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安天下,今年种地怎么样?

巴蜀丰味7


以前农村全民种地的时候也曾经种过地。现在就不知道了,农业的风险性高,不确定性因素也比较多,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去做调查研究,不能盲目跟风。


带着梦想前行A


不知道你属于什么地方,我说一下我们这边的发展。

我们这里属于一个小盆地吧,四面环山。今年冬天雪下的挺多,连着下了好几场,要说今年应该是个丰收年。我们这里主要种玉米,谷子,还有黍子(当地的一种特产),山区会种旱地大白菜。

先拿玉米来说,现在已经涨到了9毛一斤,就因为疫情防控,外面玉米进不来,有些养殖户已经没有余量喂养,所以价格有所上涨,比去年现在涨了1到2毛。玉米相对好种一些,你的50亩,按往年收成应该是1千5到2千斤左右,50亩也就能卖到10万左右,抛开机器播种收割,应该能收入7到8万。当然玉米芯也能卖点钱,这个玉米还是很不错了。

谷子和黍子我们这里现在相对种的少一些,都是家里人自己吃,谷子可以去皮小米,黍子去皮磨成黄米面做糕吃。

关于大白菜,这个是一年一个行情,前年人们平均每户能收入十来万,去年就不行,全扔在地里喂牛羊了。

所以说你要回村种地,还得深思熟虑,靠天吃饭的东西很难预料的。

你还不如搞点养殖业,当然你得根据当地行情去判断。


倦徒


粮安天下,今年种地怎么样?大家好,关于种地这一说法,我是认为,种地这个东西很广,种类也很多,看你是怎么种,是大规模种植,还是搞经济农业,还是搞蔬菜瓜果等!

粮安天下,这话确实不错,民以食为天嘛!现在农业上面的投资也不小,机械,种子,化肥,农药等等!都是一个不小的开支!最关键的,还是要有一个过硬的,这方面的技术!现在都是科技种田,以前的种法都在改进!只有科技种田减少成本,才能收益!

如果说你种植蔬菜瓜果,必须要有大棚,和相应的技术,能够种一些反季节收益比较好的品种,只有这样才能占领市场,得到好的经济效益!

如果说你实打实的种一些,稻谷或者玉米这些普通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又不是很大,想要很好的收益,我觉得很难!现在粮食的价格普遍不是很高!但你提到50亩,大面积种植,那效益还是不错的,毕竟人力物力,这个帐还是要算一下!吃亏一年也没有捞着,那就划不上!最后祝你成功!加油💪💪


xJq乔


粮安天下,道理没错。今年种地怎么样?不怎么样。别以为国外闹蝗灾国内疫患就可以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那是有超前意识的农民。现在有很多农村人和城里人一样购粮吃,比种粮吃方便多啦,种田辛苦还不如出外打工强。回想多年以前总有一些对农产品价格的预测,结果是农资价格飞涨,无形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到了收获季节,商家的那个精那个贼,二道贩子三道贩子那个心狠手辡。一年辛幸苦苦忙到头,不能养家,只能糊口。当然,中国有很多大型的粮食生产基地,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情况就不一样了。

后面又提到:不想在外面干了,回家种50亩地怎么样?这个想法可行。看来你还有一定经济实力,就面积而言,说它大吧大型农机施展不开,说它小吧当年投资也相当大,还是一个亲力亲为的小老板,千万不能急功近利。现在农村的环境和面貌变好了,回到家乡发展是不错的选择,对家乡还有一定的贡献,只要有技术支持,打拼几年建一个小庄园没问题。

只是一种建议。


灯笼照月


目前来看市场大环境很好,疫情和蝗虫灾害导致需求量增大,今年种地这四点要知道,

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 确保三大谷物面积稳定在14亿亩以上、口粮面积稳定在8亿亩以上,确保2020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疫情当前,提稳“菜篮子”

抓好南方冬春蔬菜生产,稳定北方冬季设施蔬菜面积,推动形成品种互补、档期合理、区域协调的供应格局

以大豆为首提升粮食质量

今年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大力发展优质稻米、专用小麦、优质食用大豆,促进粮食发展质量提升

提升化肥农药利用率

2020年要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要进一步提高到40%以上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2020年种植业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公布了2020年种植业工作重点内容、目标任务以及实施措施。

一、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

《要点》提出,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是今年种植业工作的首要任务。确保三大谷物面积稳定在14亿亩以上、口粮面积稳定在8亿亩以上,确保2020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调整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确保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总额稳定,稳定农民基本收益,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疫情当前,提稳“菜篮子”

当前处于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要确保疫情防控期间“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要点》强调,推动“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到实处,抓好南方冬春蔬菜生产,稳定北方冬季设施蔬菜面积,推动形成品种互补、档期合理、区域协调的供应格局。同时,推进科学防灾减灾,加强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疫情防控,确保重大病虫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三、以大豆为首提升粮食质量

《要点》提出,今年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大力发展优质稻米、专用小麦、优质食用大豆,促进粮食发展质量提升。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果菜茶、食用菌、杂粮杂豆、薯类、中药材、蚕桑、花卉等优势特色产业。

四、提升化肥农药利用率完善检测方法与标准

同时,继续完善农药肥料标准体系,加快制修订一批肥料安全性标准、农药产品和检测方法标准,加强农药安全使用监督检查,推进科学用药,增加丰富多样、优质安全、营养健康的农产品供给。

《要点》提出,2020年要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要进一步提高到40%以上。深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实施范围向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区域倾斜,试点作物从果菜茶向其他具有地方特色、节肥潜力大的园艺作物拓展。同时,探索开展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因地制宜探索回收模式,引导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服务。还要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在华北、西北等旱作区建立220个高标准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辐射带动旱作节水技术大面积应用。(据《农民日报》)


毛毛点点等等


种地主要看天时、政策,今年是鼠年,鼠年通常不稳定,局部有灾害,具体要看本地区以往的气候来判断,比如我所在的呼伦贝尔东南部地区,入冬以来降雪要比以往频繁且雪量大,气温也比以往稍低,按照惯例来说入夏雨水可能会多,气温也会高,这样一来种植低洼的耕地要有防涝的准备,种植耐涝抗倒伏的作物,山坡地可以种植一些需水需热量较大的作物,无霜期也会较以往长一点,总体来说要比去年好。一家之言,个人想法,仅供参考。


秋水长天1974


近年来的粮价持续低迷,辛苦一年种的水稻每亩赚不到二百元,而自己的年纪已经老年化,依自己的体力劳动强度,不知道还能在田里坚持几年。据有些人反映了当今中国的现实,越来越多人在农村耕种。为了获得更多收入,年轻的农村劳动力选择在城市谋生,导致全国各地普遍缺乏劳动力。据统计,大多数农村地区,百分之八十的农民是50、70岁老人,他们不懂现代农业技术,并且由于年龄太大而不能耕作,导致大部分农村土地遗弃。目前我国农业从业人员数量减少,农业生产方式仍在增加,这种情况下导致中国粮食安全问题: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中国将没有土地。谁来保证粮食供应?中国粮食能否完全依赖国外进口?专家认为,从国外进口粮食是不可取。据说,人们一天依靠粮食,而粮食安全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更为重要。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国家,中国每年的食品配给加上各种饲料和石油加工食品数量很大,尽管中国的大豆等部分依赖国外进口,但完全靠进口来填补中国粮食缺口的想法不现实,因为中国的粮食需求太大。


姚开照206


天下,最苦最累最不被人尊重的职业,也是最低层最无奈,但又缺一不可的行当。纵橫历史,悠悠长河,争天下,拥山河,掠田抢地,不就是生存,生存的空间,生存的资源,惟一的基础,粮食。有了粮食,百姓姓安宁,国家安稳,自然天下太平。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每次,天下动荡,更朝换代,不就是天下老百姓,饥不果腹,衣不蔽体,当政者,忽视民生,怠慢农民,更有土豪劣绅,巧取豪夺,使农民,耕者无其田,渔者无其鱼。庙堂者,视农民如草芥,只知道赋税,义工,兵役。久而久之,民怨积深,生存堪忧,自然,哪星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所以,农民安居乐业,粮丰物阜,天下必定太平。

今年种田,究竟好与不好?这取决于什么模式,怎么经营,经营什么?模式,无外乎,两种。一种一家一户,自家承包的地责任田,显然,个体小量微,种什么不成气候,最多吃上一口饭,已很不容易了。这是农民最无奈,最没有办法的办法,也是当今中国农村最大最真实的写照。一种,种田大户,农村最根本的出路,在于机械化,解放了劳力,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收益。加上种田大户,享受国家政策,还有各式补贴。自然,这也是当今农村,最流行最成效最推广的模式。

经营,经营什么?这个要切合市场的需要,产品的持续性,效益最大化,并且符合现在的绿色环保有机健康的农产品。比如,安徽的黄山的立体泉水养鱼,农田稻水养虾,还有高附加值的养山猪,紧俏的黄山灵芝和养生美颜的香榧等等,不失一种经营方法。如果投入大,有能力,打造一个集山田风光,庭园农家乐,你挑水,我浇园的休闲娱乐体验的农家生活产业园。既保证了农田的自然属性,农田应有的功能,又使农田,不仅仅是填饱肚子的,还可以上升到精神层面上的需求。农村,也不再是,贫穷落后愚昧的代名词,而是农村城市,是可以并翼齐飞,大有可为。

总之,粮安安天下,农民富则国家富。


枫林晚185736420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老百姓都知道,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可见粮食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

时间刚进入2020年,今年的2月4号是立春(农历正月十一),2021年的2月3号立春(腊月二十一),所以对于农历的2020年来说,全年有三百八十多天,而且有两个“立春”在年头和年尾。古谚语说:一年两立春,粮食贵如金;还有一种说法是:两春夹一冬,无被暖哄哄。从今年已经过去的时日看,老祖宗的总结不是空穴来风,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首先是十二月横扫全国的冠状病毒疫情,给我国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全国人民支援疫区的同时,也都听从国家的指令,各自在指定的空间内坚持隔离,以切断病毒的交叉感染,在这近一个半月的封闭期间,大家实实在在的感觉到了食品和瓜果蔬菜的重要性,多亏各级政府组织保障有力,虽然也有局部的食材短缺,但终归保证了全国十四亿人民的正常生活!也更让人们看到了粮食的极端重要。

所以,今年对于种植粮食来说,也是恰逢其时。如果能保证产量,应该就有一个很好的收成。

从历年的经验教训看,去年一个冬天全国大多数地区干旱少雨雪,为了今年的冬小麦丰产,必须搞好农田水利灌溉工作,并即时适当的追肥。由于普遍的暖冬,造成农田虫卵大部分安全越冬,开春有可能会加重病虫害的危害程度,所以,必须严密监控,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置。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重视,必将会适时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今年只要粮食作物做到丰产,基本上就可以保证种植户有比较满意的经济收入。

一家之言,欢迎斧正。谢谢。


无为148121227


不想在外面打工了,想在家种几十亩地丰衣足食。前些年农村劳动力在外打工成为实尚,因为家里就只有几亩地,一个劳动力在家里种地挣不了几个钱,不够一个家庭的开销。在外打工每年能挣几万块,把家里的地转包出去。完全够家用,还能有存款。但随看形势的发展在外地打工越来越不容易。有的人辛苦一年到年终,拿不到工钱。至使有很多人有了回家种地的念头。但是一旦你真的投入了农业,你会发现竞然有意想不到的苦脑。你会发现投入农业挣钱实属不易。不是按你的计算法获得收入的,粮丰伤农,粮欠也伤农。这么说吧。一百个人全身心投入农业,实际挣钱的顶多有十个。真像电视上宣传的成功人士只有万分之一或十万分之一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