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刚:下沉防控一线 彰显为民初心

群众所需,党员所向。在新冠肺炎疫情威胁群众健康甚至是生命之际,全国党员与医护人员一道,筑起了防控长城,直面高危风险,守护群众安全。府谷县河滨路便民服务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杨刚,便是其中一员。

对于家人来说,“朝出暮不归”是杨刚的工作日常,他们早已习惯。但他们从各类新闻中,了解到此次疫情防控工作面对的未知与风险后,第一次反对杨刚“工作第一”的原则。杨刚来不及解释,甚至连宽慰他们的话也没顾上说几句,便留下一个抱歉的背影,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践行一名党员为民的初心使命。

杨刚:下沉防控一线 彰显为民初心

宣传到位,群众基础打得牢

疫情防控,城市社区是重中之重,“群防群控、联防联控、严防严控”是总要求。多年的社区工作经验让杨刚意识到,无论党和政府采取何种措施来落实防控,最终落实者非群众莫属,防控工作成效如何,要看群众支持力度。

作为河滨路便民服务中心天化路社区的包抓领导,杨刚结合天化路社区实际,在社区居民密集区域的中心地段设置防疫宣传大喇叭,循环播放新冠肺防疫知识与各级政府通知、公告,提醒居民注意事项。不承想,这省人力省物力的高效举措,却被很多群众吐槽,他们反映说,喇叭声音太响,影响居家学生学习。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这种“投诉”原本可以置之不理,但杨刚却认真起来,他安排工作人员成立动态宣传劝导组,拿上小喇叭,用小区域定点与重点通道流动宣传的办法,在辖区搞好宣传劝导工作。

由于社区工作人员严重紧缺,杨刚几乎参加所有分组,更多时间里,他“一人多用”,在走街串巷走访居民小区、楼院防疫情况的时候,还要带上消毒壶和小喇叭,边走边消毒、边走边宣传。每到一个小区、楼栋、院子,都会有居民群众问他,全国疫情如何如何?县内疫情防控如何如何?疫情什么时候能过去?杨刚总会说:“只要大家耐心配合,不乱跑,疫情很快就会过去。”后来,群众见了杨刚就换了问题:“我们可配合啦,什么时候能解除管控?”杨刚说:“能确保你们安全的时候,管控就解除了。”

此外,杨刚带领工作人员在社区宣传栏上、居民小区(楼栋、院子)大门口,张贴政府公告、通知和社区倡议;在微信、快手、抖音等平台上,发布疫情防控常识的图文和自创短视频,力争以线上线下同步宣传的方式,唤起群众的重视,让他们配合好社区的防疫工作,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杨刚:下沉防控一线 彰显为民初心

措施到位,防控工作落得实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为弥补人手紧缺的短板,县城各个社区的工作人员都开启了“多功能分身模式”,加班加点赶工作。杨刚觉得,自己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又是便民服务中心包抓社区的领导,更应该作表率、冲在前,挑重的做,挑难的做,从而带动社区全体党员干部发最大的光、最大的热。

社区工作人员每天要在各个卡口把守、给居民办通行证、给辖区街巷消毒、监测居家隔离人员、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代买代跑腿的种种服务,一天到晚回不了家,正餐基本就是吃桶泡面。说他们是一群“舍小家为大家”的人,恰如其分。杨刚与社区工作人员划分“责任区”,定时去给居家隔离人员测量体温,看他们需不需要买菜、用不用倒垃圾,还有没有其他可代办的事项。此外,他组建邻里瞭望哨,让居民相互监督,随时反映居民小区人员管控、消毒等方面的问题,最大限度消除防疫死角;组建留观人员动态防控组,每天与志愿者、医务工作者对疫区流入人员测量体温,进行动态巡查管控。

社区某小区居住近千人,有很多住户是在本县工作的外地人。疫情防控期间,为了做好小区居民安全防护和疫区流入人员居家隔离工作,杨刚每天到该小区协助该小区消毒、登记出入人员,安排居家隔离居民生活服务,并根据全县防疫政策的变化,及时对接宣传防控,严守小区健康安全。

县委县政府发动在职党员支援防疫工作以后,杨刚与“双报到”党组织和党员及时联系对接,合理利用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共驻、共建、共治、共享先锋作用。他实地走访联系辖区煤炭公司、运管所、昊田集团、县法院执行局、小区物业等,签订责任书,细化共建责任和防疫职责;联合财政局和民政局党员干部在信用巷设卡防控、联合煤炭公司党总支在煤炭公司小区门口设卡防控,24小时轮流值班,严格登记核查过往人员和车辆,宣传防疫知识,及时劝阻闲散人员返家防疫;联合辖区小区物业,成立红色物业联盟,与小区签订责任书,严格管控小区人员和车辆,对小区进行24小时动态巡查监控,保证网格防疫全覆盖。

杨刚:下沉防控一线 彰显为民初心

责任到位,为民初心守得住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杨刚除了要包抓指导天化路社区的工作,还要做好自己河滨路便民服务中心副主任的工作。在社区,他知道自己的责任更大更重要,始终要比其他人多考虑一点、多做一点,在工作谋划、部署方面,总要经过深思熟虑,还把最难最重要的工作留给自己;在便民服务中心,他负责分析汇总中心5个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报告,再形成整体汇报材料,上报给各有关部门、单位。

每天早上7点钟,杨刚像网格员一样,带着小喇叭、消毒工具、宣传用品,开始一天走街串巷的工作。晚上,他坐在办公室,开始文案,几乎没有在晚上10点以前下过班。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全县按照省市指示开展复工复产工作,同时解除道路、街巷、小区半封闭管控。对于群众来说,终于“熬”出了头,获得了“自由”;对于社区工作者来说,随着“三返”人员的不断流入,社区防控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杨刚的警惕没有丝毫放松,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嘱社区工作人员,要提高思想认识、要增强风险意识、要落实岗位责任,要做好返府人员的摸排、登记、监管、服务各项工作。

时值初春,阳光微温,晴朗多风,解除半封闭管控后,出门上街的居民多了起来。每当看见带孩子进出的居民,杨刚总会心有歉意地想起自己的孩子与家人。防疫工作开始以来,陪家人的时间越来越少,尤其是自己早出晚归,离家时孩子没起床,回家时孩子已入睡,孩子常常整天整天地见不到他,“爸爸去哪儿了”快成了口头禅。但每天看到材料中的“平安的数字”,他便深感欣慰,觉得这种种牺牲、种种付出,都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