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導致蘇軾錯失了“狀元”?那些年你讀到的可能都是偽知識


歐陽修導致蘇軾錯失了“狀元”?那些年你讀到的可能都是偽知識

文|慕瞻舟人

圖|網絡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來自四川眉州的蘇軾、蘇轍兄弟雙雙高中進士。

這裡有一段小插曲,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了:

宋代考試,為了防止作弊,考生答卷完成之後,需要先由相關負責人員登記在冊,並重新抄寫一遍,再呈交考試官評閱。這一年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歐陽修,詳定官為宋詩“開山祖師”梅堯臣。兩人都是文壇巨擘。

最先讀到蘇軾文章的是梅堯臣,感覺相當不錯,越讀越驚喜。於是趕緊去跟歐陽修分享,歐陽修拿到文章一口氣讀完,內心又驚又喜:文章引古喻今,說理透徹,見解獨到,筆力穩健,堪稱古文大家。於是想要評為第一,但仔細一想,這樣的文章,天下間恐怕只有自己的學生曾鞏能寫出來。

為了避嫌,歐陽修忍痛將這篇文章擢為第二名。後來才知道這篇文章出自眉州蘇軾。

歐陽修導致蘇軾錯失了“狀元”?那些年你讀到的可能都是偽知識

問題就出在這裡了,很多人看到“第二名”,便說歐陽修為避嫌,讓蘇東坡錯失“狀元”之位。那照這種說法,蘇東坡豈不是“榜眼”?

這種說法確實比較符合蘇軾後來取得的成就,畢竟印象中成功的人都應該從一開始就有一個不俗的起點。

但是,這不過是一些人的誤解或者美好的想望罷了,事實上並非如此!

首先,蘇軾參加歐陽修主持的考試叫“禮部試”,又叫“會試”,是由禮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考官,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皆可應考。又稱禮闈、春闈。考中的人叫“貢士”,第一名稱為“會元”。

所以這樣說來,蘇軾只不過是錯失了“會元”。

三月,通過禮部考試的人,方有資格參加殿試,宋仁宗趙禎親自在崇政殿主持策問。殿試的第一名才是我們所熟知的“狀元”,第二名稱為“榜眼”,第三名稱為“探花”。

三者合稱“三鼎甲”。

歐陽修導致蘇軾錯失了“狀元”?那些年你讀到的可能都是偽知識

“榜”就是“表列取士次第之狀”,就是人們所說的黃榜或者叫“金榜”。元就表示第一的意思,所以殿試排在第一名的叫“狀元”。

會試排在第一名的叫“會元”。鄉試排在第一名的叫“解元”。如應試考生在三級考試中,連得三個第一名,即所謂“連中三元”,這在封建社會是無上的榮寵。

“榜眼”一詞最早始於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初時第二、三名俱稱為榜眼,意思是第二、三名分立狀元左右,如其兩眼。

如北宋初年的王禹偁(chēng)在《送第三人朱嚴先輩從事和州》詩中雲:“貨船東下歷陽湖,榜眼科名釋褐初。”

“探花”這一詞最早出現於唐代,但當時並非是指殿試進士的第三名,只是一種戲稱,與登第名次無關。以同榜進士中最年少者為探花郎。

而“探花”作為進士第三名的代稱確立於北宋晚期。

據清人趙翼在《陔餘叢考·狀元榜眼探花》中考證:“北宋時第三人亦呼為榜眼,蓋眼必有二,故第二、第三人皆謂之榜眼,其後以第三人為探花,遂專以第二人為榜眼耳。”

歐陽修導致蘇軾錯失了“狀元”?那些年你讀到的可能都是偽知識

那麼與蘇軾同榜進士的狀元、榜眼和探花分別是誰,蘇軾又名列第幾。

根據史料記載,蘇軾“殿試中乙科”。狀元是章衡,榜眼是竇卞,探花是羅愷。

看到這裡,很多讀者心裡肯定有點失望了——啊?原來蘇東坡不僅不是狀元,還只是乙科。

雖然這次殿試,蘇軾並沒有位列三甲。但由於歐陽修的熱情獎掖,蘇軾一時間名滿天下。歐陽修甚至曾經對兒子感嘆:更三十年,無人道著我也。

事實上,這是比奪得狀元更讓人激動和高興的事,因為當時讀書人中有這樣一種說法:不知刑罰之可畏,不知晉升之可喜,生不足歡,死不足懼,但怕歐陽修之意見。

足見歐陽修當時的文學權威,一言一字足以影響一個學子的榮辱成敗。

而蘇軾更是有幸數次得到歐陽修的高度評價。當時文壇,更無一人。

事實也證明,歐陽修果然沒有看走眼,在歐陽修去世後還不足十年,大家便都只談論蘇東坡了。

歐陽修導致蘇軾錯失了“狀元”?那些年你讀到的可能都是偽知識

嘉祐六年(1061年),適逢北宋建國100週年。照例宋仁宗在八月舉行制科考試(所謂制科,就是非常科,為選拔“非常之才”而舉行的不定期、非常規考試),蘇軾、蘇轍兄弟都參加了。

在這次考試中,蘇軾以“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考入第三等,為宋朝開國百年第一人。

你說不對啊,這才第三等,怎麼就第一了呢?

這是因為宋代制科慣例,第一、二等皆虛設,實際最高等級為第三等,其後為第三次等,第四等,第四次等,第五等也虛設不授。在蘇軾之前,只有一個叫吳育的人得過第三次等。

所以蘇軾入第三等相當於創造了北宋歷史上一個全新紀錄,而且這個紀錄一直沒有被打破。

歐陽修導致蘇軾錯失了“狀元”?那些年你讀到的可能都是偽知識

所以現在,你清楚了嗎:歐陽修為避嫌將蘇軾擢為第二名,蘇軾並不是錯過了“狀元”,只是錯過了“會元”。而且蘇軾在殿試中並未名列三甲,只是高中乙科。但蘇軾在嘉祐六年的制科考試中考入第三等,為“百年第一”。

但這些光鮮亮麗的簡歷都不是我們喜歡蘇東坡的原因。

我們愛的是他的一蓑煙雨,愛的是他的一江秋月,愛的是他的一葉扁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