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怎樣走後門搶狀元

王維怎樣走後門搶狀元

唐詩為鏡照汗青 第十一章(下) 相思紅豆生南國

最幸福音樂人

自從王維在畫中看出樂師們演奏的是《霓裳羽衣曲》之後,受到大音樂家李龜年的熱烈崇拜,兩人很快結成了好友。你可能不理解怎麼會有人的名字裡用“龜”這麼難聽的字眼,其實在古代,龜是長壽的吉祥象徵,而不是罵人的話。比如曹操就寫過一首《步出夏門行·龜雖壽》,來表達自己不但要像烏龜一樣長壽,更要像老馬一樣志在千里的心志:

神龜雖壽,尤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這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今天已經是成語,翻譯出來大概就是:老人吃飯是為了活著,但老人活著不是為了吃飯,還得有點更高的精神追求。“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則成了電視上經常播放的保健品廣告詞。曹操的這組詩裡面還有一首比《龜雖壽》更有名的,就是入選語文課本的《步出夏門行·觀滄海》,這下大家可以把兩首詩放在一起記憶了: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李龜年的名字寄託了父母期望他活到神龜之年的美好願望,佐證是他還有兩個兄弟,一位叫李鶴年,一位叫李彭年。仙鶴與彭祖都象徵長壽,大家體會一下。兄弟三人均是文藝青年:李彭年善舞,李龜年、李鶴年善歌。李龜年還長於作曲,所以在三兄弟中名聲最高。王維寫的那首名篇《相思》,可能是為李龜年的新歌所做的詞,因為在此詩邊上題著“江上贈李龜年”。李龜年為它譜好曲之後,頓時成為年度打榜熱歌,被梨園子弟們紛紛傳唱: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王維怎樣走後門搶狀元

紅豆自此被稱為“相思豆”或者“相思子”,一直被文人雅士們用來寄託相思之情。吟誦紅豆的詩中最有名的是王維的這首,而詞曲中最有名的則是《紅樓夢》裡寶哥哥那首《紅豆詞》,對比一下唐詩的格律嚴謹和詞曲的節奏變化,我們會發現真是各擅勝場: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

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後,忘不了新愁與舊愁。

咽不下玉粒金蓴噎滿喉,照不見菱花鏡裡形容瘦。

展不開的眉頭,捱不明的更漏。

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綠水悠悠。

安史之亂後李龜年流落到江南,在一個宴會上他再次演唱了這首自己當年最愛的《相思》金曲,滿座莫不觸動心底對如煙往事的記憶,盡皆泫然淚下。這時在哪裡都會出現的杜甫再次顯示了他的存在感,即席吟出了前文提到的名作《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李龜年為詩仙李白的三首《清平調》譜過曲,詩聖杜甫和詩佛王維都為他作過詩。在生命中和盛唐的三位天王巨星都有交集並且佳話傳千古,他堪稱是歷史上最幸福的音樂人,沒有“之一”。

鬱輪袍

王維以其音樂和詩歌的雙重超一流才華,成了備受岐王府歡迎的常客。但王維的結識目標不只岐王而已,而是要通過岐王的引薦,得到九公主的賞識,因為有一個大項目要公關。

過了一段日子,岐王帶著好酒、樂隊去九公主府上助興,當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公主看見岐王身後站著一位白衣白袍、風姿俊美的少年,非常引人注目,便問道:“這位是何人呀?”岐王回答:“此人名叫王維,字摩詰。雅擅音律,可為公主演奏一首新曲。”王維等的就是這個機會,抱起琵琶彈出一曲,音調悽婉哀切,滿座為之動容。公主也聽得意動神迷:“此曲何名?”王維答道:“名為《鬱輪袍》,是在下新作。”

岐王趁機又對公主說:“此人不只長於音律,詩恐怕更是當世第一。”王維便從懷中拿出幾卷詩獻上,公主看過之後讚歎不已:“這些詩都是我平時吟誦過的,原來還以為是古人的佳作,沒想到居然就是你這年輕人寫的啊!”立刻引王維上座。岐王見時機成熟,便說:“可惜他今年不願意去考進士,真是國家的損失。”公主詫異道:“那是為何?”岐王低聲道:“聽說公主已經向主考官推薦了張九皋為狀元。摩詰志在折桂,只好下次再考了。”公主笑道:“原來如此。公子只管盡力去考。只要你有當狀元的真才實學,我擔保沒人敢埋沒了你。”有了九公主這句話,王維果然一舉奪得新科狀元,時年二十歲。

王維怎樣走後門搶狀元

這個“鬱輪袍”的故事,最早出自唐代薛用弱的《集異記》,其中未提公主的封號。元代辛文房的《唐才子傳》中有類似的故事,也只言是“九公主”。後人常以為是曾經權勢熏天的太平公主,她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小女兒、中宗和睿宗的妹妹、玄宗和岐王的姑姑。說實話,這個可能性非常小,太平公主因為謀反而被唐玄宗賜死是在公元713年,那年王維也不過在十二歲至十四歲之間。同時期另一位聲名顯赫的安樂公主是中宗的女兒,但死得比太平公主還早三年,可能性為零。其實最有可能的是名氣稍小的玉真公主,她是唐玄宗一母同胞的妹妹,兄妹感情深厚,在天子面前說話非常管用。而且玉真公主是著名的女文青,她家是長安城裡最牛的文藝沙龍,李白、張說等人均為座上常客。這樣一位橫跨政、文兩界的名媛,正是提攜王維“文而優則仕”的最佳貴人。

如果沒有王維橫插這一槓子,原本內定的狀元是嶺南人張九皋。張九皋的哥哥,是開元盛世的最後一位名相張九齡。一直提攜張九齡的,就是開元中期名相張說。張九齡是蠻荒之地嶺南所出的第一位知名大才子,他最有名的一首詩是《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張九齡很有知人之明,他很早就看出安祿山性格奸詐陰險,對人預言“亂幽州者,必此胡也”。有一次,安祿山違反軍令打了敗仗,張九齡趁機奏請殺他,唐玄宗卻說:“愛卿想學王衍識得石勒的故事,來臆斷安祿山將來難制嗎?”之後故意將安祿山釋放,以示其寬宏大量。最終安祿山果然反叛,重演了西晉末年石勒亂華的一幕。唐玄宗晚年在看人上簡直是一塌糊塗,大概治國的天分在壯年之前都用完了。

王維早年搶了張九皋的狀元,後來不得志時寫信給張九齡,表示想做個官,張九齡還推薦他當了右拾遺,可見其心胸寬廣。張九齡的言談舉止也很優雅,風度遠超常人。自他去世後,唐玄宗非常懷念,每當宰相向他推薦士人時,總喜歡問上一句:“這人的風度怎麼樣?能有一點像文獻公(張九齡諡號文獻)嗎?”

王維怎樣走後門搶狀元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之說。若單論詩歌成就,王維當然略遜於“李杜”,在盛唐最多排到第三;但若論才華之全面,整個唐朝無人能出其右。王維既被後世尊為“詩佛”,又被尊為南宗山水畫之祖,錢鍾書先生稱其為“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另一位千年一出的全才蘇軾則評價道:“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除了詩畫雙絕、精通音律之外,王維還擅長書法和刻印。而在這些文藝才能之外,王維還很喜歡助人為樂。欲知詳情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