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牛2728655
实际上上海人尤其是青年人自幼儿园时就以说普通话为主,可以说他们大部分说不好上海话,引得许多老人忧心忡忡,以致媒介发出救救上海话的呼吁。虽说能说发音纯正的普通话,但是不可避免的会带有沪语的特殊“腔调”,比如表述的语气比北方人软糯一点,比如话语中会夹杂一些上海话特有词汇和语气助词等等。再加上上海人有一种独特的气质,所以,尽管普通话说的标准但仍然被认出是上海人。
1992152
无论你是哪里人 只要你在出生的地方待到超过16岁以上 家乡的话基本上就去不掉了。我经常去的那个理发店,那老板娘一口上海话讲得算地道了,但还是能听出来她不是地道的上海人,有些词、字的发音时会带出安徽腔调。她说她17岁就随着村上的人到上海来打工了,嫁给上海老公也有8年了,但是还是能听得出来的。我女儿是生在外地的 ,在外地念完初中到上海的,她的普通话不带任何地方口音,因为我是央企的,她是在单位的职工子弟学校上的,与地方学校又有区别了。我17岁去外地支內的普通话里有些词还会用到上海方言中的词。科室里让我念文件时,说我的普通话像港台那里的普通话,我说你们说普通话像嘴里含着一块糖,舌头总是往后卷的,大家哈哈一笑。大家都来自全国各地,关系都蛮好的。
碧波垂柳
笔者管见,聆听上海普通话比标准的普通话更有韵味(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的话,称为普通话)。人们常说苏州话是吴侬软语,苏州与上海、宁波、无锡及杭州等江浙一带,人们在讲普通话时,给外地人的感觉:大都或多或少带出一点吳语”口音”腔调儿烙印?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上百上千年的方言土语惯性使然,方言、方音各具地方特色是属实的。故有上海话(沪语)粤语(广东话)或客家话等现实之分。这是无可否认的实情。
上海人做播音员、节目主持、影视演员、京剧演员、南派相生演员,凡是突破普通话语言关的,几乎难以分辩他们是南方还是北方人,或者说是否为上海人?但如仔细听或肉中挑骨刺,抑或上海人不打自招,他们时常于无形中自我露馅儿——比如,即使普通话讲得几乎天衣无缝!但是,在使用词汇上却屡屡露出”马脚”。譬如,普通话里的”儿化韵”,人们说大包干儿、一朵花儿、手里缺俩钱儿、你去哪儿?等等语句……上海人讲普通话时,极少或根本不说带”儿化韵”的词汇。又如北方人讲普通话,说炒菜做饭;上海人却说,烧菜做饭。北方人说火烧油条,上海人说大饼油条。你说胡同小巷,他说弄堂里弄;看到惊奇之事,上海人会来一句”喔唷”感叹!而北方人大都是一声”哎呀!”;尽管有些上海人(包括上述的演员、播音员之类人士)已经百分之百地讲正宗标准的普通话,但是,在说普通话之际,无意流露出得词汇字眼,的确言不由衷地暴露了”短板”,以这些蛛丝马迹的区别,即可闪现、识别出他是上海人。因乡音、用词,潜移默化早已深入骨髓里了。所以,不论上海人普通话说得极为标准流畅,而使用词语的不同,却泄了”天机”!
另外,稍微注意,”更好”一词;有的上海人携有”亘”好的意味!不是吗?而普通话常说肚子小吃不了了!好啦!好嘞!好喽!得啦!上海人会说我不要再吃。肚皮会充爆!再如赘语定语,好,很好,行了!上海人说嗯!蛮好的。普通话说,你怎么开得车?上海人说车子怎样开得,不一而足……可见,上海人说普通话水平再高,总会百密而有一疏的。再加语境和特有的”气质”,均会露一点阿拉上海人的端倪,其实,各地的普通话,大都携带一星半点方言痕迹。例如,青岛人讲普通话,当地土著自诩“青普”。调侃带着些许即墨地瓜干味道。有人讲得非常到位,却在末了一句漏馅儿了,如我要出门,你别过来了昂!这“昂”字恰好表现了青岛地方土语,恰到好处的普通话,终因这毛毫般的一个字,出现闪失而露馅儿也……
且看,普通话:非常抱歉,我来晚啦。沪语:邪气抱歉,我来晚啦。发声:霞七包七,嗯无来矮啦。再如给您添麻烦了,真对不起。沪语:给侬添麻烦了,真对勿起;发声:高侬梯磨歪勒,增堆无额七。初次见面,情多关照。沪语:初次碰头,请多关照;发声:粗次帮斗,请督乖造。祝你成功!沪语:祝侬成功;发声:足侬曾工!再见!即再会!发声:再畏!谢谢你!发声:霞虾侬!……试想,常年在如此方言环境里成长生活,根深柢固,把乡音抖擞地一丝不剩,精精光,可能吗?故此,有些上海人说普通话因略带出一丁点口音,被识别出为上海人,则并非奇怪。
可月
上海人不说话一般也能分出,上海人的容貌实际是有特点的,一般鼻高、脸白、脸长瘦、比较秀气、斯文、洋气,而外地人一般没有这种容貌气质!你可以日常仔细观察。
sHRbdR
本人三代上海人,但小时候在外地读书,非常知道上海人的普通话在北方人的耳朵里是什么感觉。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1989年陈道明、葛优主演的电视剧《围城》。为了拍这部电视剧,几位主演可是专门练习了上海人说普通话的口音的(那时候的演员真的敬业)。比较明显的一个桥段:车夫弄翻了李梅亭的箱子,李梅亭破口大骂:搞什么搞啊!?那个“搞”的发音和标准普通话就有明显不同。还有就是一些上海话的后缀,不自觉就会带上。比如:用“va”代替“吗”。还有很多,就不列举了。
所以即使从小在学校被严格规定只讲普通话的上海人,沪普的特点依旧没有改变。原因很简单:很多老师家长的口音就是这样的,小孩再潜移默化中受影响就不奇怪了。
手机用户5955199165
上海话的特点不光光是不分平翘舌,或者特定的语气词结尾。更在于其已将一些方言里的词很习惯的用普通话去说了,形成了很有特色的沪普。比如,上海人日常中常常会说的 很白相,拎拎清,拎不清,脑子瓦特了,晓得了。。。所以,当和上海人说话的时候,对方分明在说普通话,但你会不明白一些词,而且这些词其实是方言里的说法,被带到普通话里说了。还有一些洋泾浜上海话像老克勒之类的,非上海人还真不知道啥意思。😄
历史上上海受苏南浙北及浙东宁波的影响极大,上海话也因此受多种方言的相互影响,所以这些地方的人基本可以用各自的方言和上海人无障碍沟通,而外地人只能大概听出是个吴语区,并不能细分到底是上海话,还是宁波话,苏州话,嘉兴话。。。
超超👑
普通话在中国推广的时间才几十年!而我们每个地方的家乡话可是传承了几百上千年了!
从我们出生后,即使一开始听不懂,父母长辈都是用家乡话来教你!这已经让你打小就把家乡话深入骨子里了!即使上了学,学习了普通话,也是有很浓重的家乡口音!
无论上海人,东北人,陕北人,四川人广东人,河南人,北京人等等除了地域区别,就是口音区别了!当然你可以学习其他地方得口音,肯定没有当地人说的地道,仔细听还是能听出来你不是本地人!
如果想让自己的普通话说的没有家乡口音,一定是经过了刻意的练习,从拼音字母发音,单字发音,词语发音,到一句话的发音都是一点一点的练习!没有经过这样的练习和指导,你很难改变自己的家乡口音掺杂在自己说的话里!
很多时候你自己都不知道!就像提出问题的大哥就是,有时候很刻意或者随意的去改变说话口音,但是其他人还是能听出来一点!因为你打小口音就是上海话!
我们大学里很多人会考一个普通话证书,我想没有几个同学能把普通话说的一点家乡口音没有!
语言环境很重要,这个时间长了就会改变你!别说普通话了,外语你都能说的很溜!
胖阿松
作为上海人,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如果地点限定在上海,就算我们说普通话,除非面对外地人,不然也会故意说得带本地腔。
理由?首先过于字正腔圆会被朋友刮三,觉得你好奇怪。其次一听就知道你是上海人,比较不会被看不起,外地朋友可能会引起不适,但是上海人大多数心里会把一切没腔调不到位的事情归结为一句:“外地人嘛…”,“肯定是外地人”。区别在于大部分上海人是不会表现出来的,这叫素质,也就是自诩的“有腔调”的表现。
所以不是上海人不会说标准普通话,除非是老人,他们小时候还没推广普通话。
是我们不想说。
魔都夜光
说的不错。80后上海人说话已不带任何口音了。在职时,每年询问来单位实习或毕业分配报到的大学生哪里人,如不自我介绍,不会想到天南海北人都有,上海人,河南人,江苏人,广东人,福建人,广西人,北京人。原因是国家教育事业快步发展,正规化规范化程度提高。尤其是普通话教学,老师都是有资质的教师。当然,经济落后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恐怕一时难以做到普通话规范标准。
铁血汗
这篇文章的立意就有很大的问题。先强烈暗示上海人说普通话就是带口音的。莫名了,从学术角度,北京话也不等于普通话。标准普通话参考各一线城市新闻播音员。而上海普通话教育已经数十年,加之教育资源水准较高,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不存在上海人普通话说的不好的问题。反而是各经济落后地区因为师资原因,大部分学生至今的口音还是很重。这才叫理想看待温柔,逻辑逻辑还是逻辑。[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