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造口罩,春节驰援武汉爆红全网,这个卫材之都是怎样炼成的

疫情当前,自春节以来,河南长垣市每天生产上百万平价口罩,紧急驰援武汉等地。让长垣这个本来名不见经传的河南小城名声大震。


加班造口罩,春节驰援武汉爆红全网,这个卫材之都是怎样炼成的

疫情就是命令,在长垣市医疗器械同业公会的号召下,春节期间长垣多个口罩生产企业员工纷纷返厂,恢复口罩生产。截至1月24日左右,便可日产50万余副口罩、10000余套防护服,供政府统一调配,经近几日的产能恢复,现日产量已逾百万。除夕夜当晚,就有长垣当地企业,紧急装箱了20万个医用外科口罩、200万个一次性医用口罩、50万顶医用帽、20万只医用手套,火速发往武汉。在长垣市生产医疗用品的企业门外,全国各地的医院急救车,正拿着公函等候提货。

长垣打个喷嚏,全国医疗器械市场都感冒;长垣打个喷嚏,全国医疗器械市场都得感冒。丁栾(镇)一堵车,全国医疗器械要缺货。长垣人这样调侃自己的卫材产业。目前,长垣市拥有各类卫材企业70多家,经营企业2000多家,平时市场销量占在全国50%左右、市场覆盖率达75%以上。有关机构数据显示,该市相关卫材平时总产能为日产口罩165万只以上,其中医用外科口罩105万个/天、医用防护口罩3.5万个/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56.2万个/天、医用一次性防护服2000套/天。早在2011年,该市就被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授予长垣县“中国卫生材料生产基地”称号,2019又被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授予“中国医疗耗材之都”称号。


加班造口罩,春节驰援武汉爆红全网,这个卫材之都是怎样炼成的

不是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个河南小城竟然是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评定的“中国医疗耗材之都”。除了为长垣的担当精神点赞之外,我们今天还要探讨一下,一个豫东北小城,是如何成为“中国医疗耗材之都”的。

第一阶段:低质低价 原始积累

长垣市卫材企业的聚集地是丁栾镇,丁栾镇的卫材生产,起源于上世纪的70年代,那时当地一些农民,试着用自家地里长出的棉花,制作棉球、棉签到附近的村卫生所和校医院出售,结果一试销路很好。摸到这个门道之后,他们又自制起了胶皮塞、医用笔刷等卫生耗材。

因为效益不错,这四邻八村一时间开起了成千上百的小作坊,开始了原始的卫生耗材生产,由于个体作坊生产成本、运营成本都很低,他们生产的卫生耗材,依靠低价抢占市场,逐渐繁荣起来。但是众所众知,卫材、医疗器械事关患者的生命健康,对质量要求很高,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显然无法保证质量。这里的作坊只能靠低价低质,以及不规范的推销方式来发展。

第二阶段:恶名远扬 遭遇封杀

2004年6月份,央视记者来到了丁栾镇,对这里遍布的“地下”医疗器械的家庭作坊的脏乱差、制假售假现象给予曝光,一时间,丁栾镇乃至长垣市的“恶名”传遍全国,那一段时间内,长垣的卫生耗材和医疗器械几乎完全被全国各大医疗机构封杀!

第三阶段:整顿规范 再创辉煌

在这样的情境下,相关机构采取了坚决的行动。当时,河南省也派出相关权威机构组成督查组进驻长垣,开始对当地卫生耗材和医疗器械生产营销上的乱象进行整顿。坚决取缔了家庭作坊,引导当地企业走工业化、规模化的道路,开始重塑长垣卫材的形象。


加班造口罩,春节驰援武汉爆红全网,这个卫材之都是怎样炼成的

经过整顿,当地市场面貌焕然一新,长垣卫生耗材产业也走上了正规发展之路,长垣卫材的形象也逐渐好转。到2019年底,长垣拥有各类卫材生产企业70多家,卫材经营企业2000多家,占据全国市场销量50%以上,成了全国知名的“中国医疗耗材之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