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一半是“老外” 长宁荣华居民努力做好疫情防控

  疫情期间,居住在荣华居民区的中外居民,家家户户都及时收到了一张有四国语言版本的“融情卡”,小卡片上简洁明了地告知返沪居民要主动配合登记和自我健康管理,并注明了发热门诊的地址、长宁区疾控中心应急电话、“12345”市民热线、上海市外事办网站地址、属地居委会和物业联系电话等联系方式,成为疫情防控期间精准传递信息的重要一环。

  “我们有42个自然小区,3万余常住居民,其中一半来自境外。疫情到来时,信息的准确传递至关重要。”荣华居民区党总支第一书记盛弘说道。在疫情特殊时期,防疫信息的快速准确传达,更关乎防疫举措是否能真正取得成效。为此,他们将社区里每一项涉及全体居民,尤其是外籍居民的疫情举措、政策都采用中、英、日、韩四国语言发布。为了第一时间向社区内的各国各地区居民“讲明白道理”,社区里不少外籍志愿者挺身而出。平日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洋议事员”戴维·波特就主动担任了“防控疫情告知书”的翻译工作。他反复研读中文版,将其迅速译成英文版,张贴在社区醒目处。盛弘说,目前海外确诊新冠肺炎的地区,几乎都有相应地区的居民居住在古北国际社区,因此几乎所有人都对疫情发展非常关心。得知要为疫情防控的宣传资料进行翻译审核,外籍居民们更加认真,多次讨论用词是否恰当,表述不能模糊或夸张,确保每一位居民都得到最准确的信息。

  坂井先生于春节前自武汉市出差返回上海,为防控疫情坂井主动隔离,他的家人也理解和配合这样的举措。“放心”和“安心”是坂井一家谈起社区防疫工作的最深印象。“一日三餐由专人送到家,垃圾由专人收取,并做好分类和消毒。”除了专业医护人员监测体温,还有社区志愿者通过微信、电话嘘寒问暖。尽管14天的隔离期有点长,但坂井一家觉得“安全第一,社区很贴心”。他们在电话里向荣华居民区的志愿者再三表示感谢。

  盛弘说,像坂井这样的武汉返沪者,在荣华居民区内还有多例,且是不同国籍、不同背景情况,他们的隔离生活时刻牵动着社区工作者的心。“志愿者如果登门慰问,站立位置会保持‘安全距离’,有时是负责送餐,还会关注这一家人的情绪,假如有些焦躁烦闷,我们要及时沟通疏导,给对方增添信心。”她说。到后来,一些家庭在解除隔离之际,甚至都还有一点点“不舍”,难忘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爱心和耐心。

  “我们在一起并肩战‘疫’。”盛弘表示,支持社区工作的不仅有主动居家隔离的“老外”,也有外籍志愿者。其中,日籍志愿者也是上海大型国际化社区内一支防疫活跃力量。来自日本的居民菅沼真理子回国期间得知中国疫情,回到上海后她带着一包日本家庭常用的消毒药片来到居委会,免费提供给社区使用。为了方便社区工作者正确使用,她还贴心地自制了中文版的使用说明。在翻译日语告知书时,真理子则与盛弘多次开会讨论,力求让防疫举措的表达更精准。

  古北国际花园境外人士750余人,占小区居民总数的1/3,其中日韩人士超过半数,如何做好疫情防控,沟通机制的流畅、处置办法的高效、基层干部的能力和社区治理的积累,都面临着考验。返沪复工高峰开始后,居民区工作人员就每天轮班在小区门口值守,指导进入小区的居民、访客扫码进行登记,“一测、二看、三问、四登记”。“一测”即无论居民还是访客,进入小区都要测量手腕体温;“二看”即查看小区出入证或“随申码”;“三问”指的是“从哪里来、是否来自重点地区、身体状况如何”这三项“灵魂叩问”;“四登记”自然是指回沪人员主动向小区物业或荣华居委会进行登记。在古北国际花园物业管理处,接待台上整齐摆放着四本登记册,分别为日韩住户明细、家政人员信息登记、韩国回沪健康管理、健康状态信息登记等四册,对小区每户居民的姓名、住址、证件、联系方式、居住类型、回沪日期和家庭人员数都进行了统计。其中,物业工作人员专门用粉色荧光笔标注了需要进行14天居家观察的居民,让每一个来轮班的工作人员及时关注该户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

  盛弘告诉记者,疫情期间,虹桥街道还在长宁区司法局的指导下,发挥虹桥街道全国人大基层立法点的法律资源优势,由司法所推出疫情相关法律问题双语“每日一问”,包括“隔离措施的法律依据是什么”、“不配合疫情防控的法律后果是什么”、“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要承担什么责任”以及防控期间居委会、小区的物业管理是否要配合等法律问题,帮助境内外居民解疑释惑,推动自觉履行法定义务。“让大家明明白白抗疫,我们一定会迎来曙光!”盛弘微笑着说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