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話乖巧的孩子討人喜歡?家長要注意,別把娃養成“討好型人格”

若要在調皮和懂事之間做選擇,我相信大部分的家長會選擇懂事。聽話懂事當然很好,但是如果不掌握限度或者是使用錯誤的教育方法,就會讓孩子形成討好型的人格。

討好型的人格其實我們並不陌生,特別是在進入職場,這種人格的同事數不勝數。他們其實並不是自願接收了討好型人格,而是因為社會的磨礪不斷將他們變成如此。這種人就是不管做什麼事,都是先滿足別人的期待,從來都不會為自己考慮,他們特別害怕別人不好的評價。這些人還非常的敏感,非常容易多想,特別害怕別人討厭自己。為了不讓別人討厭,他們就會按照別人的意思去生活,這樣的人活起來特別的累。

如果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正確,孩子也容易形成討好型的人格。這種人會習慣性的高看別人而低看自己,容易形成非常自卑的心理,與別人的交往不是處在平等的狀態之下,這就會導致他們嚴重的心理壓力。

聽話乖巧的孩子討人喜歡?家長要注意,別把娃養成“討好型人格”

孩子一旦有了討好性的人格,會出現什麼樣的特徵呢?

一,沒有安全感

這似乎是必然的,每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最終都會成為習慣討好別人的人,又是他們感覺不到自己的改變,又是他們厭惡自己的做法,但是為了獲得安全感,下意識的他們就會討好別人。他們所做的任何事情所說的任何話語,都是希望能夠獲得別人的好感,希望別人能夠喜歡他。但結果往往非完美。因為太過敏感別人的一句無心之失就可以讓他們受到很嚴重的傷害,覺得世界上根本沒有人愛他,這就是一種非常沒有安全感的表現。

他們之所以會如此的沒有安全感主要就是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沒有帶給他們足夠的關心與關愛,讓他們一直在自卑當中成長,一直習慣於去討好父母獲得關愛。他們會覺得一旦他們不做討好父母的行為,那麼他們獲得的愛也將會消失。

聽話乖巧的孩子討人喜歡?家長要注意,別把娃養成“討好型人格”

二,父母是討好性人格

父母的言行舉止在孩子小的時候會深深的影響到他們,所以如果你發現孩子是討好型的人格,那麼就要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通常在面對孩子的時候,表現出這種討好型的人格,讓他們不自覺的模仿。

三,父母教育方式的錯誤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會給他們灌輸一些討好性人格的思想,讓他們覺得順從父母,迎合父母才是正確的。一旦孩子有絲毫的反抗,他們就會用更嚴厲的方式去批評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就會讓孩子失去他們作為人本身的價值,而將所有的一切都寄託在父母的身上,覺得聽父母的話就是自己最大的價值,孩子會在逐漸討好父母的過程中失去自尊。

聽話乖巧的孩子討人喜歡?家長要注意,別把娃養成“討好型人格”

家長們發現自己的孩子已經出現了這種人格,應當怎樣幫助他們糾正呢?

一,幫助孩子辨認什麼是討好

並不是所有的順從和迎合都是討好型人格的表現。討好是一種孩子內心潛意識的表現,它不能夠通過外在的一些行為展現出來。有的時候孩子是真心的認同父母的觀點,那麼這就絕非討好的迎合。所以父母在孩子現討好行為的時候,首先要幫助孩子們意識到,他們想要做的這個行為是不是發自他們內心,是他們真正需要的。如果孩子是真心誠意的做出一個行為,那麼家長就應當鼓勵他們,表達出自己的思想。如果孩子只是因為希望討好別人而作出的行為,那麼家長就應該及時糾正他們的這種做法,告訴他們,勇敢的告訴別人自己所持有的不同意見,而不是一味的只知道迎合他人。

二,建立平等的親子關係

孩子很容易受到父母教育方式的影響,形成討好型的人格。影視演員楊爍在《爸爸去哪兒》中的表現受到了無數人的討伐。他面對自己的兒子楊雨辰就非常的嚴厲,絲毫不允許他犯一丁點的錯誤,在他看來楊雨辰要絕對服從他的意見。

我們能夠在節目中發現,楊雨辰在跟楊爍相處的過程中,一直是楊爍對他發後施令,而楊雨辰卻從來都沒有反抗過,他也不敢反抗。這是一種極為不平等的親子關係,它會讓孩子們覺得服從才是正確的做法,不僅會讓孩子的心理產生陰影,而且會讓親子關係完全破裂。所以要想改掉孩子討好型的人格,就要尊重孩子。

三,正確認識自己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都有優點和缺點,孩子還小他們無法有這樣深刻的認識,所以家長這時就需要在一旁幫助引導孩子,讓他們不斷認識作為人本身的不完美。這是現實的也是無法改變的,要讓他們採取積極的態度去接納這一切。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是缺乏安全感的,他們迫切的希望通過父母的認可來實現內心的滿足,這在小的時候是非常正常的,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父母也應當讓他們意識到別人的評價不能夠左右自己,要想擁有健全的人格,就必須要學會接納自己,自己對自己有正確的認知。

聽話乖巧的孩子討人喜歡?家長要注意,別把娃養成“討好型人格”


家長在與孩子相處的時候一定要細心,及時發現他們的改變,一旦孩子出現討好型人格的苗頭就應該及時的採取措施去防止這種人格擴大化,讓自己的孩子能夠更加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