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在种植大豆时,常出现豆荚不饱满或空荚现象,原因是什么?该怎么防治?

农人答农事


大豆结荚不饱满或空瘪荚多是直接导致产量下降的重要因素,实际生产中,往往会或多或少发生这样的现象,同时又使大豆品质降低,其市场价值也会受到严重影响。那么!如题所问:



导致这种现象发生原因是什么呢?

大豆瘪荚是子实发育不完全所形成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白票子。不饱满的籽粒是在大豆生殖生长中后期,子粒充实阶段,其水分和养分供应不足所造成的籽粒发育不完全。最终形成不饱满的半子实籽粒。

在实际生中,大豆形成空瘪荚的主因素是结夹鼓粒阶段水分和养分供应不足,大豆生殖完成后,植株体内的养分分配不均衡,荚内子实得不到足够的营养,造成籽粒发育不良,饱满度下降,大豆花期,因花器受异常影响形成空瘪荚。其营养供应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库源关系发生了变化,如前期光合产物积累和中后期养分供给发生了改变。



这种原因是怎么形成的呢?

大豆籽粒不饱满,瘪荚多,对其产量正值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以是必然。大豆产量是通过两个生理过程形成的,1.是光合作用,2.是吸收作用。一般光合作用的积累量占干物质总量的90%以上,而靠根系从土壤中的吸收量不到10%,其营养供应不足,首先我们要考虑到功能叶片的衰退,大豆在生殖生长阶段,植株叶片的光合产物主要供应各自叶腋里的花荚。在鼓粒期已处于衰退过程。由于其它因素影响往往会造成叶片功能的过早衰退。

这样就使处于早衰状态叶片临近的豆荚容易形成空瘪荚。再则就是营养物质输送受阻大豆叶片光合产物的输送分配和利用还是受到温度,光照水分和养分,如干旱少雨,温度升高,大豆植株体内光合产物运输速度加快,从而导致瘪荚的产生。

大豆空瘪粒不饱满粒形成的因素

大豆空瘪荚或不饱满粒的形成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大豆空瘪荚多或不饱满,除自身生长习性外,主要还是受自然灾害,病虫害的影响较为突出。

自身因素

1.品种间存在必然关系,实际生产中,你会发现,稻株每荚籽粒少,百粒重高的品种瘪荚少,反之,小粒,每荚粒数多的品种瘪荚多(也就是说2~3粒荚的大豆品种其结实度要高于3~4粒荚的大豆品种)。

2.结荚习性,大豆结荚习性与其结实度有关,在实际生产中你会发现,分之少的大豆品种,空瘪荚少于分枝多的品种,无限结荚习性品种(如王中王大豆)瘪荚率高于有限结荚习性或压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无限结荚习性品种顶端瘪荚多,下部瘪荚少,有限结荚习性或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顶端瘪荚少,下部瘪荚多。

3.种植密度,大豆产量形成最终受群体生长量的影响,适宜的群体关系,合理的栽培密度,是大豆空间养分能够得到合理分配的关键所在,这样也就能够减少其空瘪荚的形成和养分分配不足的现象发生。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也是大豆空瘪荚或籽粒不饱满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1.干旱,导致土壤含量低,水分养分供应不足,水淹,根部长期寖泡,根系活力较低,以致形成叶片早衰,直接导致百粒下降,或形成空瘪荚,严重的整株枯死。



2.倒伏,大豆早期倒伏对其产量影响很大,实际生产中大豆倒伏主要是受恶劣天气影响,引发根倒,折秆倒伏,严重影响其对空间养分的利用,在养分,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形成空瘪荚。



病虫害

大豆病虫害造成的空瘪荚,或籽粒不饱满,对其产影响非常之大,不容忽视。



1病虫害如,大豆常年种植引发病孢囊线虫病,黑斑病,紫斑病,蚜虫,草地螟等。均会对大豆植株的叶片过根系产生不同程度的侵害,最终导致叶片和根系受损,或早衰,影响地上地下,养分的合理分配供给。空瘪荚增加,百粒重下降。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和市场价值。

如何防止大豆空瘪荚的措施

因地质疑,选用瘪荚率低的优质抗性强大豆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做好防旱,防涝工作,及时防控病虫害。为大豆稳产丰产创造有利的生长空间。

小结

大豆空瘪荚瘪粒率与产增加与否关系密切。因此减少大豆瘪荚瘪粒,增加百粒重,合理密植,发挥群体效应,使产量最大化。

对此您有哪些不同观点,欢迎一同探讨交流。


神农35


这事今年就让我遇到了。

我是个种田的老手,小麦,玉米,花生,红薯,各种小杂粮,什么都种过,但是今年,我种的二亩大豆,让我吃了一个大亏,几乎全部结莢不结豆粒。

自从分田单干以来,我每年都种至少半亩大豆,为的是换豆腐吃。以前任何一年的大豆都长得很好,结莢多,豆粒饱满,唯独今年种的大豆结了荚,但是都是空的,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今年山东胶东地区气候干旱,包括大豆在内的各种庄稼干旱严重。我分析过大豆不结荚原因,虽然说种植密度有点大,但不至于全军覆没,十有八九是因为旱灾造成的,因为从大豆开花,一直到结莢后很长时间没有下雨,直接造成了空荚现象,让我蒙受了损失。



董青岛供稿。


京漂追梦人


种大豆不结夹让我碰到了,去年几十窝大豆一粒没收,外表看看个个饱满,但是用手一\r捏全是空夹。今年与几位邻居交流,\b他们的经验是,一种大豆不要过于蜜植,二是早控旺,如果叶子盛茂不透风,结的夹全是瘪的,三如果太旱也要适时交一次水,在花前浇啊,花后就疯长了。


河南焦作李香云


植大豆为何经常出现,豆荚不饱满或空荚的情况,到底应该怎么办

大豆在农产品当中相对常见,也是比较重要的粮食,但是不少农民在种植时都发现,大豆出现了不饱满或者是大量空荚的情况,非常影响最终的产量,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到底应该怎么办才可以进行根治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种植过程当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相当重要,有一个环节失误,可能就会影响最终的生产结果,大豆会出现这种问题,大体分为以下几个原因。

  • 1 营养不太均衡。种植时会施肥,但是肥料含有的营养成分不太一样,有些农民觉得多施氮肥,就可以让豆字生长得更好,但是氮肥施多了,其它的元素就会出现氮碳比一不平衡的情况,慢慢的植株长得较高,中间的枝叶茂盛,豆荚却很少。
  • 2 因为缺水太严重了。施肥的同时也要交水,但是有些地方因为条件比较特殊,或者是因为果农在种植时,没有掌握好水的量,导致土地长时间缺水,大豆的叶子还会出现枯黄或者是干枯的现象。没有了水分,就算是有营养,大豆也没有办法继续生长,停滞生长,自然就会出现这种问题。
  • 3 有可能是后期生长时没有提供充足的养分。有些农民前期种植时的确非常精细,但是因为大豆这种农作物,后期花开需要大量的养分,如果追肥不及时的话,就会出现空荚的情况,吸收不到充足的营养,自然就没有办法长出果实。如果在种植时发现自家大豆的高度比其他家的矮,甚至叶子还是出现了枯黄的情况,基本上就是没有给到充足的营养。
  • 4 因为虫子的问题。夏秋两个季节种植,都非常容易出现病虫害,有些农民因为抗虫、撒药没有做到位,才出现了这种情况,尤其是出现了大豆食心虫会影响最终的产量。
  • 5光照也是原因之一。接触光照的时间越长,会让大豆更好的发育,但接受光照的同时也要注意温度,要不然温度太高,豆荚也会出现老化的情况,速度加快,自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到底应该怎么办?

其实在种植大豆时,必须要仔细观察农作物的品种,而且要格外的细心,到底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原因,对症下药就可以有效的改善产量。

  1. 品种一定要合适。什么样的土地就应该种植什么品种,想要提高产量的话,那么最好是选择抗性强,可以高产的品种比较好。但是一定要根据自己所处的区域光照,环境等其他的变化,选择最合适的品种。
  2. 田间的管理工作一定要做到位。其实不仅仅是种植大豆,所有的农作物都要仔细管理好,才可以让大豆更好的生长,无论是水分的补充还是肥料的添加都要谨慎,而且要熟练掌握大豆的生长规律。

防虫害要做好。要是出现了病虫害的问题,必须要马上治疗,否则就会扩散。


村里说农事


农民种植大豆,常出现豆荚不饱满或空荚现象,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第一,行距、株距太浓密,不透光不透风,尤其是开花时,没有充足的阳光照谢,没有良好的通风环境,影响受粉,既便是长荚也不长粒。


第二,严重干旱,也会导致大豆荚不饱满和空荚现象。今年就遭遇了干旱之苦,种了半亩大豆,将近2个月没下雨,打眼一看,豆荚密密麻麻,用手一摸,空空的,只有荚没有粒,也不用收了,至今还在地里。

第三,涝灾也会造成豆荚不饱满和空荚,特别是开花期间,遇上阴雨连绵天气,影响受粉。

第四,因为生了豆虫,啃噬了大豆的叶子,影响了叶绿素的吸收,也会造成豆荚不饱满和空荚。

因此种植大豆要稀密均匀,旱了及时浇水,涝了及时排涝,适时防治病虫害,才能夺得丰收。


落英乡间


问:农民在种植大豆时,常出现豆荚不饱满或空荚现象,原因是什么?该怎样防治?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但是在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大豆荚不饱满现象,这一现象严重影响到大豆的产量和品质。那么大豆荚不饱满的原因是什么呢?该怎么防治呢?下面,我以晋南地区的气候特点来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豆荚不饱满或空荚现象的原因:

(1)水

水是一切生物的生命线,大豆也不例外。在晋南地区,黄豆的初花期在7月上旬,这时正是干旱时期,所以浇好花前水至关重要。需要注意的是:浇水量一定要适中,切忌大水漫灌,如果水分过大,会造成植株旺长,不易成荚。

(2)肥

在农村,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好多农民错误的认为种植豆类作物不需要施肥,还说是豆类作物的根瘤菌就可以给植株提供足够的养分。这是大错特错的,黄豆在花期和结荚期,营养消耗很大。所以在花期应连续喷施磷酸二氢钾3次,以保证顺利结荚。结荚后,结合浇水,施入磷钾含量较高的水溶肥。

(3)虫害

1、豆天蛾

该虫俗名豆虫,以幼虫为害大豆叶片,造成缺刻或孔洞,轻则吃成网孔,重者将豆株吃成光杆,不能结荚,影响产量。

防治方法:于3龄前幼虫期喷药处理,可用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2000倍液,或用20%杀灭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每亩用药液50公斤喷雾。

2、造桥虫

该虫种类较多,以银纹夜蛾为多。幼虫为害豆叶,食害嫩尖、花器和幼荚,可吃光叶片造成落花落荚,子粒不饱满,严重影响产量。

防治方法:可用20%杀灭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喷雾。

3、食心虫

该虫以幼虫蛀食豆荚,幼虫蛀入前均作一白丝网罩住幼虫,一般从豆荚合缝处蛀入,被害豆粒咬成沟道或残破状。

防治方法:10%氯氰菊酯乳油,亩用35-45毫升,或敌杀死乳油,有效成分0.5-1克,兑水40公斤均匀喷雾。

(4)植株过密也会造成结荚不饱满或空荚现象。

二、了解了豆荚不饱满或空荚的原因,如何防治便可迎刃而解:(1)选种是关键;(2)水肥是基础;(3)防治病虫害是根本。


心相依93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我们获取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 在种植大豆的过程中,却经常出现豆荚不饱满或空荚现象,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该怎么防治呢?




● 造成豆荚不饱满或空荚现象的原因

一、土壤干旱、缺少水分

“水为生命之源”,大豆说到底是一种植物,对于植物来说,水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种物质了,是它们进行一切生理活动的参与者。

枝条能够挺立、叶片可以展开,都是因为水维持着对细胞的膨压,同时它们通过叶面水分的蒸腾来调节体温,更不要说水在植物赖以生存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养分的吸收和运转方面所表现出的决定性作用。

而对于大豆来说,水具有同样的意义,特别是在大豆的花期,对水的需求旺盛,否则容易落花,或光开花不结荚,即使勉强结荚,也会因为没有足够的水分来发育,造成豆荚不饱满或空荚现象。



二、肥料不足、缺少养分

大豆对肥料的需求有点极端,开花前需肥不多,一旦到了开花结荚期对肥料的需求就猛增,能够占到整个生长期吸肥量的80%。因此如果肥料供应不及时或不到位,会严重影响大豆在开花结荚期的生长,盛花后却缺少养分,从而导致发育迟缓,结荚不饱满或空荚。

三、追肥不当、营养失衡

营养不足是个问题,但某些营养过量造成营养失衡也同样是一个问题,最明显的是氮肥施用过量使植株出现旺长。

大豆通常会通过根瘤菌固氮来为植株提供稳定有效的氮元素供给,但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却又常常会出现在大豆生长前期为促进幼苗发育而盲目追施氮肥的情况,造成氮肥施用过量,植株发生旺长。不但抑制了根瘤菌的固氮机制和作用,也使得养分被大量消耗,到了结荚期表现为植株繁茂而花荚稀少,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衡,从而引起结荚不饱满或空荚的情况。



四、密度过大、发育受限

有时候为了追求产量而忽视了正常的生长规律,种植密度过大,使得植株之间发生抢夺地下养分、地上光照的“大战”。

为了赢得“战争”,各自都拼命生长,其结果就是发生旺长,虽枝繁叶茂,但养分有限,田间的通风性能也下降了,导致养分被大量无谓消耗,大家都成了输家,到了开花结荚期无法发育,于是造成结荚不饱满或空荚。

五、温度不宜、生长停缓

大豆喜欢舒适的温度,生长适宜的温度在20-25度之间,到了开花结荚期对温度的需求有所提高,在20-28度之间。

温度过高,豆荚会加速老化,结荚不实,甚至植株会停止生长;如果温度太低,比如在14度以下,则会难以开花或延迟结荚。特别是晚播的,当开花时却又遇到秋季降温,会影响幼荚的发育,造成结荚不饱满或空荚。



六、重茬种植、危害多多

重茬也称为连作,指在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对于大豆的危害非常多:

  • 由于连续种植,土壤里大豆喜欢的一些养分被吸收殆尽,另一些养分产生堆积却又用不上,使得土壤营养失调,对大豆的肥力供给连年下降。
  • 重茬种植造成土壤环境长年一致,病菌生长无法得到有效调整和抑制,土传病害大量产生。
  • 由于不同作物所需的养分不同,重茬会造成化肥偏施,使土壤积肥、板结,降低土壤活力。

以上原因都容易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导致结荚不饱满或空荚的出现。

七、病虫危害、植株受损

对于农作物来说,病虫害是影响生长的大敌,大豆也不例外,在幼苗期以及开花结荚期都有许多病虫害侵袭。比如病害霜霉病、黑腐病、根腐病,虫害食心虫、卷叶螟、豆荚螟、豆天蛾、夜蛾等,危害大豆的叶片、茎杆、豆粒等,使植株严重受损,影响开花结荚的形成或直接毁荚。




● 解决豆荚不饱满或空荚的措施

一、适时浇水、防止干旱

大豆对水的需求比较多,充足的水分是大豆高产的重要因素,要适时浇水,满足大豆生长所需,避免因为干旱影响发育,造成豆荚不饱满或空荚。

在大豆各个生长时期对水的需求比例大致为:

  1. 出苗前:5%——确保齐苗、壮苗
  2. 幼苗-分枝期:13%——这个时期要注意控水蹲苗,使根系下扎,提升抗逆性及防倒伏能力。
  3. 分枝-开花期:17%——大豆的花芽开始分化,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齐头并进,需提升浇水量,促进开花。
  4. 开花-结荚鼓粒期:45%——这是保证大豆产量的关键时期,大豆对水的需求达到顶峰,应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使结荚顺利、豆粒饱满。
  5. 鼓粒-成熟期:20%——大豆生长的冲刺阶段,如缺水则易出现瘪荚、瘪粒,应适时灌水,以提升大豆品质和产量。



二、适时追肥、保证养分

大豆是喜肥也耐肥的作物,除了施足底肥满足整个生长时期对养分的持续需求外,后期的追肥也非常重要,是促进大豆发育、保证生长的关键,只有追好肥、追对肥,才能让大豆结好荚、鼓好粒,从而得到丰收。

大豆的追肥一般在幼苗、开花结荚、鼓粒三个时期进行。

1、幼苗期:大豆根瘤正在形成,还没有固氮能力,应早追肥,以促根壮茎,培育壮苗。

  • 第一片复叶展开时,亩施尿素3-5公斤,不可过多,以免影响根瘤菌的发育。
  • 亩施过磷酸钙8-15公斤,促进根瘤形成与发育。

2、开花结荚期:此时期大豆各方面生长发育迅速,对养分需求旺盛,及时追肥可减少落花落荚的情况。

  • 亩施尿素5-8公斤、过磷酸钙7-10公斤。

3、鼓粒期:此时期根系和根瘤菌能力减退,但鼓粒又需大量营养物质,可采用叶面肥进行补充,使豆粒饱满、减少脱落。

  • 亩用0.4%磷酸二氢钾溶液50公斤进行喷施,间隔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



三、平衡施肥、注意微肥

大豆对于氮元素需求巨大,约为磷元素需求量的4-5倍,但由于有根瘤的固氮功能,所以对氮肥的施用量要有所控制,磷、钾搭配合理,做到平衡施肥,避免植株徒长及抑制根瘤的发育。

各种微量元素对于大豆的生长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如:钼影响着根瘤菌数量,硼可以避免花荚脱落、提升结实率,硫能提升大豆品质,钙则是豆粒的重要组成元素。因此要注意微肥的施用,及时补充,主要在初花和结荚期进行。

四、合理密植、协调发育

根据不同的季节、地区、气候、土壤等情况,对种植密度要有所调整,使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范围内,避免互相之间生长受到影响,达到协调发育。

  • 株型大的品种种植密度小一点,株型小的品种种植密度大一点。
  • 夏播大豆生长期较长,种植密度要小一点,春播大豆生长期较短,种植密度可以适当大一点。
  • 土壤肥沃的种植密度可以小一点,贫瘠的土壤种植密度就要大一点。



五、选对品种、适期适温

温度对于大豆的影响较大,也是造成豆荚不饱满或空荚的一方面原因,所以首先要选对品种,因为不同的品种对于温度有着不同的适应能力。 比如有能够耐受高温的耐热型和能够忍受低温的耐寒型等,只有根据不同的种植时期选对了品种,才有了收获优质高产大豆的基础。

六、合理轮作、避免重茬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能够轮作,避免重茬,使因为外界的环境因素对大豆生长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点,也有利于弥补某些方面的不足、消除土传病害、破坏某些病虫害的生存空间。

七、拌药用药、防病虫害

在播种前对大豆种子进行药剂拌种,可以有效预防一些病虫害的发生。如:代森锰锌拌种可防治霜霉病、黑腐病,辛硫拌种通常为防治蛴根蛆、根腐病等。 对于病虫害,需要及时喷洒相应的药物进行防治,以免危害植株和花荚。




【总结】造成大豆豆荚不饱满或空荚的原因有很多,需要在多方面同时注意防治,才能确保大豆开好花、结好荚、鼓好粒,从而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一曲烟雨


种植的大豆,如果出现豆荚不饱满或空荚的情况,原因较多。其中有人为的因素,当然还有天灾、病虫害等方面的原因。因此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防治。


大豆结荚籽粒不饱满或空荚的原因:

一,种植过密,通风条件差。种植的大豆由于株行距不合理,造成地下“交根”,地上“交秧”,密不透风,根系不能吸收空气中的营养,不能更好的给植株输送养分;植株相互遮荫,见不到阳光,既不能给根系输送光合作用的营养,自身也造成生长不良:娇嫩、缺乏营养。至使开的花自生自灭,没有授粉机率,造成空荚的情况较多。

二,施肥不当,或缺少养分。在种植豆类作物时,人们有一个普遍观念,认为豆类作物自己可以造“氮”,即根瘤菌可以产生氮元素,实际上,大豆的根系在后期吸收土壤内氮元素的能力强,并不会自己产“氮”,因此缺少氮肥的施用量,从而造成缺“素”症,造成植株生长缺少氮元素而发育不良;相反的,在植株矮小,面黄肌瘦时,又过多追施氮肥,造成植株旺长,结荚部上移,在营养生长过剩,生殖生长被动下,造成结荚少或不结荚。

三,地势低洼,排水条件差。种植大豆的地,在土质肥沃、舒松的条件下,地势要高:一方面通风条件好,另一方面有利于排水。在“卧风”的地块,由于开花、结荚期枝叶茂密,容易落花落荚;在低矮的地块,雨后容易存水,造成地皮封闭,大豆根系吸收不到外部空气中的养分,影响根系输送养分的功能,使大豆茎、叶缺少养分,从而造成大豆空荚或不饱满现象的发生。

四,开花期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开花期因天气干旱,而使植株生长受困;或因天气高温,抑制开花、授粉;或者因阴雨连绵,湿气大,影响大豆正常开花,都会造成空荚或结荚不饱满的现象。

五,病虫害的因素。大豆病虫害较多,特别是蚜虫,多集中在植株顶部、嫩叶背面和嫩茎,大豆受害后,叶片卷缩、凋萎,严重时植株矮小,停止生长,分枝和结荚数量明显减少。

大豆结荚籽粒不饱满或空荚的防治办法:

①,精选地,细施肥。大豆适宜地势高燥,土壤肥沃,旱能浇、涝能排的沙土地。同时大豆因病虫害较多,如炭疽病、锈病、灰霉病、疫病、潜叶蝇、豆野螟等等,这些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或附着在病残体越冬,因此不宜连作,同时不能与本科作物连作,应与非豆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

②,精选优良品种。这里的精选有两层意思:第一要选择适宜当地水、土、气候的豆种,并不是产量越高的豆种就越好;第二要选择抗病能力强的优质豆种;

③,合理种植,切勿过密。在种植大豆时,由于怕浪费土地,减少产量,往往在耩大豆时,加大播种量。至使种植过密而造成缺肥少水,但不到光合作用的营养而徒长,严重的发生倒伏造成减产甚至绝产。因此要严格按说明书种植,做到宁稀勿稠。行距要达到40㎝以上,当然株距品种差异大要做出相应调整。

④,合理施肥。大豆在苗期,需用的养分从土壤中汲取,所以在种大豆之前,不仅要施足腐熟的农家肥,也要施足氮磷钾等肥料。根瘤菌有固“氮”作用,那是在大豆植株生长旺盛后,根系发达,有较高吸取土壤中氮肥的能力。在后期追肥可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同时在大豆漫长的开花期和结荚期,要及时追施低氮、高磷钾肥,以免因营养不良而造成结荚少或籽粒不饱满的状况。

⑤,旱浇涝排。大豆植株在生长中,对干旱和涝灾反应最敏感:在旱时分枝下垂、叶片萎蔫,底部叶片逐渐变黄;而发生涝灾、地内存水时,因土壤通透性不好,根系不能吸收空气中的养分,植株、叶片生长受困。所以在干旱时及时浇水,在阴雨连绵的天气要及时排水,地内切勿存水。

⑥,病虫害防治。选择适宜的地块种植大豆,只能减少病害的发生,但大豆的虫害也较多,如:大豆造桥虫、食心虫、豆秆蝇、蚜虫等,还有可恶的菟丝子,都威胁着大豆的正常生长、开花、结果。因此要不失时机,有针对性地预防和防治。


总之,种植大豆要遵循“三分种、七分管”的原则,只有精种细管,掌握大豆需肥用水的规律,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就能获得好收成。


泰山农家人


种植大豆出现豆荚不饱满和空荚现象,可以说是一种经常性事件,这种现象的发生也确实困扰了很多农民,不过据老辈人的经验和我多年的摸索,我认为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作物长势过于茂盛或者是通风不良造成的。


一,长势问题 说到农作物的长势,这难免会引起很多农民朋友的共鸣——作物只有长势好,金秋才会收获满满。可是大家似乎忘记了一点,万事的发展都有一个度,如果超越了这个度,它的结果往往是不如人意的。就拿大豆来说吧,如果你在选择地块时,选取了肥沃的土地,也或是多年没有轮茬种植过豆类作物,同时,在播种的时候又给了充足的肥料,所有的这些无形中会促进豆苗疯狂生长,枝叶浓绿茂盛。出现了这一现象,也只能给人一种不错的观感。因为在在开花结籽期,这种生长也没有停下来的准备,大量养分都被枝叶生长所消耗,再加上枝叶茂盛,作物授粉也受到了影响,出现空荚和不饱满颗粒这是理所当然的。


二,通风问题 我们很多农民朋友都懂得农作物的授粉多是靠风做为媒介的。这也就是说当作物开花后,要保证田地里通风良好,只有这样才能使作物授粉顺利,避免了空荚现象。实际生产中,有些农民忽略了这一点,把这类作物种植在四面闭塞,地势低凹的环境里,还有就是上面我所提到的长势过分,这些都会影响风力的传播,没有良好的通风环境,就失去了作物授粉的先决条件,因此,空荚现象便油然而生。

出现这种现象的防治办法,我个人认为没有很好的措施,当你发现颗粒不饱满或空荚的时候,作物几乎接近成熟,给作物补充点合适的养分,也有点晚了,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种植前做好选地工作,做好施肥工作,保证作物不徒长,保证作物通风良好。


山人说农事


大豆是我国的主要经济农作物之一,可以用做榨油制成豆制品。近几年,由于玉米价格的下跌,大豆的价格比较坚挺稳定,种植效益比较高,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种植大豆的热情普遍高涨,大豆的种植面积有所扩大。



但在实际种植大豆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有些农民种植的大豆会出现豆角不饱满或空荚现象,严重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那么出现这种现象具体原因是什么造成的呢?


干旱

大豆开花期至幼荚期,是大豆由生殖生长转化为营养生长的旺盛时期。这个时间段如果大豆田缺水干旱,会造成干荚出现。

缺肥

特别是大豆成夹所需要的钾素肥料,大豆缺乏钾肥会影响大豆的籽粒饱满度,品质差。

病虫害

危害大豆生长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灰斑病等细菌性病害。虫害主要有大豆蚜虫、红蜘蛛、食心虫、豆叶螟虫、盲蝽象及老百姓俗称的“臭大姐”等害虫。


为了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做为大豆种植户应当管理做好几个关键。

选择优质抗病的大豆品种。建议施行三防包衣播种。大豆种子包衣可有效的防治地下害虫和细菌病毒的感染,预防大豆的立枯病、根腐病、黃萎病等病毒的发生。

浇好大豆开花水。大豆的花期浇水,是关键的一水。在浇好水的同时,每亩地施入氮磷钾复合肥四十公斤左右,以保证大豆对肥力的需要。在结荚孕籽期,喷施叶面肥磷酸二氢钾一至二次,可以提高大豆的饱满度,增强大豆的品质。

及时预防大豆食心虫、豆叶螟虫、、盲蝽象和臭大姐等危害大豆的害虫。可选用菊酯类农药喷施,或选用50%辛硫磷乳油1500一2000倍液进行防治即可。对于发生大豆的蚜虫施用价格比较低廉的吡虫啉喷雾防治就可以了。

种植大豆成本低,效益高,但一定要把管理来做好,防病治病一样不能少。


我是乡野老农,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