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農信機構如何答好“經營”這道題?

面對疫情“大考”,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如何直面挑戰、發力破局、實現突破?這是擺在87萬農信人面前的一道必須解答的難題。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人們原有的生活節奏;

  業內一直在探討和關注的農信機構經營壓力難題也隨之增加,農村中小金融機構頓感“壓力山大”。

  銀行等金融機構營業網點的線下流量幾乎“休克”,線下網點客戶新增停滯,存款以及中間業務面臨巨大挑戰。在大江南北、舉國上下全力以赴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過程中,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實實在在受到了一次集體“檢閱”。

  面對疫情“大考”,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如何直面挑戰、發力破局、實現突破?這是擺在87萬農信人面前的一道必須解答的難題。

疫情大考,農信機構如何答好“經營”這道題?

  突發:疫情“聚光燈”下的農信壓力

  記者電話連線中部重災區某農商銀行負責人,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該行有50餘個營業網點,從2020年春節至今,僅有5個網點開業。“開業的這幾家網點也是以完成防疫資金撥付、外匯辦理等緊急任務為主。”這位負責人談起線下業務的停滯直言不諱。

  東部某發達地區規模500億元左右的農商銀行負責人告訴記者:“出於防疫需要,一直到2月24日,我們65個網點還有近10個網點沒有開門營業,疫情嚴重的時候所有的網點都停業了。目前大部分網點斷斷續續或交替輪換開門營業,營業時間也較正常情況有縮短,絕大多數網點處於應急值守狀態。”

  這是全國農信機構今年春節以來的經營常態。在原復工日第一次延期後,按照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通知要求2月3日全面復工,但除防疫資金撥付等緊急業務24小時待命、開通綠色通道辦理外,其餘業務向線上辦公轉換。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幾乎處於停滯狀態,農信機構網點營業也處於關門和應急值守狀態。

  疫情壓力之下,農信機構經營發展困難重重、壓力倍增。資產質量下滑、中間業務收入銳減、淨息差降低、不良貸款增加,銀行業艱難圖存、面臨陣痛。

  回首過去的數年間,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機會,但也面臨著轉型發展的壓力。值得憂慮的是,2020年,經濟下行壓力大大超過預期,但是,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資產質量改善不如預期。金融市場總體上競爭趨於激烈,伴隨著經濟轉型,金融市場環境與金融業態也在發生深刻變化,傳統的市場界限被打破,各類機構跨界跨業發展的趨勢凸顯。大型銀行服務逐漸下沉,渠道向縣域延伸;村鎮銀行等微型銀行逐漸擴大覆蓋面;互聯網金融不斷向傳統金融業滲透……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處於“夾心層”,發展的戰略空間受到多方擠壓,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市場挑戰。一直在喊“狼來了”,誰也沒料到,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經營、轉型、資產不良等種種問題,在這個非常時期集中爆發。

  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認為,2020年,經營環境複雜多變,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國內宏觀經濟下行猶存,本次疫情進一步加速了經濟下滑節奏。“未來商業銀行部分領域潛在風險的防控任務依然較重,尤其是受疫情衝擊嚴重的領域短期內更需重點加以關注。”

  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高級研究員趙亞蕊分析:“一季度,現在數據上可能還表現不出疫情的影響,但會影響到二季度的資產擴張,增速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尤其是零售貸款,上半年增長可能會放緩,因為資產擴張增速下降,淨息差收窄的幅度也會增加,對資產收益率影響比較大。尤其是銀行支持疫情嚴重區域,會主動下調個貸利率,所以零售貸款的資產收益率會下行。另外,非利息收入下降的壓力也會比較大,因為這次疫情對一些具體業務影響較大,比如對中間業務包括銀行卡、結算清算類業務等都有波及。

  危機面前,抗風險能力最差的是處在經濟鏈條末端的中小微企業或從事餐飲旅遊等服務業的中小商家。記者關注到,全國大多數地區小微企業停產停工、損失嚴重,由於實力薄弱、抗風險能力低下,有為數不少的小微企業難以支撐。以縣域經濟為服務主陣地的農商銀行是服務中小微企業的主力軍,疫情或許對整個銀行業全年的資產質量影響相對有限,但對農村中小金融機構來說,影響必然較大。特別是受疫情影響比較嚴重的行業和地區,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經營壓力凸顯。

  

疫情大考,農信機構如何答好“經營”這道題?

  困境:面臨經營風險“連陰雨”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時間和影響面較大,加之我國經濟處於持續下行週期,疫情將會對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以及信用卡客戶造成較大沖擊,整體上會給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帶來挑戰。

  曾剛強調,近年來,利率市場化改革持續向縱深推進,負債成本持續增加,農信機構存貸利差不斷收窄;中小銀行跨區域經營、同業業務等嚴加限制,對於農信機構而言,資產端有限,收益率下行,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經營壓力是不言而喻的。

  難題一:業務發展壓力加大。往年的一季度是金融機構“開門紅”“春天行動”等業務營銷活動的黃金時間段,銀行通常會加大營銷力度、做大業務量。今年受疫情影響,很多農信機構的“開門紅”“春天行動”、春節營銷、旺季營銷等活動效果大打折扣,存貸款不復歷年春節旺季勢頭。前述東部地區農商銀行負責人告訴記者,進入2020年,該行存貸款額都下降了。貸款攬儲困難,無法近距離營銷,新理財產品無法推介;貸款方面,因受疫情影響企業沒有收益,一些中小微民營企業主索性將原本用作流動資金的款項拿來提前償還了貸款。儘管目前企業在積極復產復工之中,但由於上下游產業鏈總體復工不足,導致企業產能有限,對貸款的需求總量不大。中部某重災區的農商銀行雖然開業網點佔到綜述的8成以上,但上門的客戶也是寥寥無幾。

  總體來講,此次疫情對不同地區的銀行影響差異非常大,銀行分化很明顯。曾剛分析說:此次疫情對所有銀行都會產生一次性的衝擊。但是,東部等經濟基礎好的地方彈性還是比較大,像浙江這些地方現在開工速度很快,損失在爭分奪秒地被挽回。記者調查發現,浙江、江蘇等地已經緊鑼密鼓地進入復工復產中,根據返崗情況,逐步安排網點對外營業,“成熟一家、營業一家”,至記者發稿為止,農商銀行絕大多數網點開始正常營業。某農商銀行負責人表示:“疫情影響很大,但可以追回來。”

  而經濟不發達地區恢復相對慢,對銀行的衝擊可能會更大,不良率、資本金、風控等等都會承壓。

  難題二:信用風險壓力加大。受新型疫情影響較為嚴重區域的民營企業及相關行業,如湖北、河南、浙江等區域以及文化旅遊、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批發零售、影視娛樂等行業的民營企業風險暴露有所增加,相關行業停工停業,造成企業、員工的現金流壓力,對償債能力造成影響,這些風險短期內都有可能推動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增加、信用風險加劇。

  趙亞蕊分析說,2020年,在融資環境和調控仍偏緊的情況下,受疫情影響,房地產企業資金回籠進一步受阻,交易活動持續轉淡,房地產企業短期內受影響嚴重,且行業結構分化將進一步加劇,中小型房企的信用風險值得關注。另外,此次疫情會使得信用卡還款能力削弱,可能抬升部分銀行信用卡資產不良率。如何應對貸款壞賬率的上升,將是銀行業要共同面臨的問題。

  難題三:疫後營業的防控壓力加大。由於農信機構員工多、網點多,防疫物資相對比較緊缺。客戶中外來務工人員及老年人佔比高,防疫意識相對比較薄弱,疫情潛在風險相對較大,這對於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恢復營業仍有一些壓力。

  近兩年來,農信機構在轉型發展的道路中上下求索,但在貸款結構、客戶構成、抗風險能力和盈利模式上仍存在欠缺。而此次疫情將進一步加劇銀行業各類機構的結構分化,國有銀行和優質股份制銀行的資產質量仍將保持穩健態勢,部分受地方經濟影響較大且中小企業貸款佔比相對較高的區域性中小銀行,如果在經營模式、風險控制、資金投向上有缺陷,疫情之後則可能會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和風控壓力。

  

疫情大考,農信機構如何答好“經營”這道題?

  求解:“五大思路”苦練內功促提升

  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發佈《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提出加大對疫情防控相關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為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地區、行業和企業提供差異化優惠的金融服務。

《通知》要求,金融機構要通過調整區域融資政策、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實施差異化的績效考核辦法等措施,提升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的金融供給能力。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受疫情影響暫遇困難的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到期還款困難的,可予以展期或續貸。

  實際上,很多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近年來已經開始了不懈的努力,探索自我調整發展模式,開展業務轉型,轉變增長方式,在疫情延續的特殊時期,諸多探索和措施值得期許並加以堅持。

  思路一:強化目標管理。統一思想,攻艱克難,強化全年發展目標,確保延續前期業務發展勢頭。曾剛建議,要通過客戶信息調查、非現場回訪等形式,評估疫情對企業經營、家庭等各方面影響,“一戶一策”地開展差異化救助。其中對於行業影響較大但暫未逾期的客戶,如批發零售、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可以採取還本轉期續貸、階段性調整貸款利率、調整還款方式、貸款展期等階段性扶持措施,支持企業開展生產經營自救。對於疫情影響嚴重且已經造成貸款逾期的,儘量通過利息減免、徵信保護等救助措施,幫助客戶走出困境。

  對於農商銀行來說,除了直接的公益捐贈和為疫情防控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綠色通道之外,今後的重點應是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幫扶本區域的小微企業渡過難關。這既是穩定本地區金融秩序、促進產業恢復的需要,也是農商銀行培育客戶的長遠需要。在線娛樂、遠程辦公、遠程醫療、醫療科研等一些新興行業正在崛起,農商銀行應抓住這些行業在疫情中受益的機會,加大對企業的投融資服務力度,拓展新領域新客戶。

  思路二:合理評估信用風險。適當提高經營和風險容忍度。曾剛建議,農商銀行應結合自身行業、客戶、區域特點對疫情影響進行充分評估和分析,做好壓力測試和應急預案。在此基礎上,預算部門合理制定年度經營計劃,適當調低一、二季度經營考核指標,並在授信額度、風險資產佔用、抵質押條件、逾期貸款等方面提高容忍度,合理配置全年資源投入力度,保持全年指標總體平穩。

  小微企業是疫情影響最大的群體,而且救助資金和扶持政策較難覆蓋到長尾的小微企業。農商銀行在當地根植多年,擁有大量的客戶資源,應加大數據整理和分析力度,通過數據分析對客戶進行分類整理和精準“畫像”,更加清楚地瞭解自己的客戶。在疫情延續的非常時期,小微民營企業更需要來自銀行的關懷和支持,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要了解客戶的難處、困境和狀況,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與小微企業和“三農”共進退,共同迎接希望的春天。

  思路三:加快數字化轉型。優化線上+線下服務,開發線上產品和渠道,讓線上和線下業務互相補位、並肩發展,提升客戶體驗。此次疫情中,數字經濟在宏觀經濟中起到了“穩定器”的作用,金融科技實力較強的銀行在經營中的壓力遠遠小於金融科技實力弱的銀行。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要進一步推動業務線上化,積極構建線上數字化銀行,加強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電子化渠道在線辦理支付結算業務,加強在互聯網教育、線上場景化服務業的佈局。在金融科技支持方面,應充分利用後臺數據,提高審批效率,簡化業務流程,減少不必要的業務往復,並重點應對銀行線上服務相關的清算、託管、估值等技術性問題。

  近年來,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大力發展金融科技,已實現線上個人小額貸款自動審批,藉助遠程身份識別,解決了傳統風控成本和效益不匹配的痛點。農行湖北分行利用微信、學習強國平臺app視頻會議,創新形式多次召開線上貸審會,截至2月15日,為湖北省抗擊疫情相關企業提供授信金額122.41億元,用信金額43.96億元。四川農信將客戶引導、分流至手機銀行、電話銀行、網上銀行、微信銀行等線上渠道,以及加大城鄉網點自助銀行服務區、便民金融服務點、鄉村金融綜合站點管理,千方百計滿足廣大客戶群眾基礎金融服務需求。今年1月以來,四川農信手機銀行交易量實現同比增長21%,其中,貸款、存款業務分別是去年月均的3倍、2.75倍。事實證明,重視金融科技、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應該是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轉型發展的關鍵點之一。

  思路四:積極多渠道補充資金。疫情對銀行的衝擊增加了銀行的資本壓力。曾剛表示,從政策層面上看,需要繼續為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加強不同監管部門之間的協調,擴大永續債、優先股等創新資本工具的發行規模。各家銀行也應充分利用監管支持資本補充的政策空間和市場寬鬆空間,及早規劃資本補充需求,適時啟動優先股的發行流程,同時要處理好資本充足性和成本的平衡,進一步強化內源性資本積累,優化銀行業務結構和收入結構。

  思路五:重視不良資產處置。目前看來,部分評級和財務實力整體較弱、抗風險能力較差的中小企業的信用會加劇惡化,各地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應密切關注區域性企業融資困境和市場風險,提前預警和應對包括房地產、餐飲等的信貸風險。此外,還要注意區分和預防個別企業利用疫情進行的惡意逃廢債行為。

  疫情改變了社會生活的常態,疫情也給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成長的契機。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將與“三農”和小微企業客戶同舟共濟、共克時艱,深練內功、強健體魄,以百倍的決心、信心戰勝疫情,以金融支持“三農”和小微的熱心、恆心靜待花開。我們相信,萬眾一心,共同努力,終將迎來華夏神州繁榮昌盛的美好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