内晋升为副教授,就需要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做足功夫,特别是在科研方面。

科研主要包括科研项目和科研论文,这就是似鸡和蛋一样关系。到底是先有科研项目,还是先有科研论文呢?

没有科研论文做实力证明,申请项目是拿不到的。没有科研项目经费又无法做研究,发表论文。

解决的钥匙在哪儿呢?

其奥妙就在读硕士和博士期间,你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这就是一个年轻大学老师的第一桶金。

网上很多读研同学都抱怨导师要求严厉,论文压力太大等等。他们不知道读研读博期间的科研论文成果,恰恰是给自己积累第一桶金。

这些论文成果和能力素养的熏陶,将来既可以作为敲门砖进入一所大学,还是他们启动自己研究的必备先决条件。

科研能力境界层次,决定一生的发展。

年轻人在读博的时候,往往想的是如何尽快毕业,如何找到一份工作,他们不会考虑将来,但是导师不会如此目光短浅。这就是师生矛盾的根源。

大学老师的待遇如何呢?

在同一个城市,一个大学老师的年收入和一个重点初中高中老师的年收入是差不多的。

真正的差别就是大学老师,实行自主管理,没有做班没人约束,工作时间是弹性的。

但是大学老师也不是无拘无束的,因为大学每年会考核老师的科研项目,科研论文,上课的任务,学生的指导等等,所以多数中青年大学老师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世上没有容易的事。

另外呢,重点大学还要求新任职的大学老师,第一学历和博士学历都得是重点高校才行。

关注教授博导 少走弯路!


坚恒勇毅


作为一名高校老师,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目前想进高校当老师你最起码要有博士学位,如果想进一个二本院校你应该是985,至少也应该是211院校毕业的博士;如果想进211院校你至少是名牌大学博士;如果想进985高校你应该是海归博士。以上所说的博士除了拿到博士学位,还必须有一定档次和数量的科研论文。

举两个身边的例子:

同学甲 全国名校(排名前20)博士毕业来石家庄工作,有多篇科研论文,虽然不是SCI一区二区的期刊,但在专业也是非常有分量,读博期间拿了各种各样的奖学金,但是前几年来石家庄工作进河北师范大学根本进不去,最后只能进一所稍差一些的院校。

同学乙 国内名校毕业,论文一般(1篇SCI、1篇核心)但专业较受欢迎,去河南某重点大学工作(双非),但学校不在省会城市。

同学丙 全国名校(排名前20)博士毕业,北京某211院校工作,本硕博都是很牛的学校,读博期间在国外公派留学一年,发表高档次英文论文10余篇。

以上三个同学,博士都是同一所名牌大学,但有的本科不是211,就业也会受到限制,科研情况对工作及待遇也有很大的影响。

高校青年教师的现状

现在高校青椒是一苦逼一组的代名词,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青年教师首先要面临的就是职称问题,在高校不同的职称收入有较大差别。想要评职称就要承担一定的工作量、完成一定的科研成果、还有其他的一些工作。

1、科研压力

博士毕业参加工作,一般学校给的是副教授的待遇,但是真正拿大副教授的职称需要一个评审的过程,这就需要一定的科研成果,包括课题和论文。但是目前能进如高校的基本都是博士,而且水平相近,因此,在很多课题审报上竞争非常激烈(有些课题是限制名额的)。

2、担任课程多

评职称除了看科研成果,教学工作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要想在职称评审中处于有利地位就要承担较多的课时量,并且要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所以,课前准备、课时本身及课后作业等一系列的工作会消耗教师的很大精力。

3、辅导员工作

评职称有个严格的规定就是必须有辅导员工作经历。各学校要求不同,有的要求至少一年,有的要求两年,有的学校要求带完一届。辅导员的工作可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杂事特别多,查课、查宿舍卫生、评优评先.......,又会消耗掉你的很大一部分精力。

在完成课时和辅导员工作的基础上再搞科研,只能自己加班加点完成。

待遇问题

高校属于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的工资受财政厅、教育厅、人社厅管理和限制的,因此相同职称不同高校的教师差别不会太大。

当然事业单位受地域影响特别大,以河北省为例,一般副教授职称的教师工资在7500左右,年终会有剩余津贴,这部分的收入和自己所上课时有关系。加上其他的津贴年收入大约在12-15w之间。但南方一些经济发达省份收入要比河北省高很多。

除了基本收入,还有一部分来源于科研奖励,不同的学校科研奖励标准不同,课题配套资金也不同。

还有一些教师身兼数职,既是教师又兼职行政的,收入也不同。

总结

高校教师对学历要求比较高,一般院校的博士学位可能进入不了太好的大学,另外待遇和博士的科研能力挂钩,如果特研特别优秀被引进的话,收入是按年薪计算的,但要想拿到这些钱必须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总之,高校青年教师没有别人想象的那么光鲜亮丽,但是与高中老师比起来,相对来说轻松自由一些。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欢迎关注@数学漫谈!


数学漫谈


高校老师很苦谈不上,如果只看工资待遇的话,只能算中等水平。

但是高校老师收入不仅仅有工资,还有科研收入。

(1)工资收入部分

高校老师的工资是与职称挂钩的,职称越高,工资越高。例如,普通的本科高校副教授一般税前一个月工资9000-10000左右,教授大约12000-14000。

同一职称的,工龄工资也不同,多1年工龄1个月大约多出60-100左右。

(2)论文奖励

目前各大高校都对教师发表论文有奖励,这个也是按论文级别的,高的可能几十万一篇,低的可能只有1000。普通老师1年发2-3篇论文,奖励2-3万是很正常的。

(3)科研项目

这一部分是悬殊比较大的。有能力的老师可能有上千万的项目,差一点的可能几十万,也可能一分钱也没有。

所以说,高校教师待遇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如果不写论文,不搞科研,平时只上课的话,相对也比较轻松,就是收入不会太高。如果写论文搞科研,肯定会苦点,但回报也挺高。总之,苦不苦看自己,待遇高低也是看自己。


小马老师说


读博士出来大多都进入研究所和高校了。

听见有人说高校老师很苦?试问现在哪个行业不苦呢?

高校老师除了教学还有科研工作,经常有人看到高校老师一周就几节课,就大呼:“哇!当大学老师太舒服了!又不用坐班,每周就三四节课,太轻松了!”。说这种话的一般都是外行,大学老师是只有几节课,但是备课就要花很多时间,上过大学的都知道,大学一节课学的内容几乎是中学的好几倍,那也意味着老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备课。

就算课讲熟了,每年都还有科研考核啊?做科研可不同于别的工作,可能你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最后什么也没研究出来,即使这样,你还是要花大量时间去研究。因为即使考核量能完成,你还得评职称不是,评职称就要求论文要达到多少篇,主持省部级或者国家级课题多少项,这些都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做的。尤其对于有些还担负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的老师来说,还要给学生想课题,指导学生做科研等等。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这么辛苦,就上上课,不做科研,也不是不可以,那你收入就会很少,而且职称也上不去,总之,就是看你想要哪种生活了。


Amy的快乐生活


作为一名师范类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据我自己的了解凡是有读博想法的学生都希望自己未来能够在高校当一名大学老师。

但是对于博士进入高校,其实是有两种情况的,一是普通博士进入高校;二是精英博士进入高校,因此会在待遇和工作压力这两方面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

首先,普通博士进入一般高校,待遇和工作压力的情况。

每年都会有很多的高校大规模的引进高端人才,其实也就是引进顺利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对于来自普通高校的博士研究生,没有项目、没有足够多的科研,只能是进入普通高校。

而在普通高校当大学教师,一方面是工资待遇在高校所在地绝对是非常的不错,不会造成生活压力,同时这些普通高校对于引进的博士都会给予一定金额的补贴;另一方面在科研和工作方面,刚入职的博士研究生也仅仅只是给大学生讲课而已,学校也不会给新引进的博士安排相应的科研任务,只是在鼓励去做科研并且给予一定的科研经费。

所以,大多数普通博士更乐意去这些普通高校,待遇虽说没有非常的高,但也足够的可以,同时还没有吓人的科研压力。

其次,精英博士进入211985高校,待遇和工作压力的情况。

能够进入211985高校的博士研究生一定有其在专业领域内非常突出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够进入211985高校。

我的同门师兄在博士毕业的时候,进入了西北大学,待遇自然是非常的好,给予西安市一套房子,100万的安家费,但同时也面临着高压的工作以及繁重的科研任务。

因为这些高校更多的是需要你创造成果,在一定的年限里,没有拿出像样的科研成果,没有足够的科研成果,那最后的结果或许是我们都很清楚的。

此外,在这样的高校任教,不仅仅是需要完成相应的科研任务,同时还必须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好,不管是给本科生上课还是给硕士研究生上课,这都需要你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

所以说,高待遇也伴随着着高压力。

博士想进高校当老师,没有那么简单!

当你还在考虑博士进高校的待遇问题和工作辛苦问题时,或许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一名普通博士进入高校的难度。

现在对于有博士需求的普通院校大多数将目光放在了985高校的优质博士研究生,同时还需要在博士期间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并且还会考察你的教学能力,并不会因为科研而将你顺利的录用。

如果是进入211985高校,那么你还需要本硕博都是211高校或者是985高校出身,同时还不要忘记的是你的海外留学经历也是必备的,此外再加上相应的科研成果,因此并不是说博士就可以很轻松的进高校。

总之,不管是在什么层次的高校任教,辛苦是必然的,工作待遇更多的是有你所任职的目标院校的当地生活水平来决定,而工作压力方面或许更多还是你取决于你所在的高校吧!


领略教育魅力


大家好,我是有温度有灵感的高校人才真经,关注大学师生的成长和发展。



高校教师的工作很苦吗?确实挺辛苦。高校教师的待遇低吗?确实老师工资条上不怎么高。那要说高校教师又辛苦又清贫,是这样吗?我敢肯定说,绝大多数高校教师不会。

高校教师是一个非常能体现知识价值和个人努力的职业,可以说,付出基本上都是有收获的。只要你肯努力,那就不会穷,而如果你穷,那多半是你不够努力(或者是太清高)。所以,高校教师这个职业也特别适合穷人家的孩子,因为他们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把握自己的命运。

对于一名想当高校教师又想过上好日子的博士来说,他需要经历这么几个过程:



第一,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

同样是高校教师,985、211高校教师和双非高校教师有不一样的发展轨迹,和专科学校的老师更是有天壤之别。选择一种平台,就是选择一种活法。在985、211高校,科研就是教师的命根子。你得一刻不停地做研究,恐怕只有到了院士,你才有机会停下来,不过那个时候,你恐怕也停不下来了。有个朋友的导师就是院士,他说老先生70多岁了,还是每天工作到凌晨1点,早上6点又起来继续干,经常半夜给学生发邮件打电话。这样的生活辛苦吧?但他们已经乐在其中了。至于收入,随着你科研做得越来越好,回报就会呈指数增长。

而在一些普通高校,科研也很重要,不过做科研更多的是为了把职称评上去。等到评上教授了,科研就会遇到很大的瓶颈,因为学校的科研条件可能已经无法支持你前进了。到那个时候,研究其实不做也可以,想上点课就上点课,想捞点钱就去企业拉一些横向项目来做。我的一个同学博士毕业后去了一个西南地区双非一本,由于博士期间业绩突出,去了之后就给了副教授,很快又上了教授,再往上想冲人才称号就特别难了,后来干脆做点横向,现在日子已经很滋润了。

这两种平台,不能绝对说哪种更好,但想要在学术上有所作为,当然是必须去985、211高校,至少也应该是普通高校里的支撑学科。



第二,熬过青椒阶段

高校里面,相对辛苦、待遇又不高的群体是年轻教师。一方面,一部分青椒面临着淘汰,像多数985高校和部分211高校,已经实行了非升即走,青椒除了生活问题,更多地还是生存问题。学校给出了明确的任务,几篇论文几个项目,少一个都不能确保留下,有的学校甚至要求评上副教授才能留下,那这背后的偶然因素就太大了。所以说,这个阶段不能去想挣钱的事,不能为了企业横向课题那点蝇头小利断送自己的前程。我本人所在的211高校,近两年已经淘汰了近20名青椒了。

另一方面,一部分青椒面临职称压力。很多高校虽然没有淘汰压力,但等着评职称的人却排了老长的队,如果没有特别突出的业绩(或者关系),短则三五年,多则十年都不一定能评上。评不上职称也就很难获得研究生导师资格,没有研究生打下手,科研教学工作就都得自己干,很难不辛苦。没有职称,一些项目和奖励也很难拿到,未来的路也会越来越难走。所以,不管你有没有学术追求,副教授应该是你起码的追求。

此外,在很多高校,青椒承担了更多的教学任务。其实如果只是课时多还没什么,关键是很多青椒要承担很多门课,每门课都需要备课,有的还是新开设课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等过了青椒阶段,教学任务就会明显减轻,也不需要那么辛苦了。



第三,持续产出,多劳多得

度过青椒阶段后,高校教师就完全告别贫困了。你可以选择安于现状,但这样做的风险很大。现在很多高校实行岗位聘用制,每个聘期会有任务要求,完不成灸可能会低聘,副教授低聘为讲师,教授低聘为副教授,少拿钱不说,丢不起那个人啊。而且,一旦你没有项目没有成果,你的研究生导师资格也会被取消,这样就被打回原形了。即便没有聘岗压力,学术这东西,一旦丢了就很难拾回来。

最好的选择当然是继续努力。学海无涯,学术本身是没有尽头的,挣钱也没有,如果想有更好的收入,想再往前进一些,那必须付出得比别人更多。

先就说说工资,仅教授就分四级,二级教师年均工资可以达到四级教授的两倍。但二级教授需要承担重大课题,需要有学科团队。我们学校的二级教授基本上没有假期,因为一到放假就要去汇报、研讨、评估等等。

再说说其他收入,比如论文奖励。比如SCI一区能奖励5万,我校有个青年学者,简直就是论文制造机,每年一区论文能发4、5篇,每年光论文奖励就20万,年底再计算绩效,又能多拿10万。不过,他所在学院,每晚最后一个熄灯的办公室就是他的办公室。

最后说说人才帽子,青年学者如果能拿个青年长江、优青等,那学术前景就光明了,收入也大幅提升了。今年我校刚上一名优青,此前开辆世嘉,今年直接一步到位换了奥迪Q7。不过,他也是很少在12点之前睡觉。



结语

总之,在高校里做一个有科研的老师,挣钱还是很容易的,但又不那么容易,可能需要你付出5+2、白+黑的工作时间。当然,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把握两者间的平衡最重要,既不至于太累,又不至于被淘汰,既发不了大财,又能有体面的生活。这样好的职业,你确定你不来体验一下?


高校人才真经


我又大言不惭地,来回答这个问题了。毕竟身处学术圈,对于博士、高校、老师这些情况,还是有些了解的。

01

高校老师是很好的职业选择

这是这个问题的大方向。不管下面我分析什么,写什么内容,这个方向都不会变。
而且,只要有大学存在,高校老师就一定是个“香饽饽”的职业。

要不然,为什么很多博士毕业后都选择去当老师,当然是看上这个香饽饽了。

02

但是,青年老师,却要经历一段痛苦期

青年老师,简称“青椒”。其实,和刚上班的职场小白一样。你刚到职场,要资源没资源,要人脉没人脉。
除了自己努力去拼,剩下的只能是自己原来的导师提携和帮助。但一旦老师不拉你一把,纯靠自己,除非你有绝对的实力,否则,只能做职场的底层上班族。
所以,从“职业”这个角度俩看,当老师,和上班,并没有什么区别,除了干的活不同,到最后,涉及的东西,还是那一套。

我就认识几个青年老师,压力非常大。他们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完成科研任务,而且还要赚钱养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03

更关键都是,学校是最看重论资排辈的地方

你是学生,但你后来居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你再牛,在老前辈面前,也是学生或后辈。
这一点,在平时其实没什么影响,每个行业都这样。但在某些特定场合,同等情况下,机会可能就先轮不到后,最后才是你。
比如青年教师拿项目这事上,就跟职场小白自己去跑客户一样,拿到大单的可能性,几乎为0。
而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呢?那就要看你的努力程度和机遇是否青睐了。
我是千城,读完1000本书,走过1000座城。欢迎【关注】,一起读书、写作、赚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