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血战日军:以少战多,2000精兵阵亡,日本:好样的

1864年7月,九帅曾国荃“吉字营”战将李臣典、朱洪章等利用“穴地攻城”战术轰破南京城墙数十丈,而后率兵杀进城内,宣告太平天国灭亡,湘军势力也达到了史上之最。为了让朝廷放心,表示自己没问鼎中原之野心,曾国藩主动裁撤湘军近10万,可依然保留一支劲旅,即是鲍超“霆军”,作为湘系集团最后之军事支柱。1867年2月,淮系首席悍将刘铭传与湘系第一猛将鲍超因“尹隆河战役失机”问题矛盾尖锐化,鲍超辞职表示抗议,朝廷则乘此机会“扶淮抑湘”,将一向名声不太好的“霆军”悉数解散,湘系集团势力一落千丈,李鸿章淮系集团则借此机会快速崛起,名气碾压湘系。左宗棠西征结束后,湘军再次被裁撤,淮军俨然就是一家独大。作为剿灭太平天国,中兴大清王朝之最大功臣,却有如此不幸遭遇,湘系集团表示不服气。

湘军血战日军:以少战多,2000精兵阵亡,日本:好样的

1894年7月,日本联合舰队在丰岛海面偷袭北洋水师(淮系武装力量),挑起战争,清日双方几乎同一时刻宣战。然而,此时李鸿章淮军腐朽透顶,几乎是“逢战必败,一败必逃跑”,日军很快就掌握了制海权,北洋舰队困守威海,刘公岛基地危在旦夕。陆地战场则更惨,淮系陆军统帅叶志超麾下有4万大军,却不敢与日军正面战斗,一夜连跑700余里渡过鸭绿江,日军乘机进攻辽东,威胁奉天(沈阳)。此时,日军十分嚣张,扬言要占据东北,进入华北平原,待到来年四月春暖花开之日与登陆(预计可以登陆)山东之部队联合,在中原决战大清帝国军队,然后攻入北京,实现丰臣秀吉之夙愿。军事上惨造失败,朝野上下无不震惊,纷纷指责李鸿章淮军之不是,并要求让湘军上战场,击杀“倭寇”,挽救局势,扬我天朝之兵威。

湘军血战日军:以少战多,2000精兵阵亡,日本:好样的

危机来临,朝廷决定起用湘系集团宿将,魏光焘、李光久(悍将李续宾之子)等再次披挂上阵,时任两江总督的湘系元老刘坤一为主帅。由于湘军大多已被裁撤回籍,此时上战场的湘军都是新招募居多,老兵少之又少,这不能不影响到战争之结局。经过一番努力,清朝可投入辽东战场之部队如是:湘系将领陈湜率10营驻守摩天岭;魏光焘武威军6营、李广久老湘军5营、刘树元亲兵6营、吴元恺楚军炮兵4营垒、谭表忠护军1营、郭长云骑兵1营,共1万余人追随湘系湖南巡抚吴大澄出山海关,开赴海城前线,与宋庆汇合,准备收复失地,击败嚣张的“倭寇”。此次出兵是甲午开战以来清廷出兵之最,湘军是绝对之主力,并对其寄予厚望,“现在关外大军云集,各营枪械亦齐,声威已壮。亟应联络各营,鼓励士卒,齐心并力,迅速克服海城。”

湘军血战日军:以少战多,2000精兵阵亡,日本:好样的

大军浩浩荡荡开出山海关,直奔海城而去。魏光焘武威军6营驻守三台子,徐邦道拱卫军11营驻守柳公屯,李光久老湘军5营驻守中阳堡,刘树元亲军6营驻守四台子、榆树堡、大堡垒,均为进攻部队。清军如此部署,明显是想与日军展开决战,最好是速战速决,早日消灭对手。如此,清军便疏忽了后方防守,忽视了粮道、弹药运输线之安全。前线清军后勤物资补给基地在牛庄,此处距离海城仅为25公里,“各军粮台辎重尽在牛庄”,暴露出了弱点。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清军在牛庄仅驻有1营湘军(魏光焘武威军),防守十分薄弱,粮草基地之安全堪忧。果然,日军抢先下手,主力1万余人直奔牛庄而去,试图捣毁清军粮道,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此,本是粮食、物资补给基地的牛庄变成了日军主要之进攻点,本是主战场的海城则毫无动静,日军抢占了先机,占据主动。

湘军血战日军:以少战多,2000精兵阵亡,日本:好样的

一万余日军奔向牛庄,吓坏了魏光焘、李光久,他们不得不调兵回防,“贼马队七十、步队数千,绕出耿庄子、古城子而去,恐袭牛庄也。”没办法,魏光焘只能率所部5营共2500余人加速前往牛庄,提前两天进入城池,并修筑好防御工事,准备固守待援,乃至进行巷战。魏光焘部署防务非常坚固,可战术却很保守呆板,他只强化城池防守,而没有在城外修筑堡垒、壕沟,阻击日军。如此,牛庄直接面对日军炮火,防守之困难、付出之牺牲,是可以预见的。果然,日军抵达牛庄后,直接利用火炮轰击城墙,步兵则匍匐前进,发扬武士道精神,猛攻清军阵地。对此,魏光焘进行反击,让士兵在日军进入到视距之内再射击,力求达到杀伤之最大效果。如此,连续血战数次,日军都无法靠近牛庄,损失也颇为惨重。不过,清军人数太少,火炮数量更少,战斗一天后,日军突破防线。

湘军血战日军:以少战多,2000精兵阵亡,日本:好样的

牛庄若是失守,大军后勤物资全无,怎能继续作战呢?如此,魏光焘决定继续进行抵抗,与日军玩起了巷战,利用每条街道、每座民房、每条小巷,与敌军进行周旋。同时,魏光焘将部队分成小股作战,与日军展开争夺,试图等待主力赶来增援。巷战进行2小时后,湘军第一悍将李续宾之子李光久率所部2500人从海城前线来到牛庄,并第一时间投入巷战之中,与日军进行白刃战。援军到来,魏光焘信心大增,决定一鼓作气杀退日军。可惜,只来李光久一军而已,其余清军依然在海城前线观望,并未出动一兵一卒,湘军数量上依旧处于劣势。5000余人对打10000余人,且武器还不如对手。激战至晚上,湘军已经损失了2000余人,魏光焘、李光久等只能退出牛庄,撤到海城。此时,他们要求前线统帅部反攻牛庄,夺回失地,可被拒绝。刘坤一言:“此次关外牛庄湘鄂诸军挫溃,仍系被倭包抄,失亡粮械甚多,损折将卒不少。”主战派。文廷式批评:“刘坤一驻山海关,一日伪言倭兵至,坤一惧而三徙,其怯谬如此。举国望湘军若岁,至是乃知其不足恃”。对其相当不满。

湘军血战日军:以少战多,2000精兵阵亡,日本:好样的

此次牛庄之战,是湘军被大规模裁撤后的复出之战(因最后惨败,又成谢幕之战),魏光焘、李光久等悍将悉数登场亮相,阵容也够豪华。不过,由于所部兵力处于劣势且战术呆板,虽奋勇拼杀,可依然不免失败,2000精兵阵亡疆场。当然,湘军拼死敢战之精神还是得到了对手认可,日军评价:“其能久与日本交锋者,武威军也。奋死决战,以弱势兵力死守一昼夜,实清军所罕睹者也。”

参考文献:《清史稿》、《卷入甲午战争中的湘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