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養金魚的3大訣竅

一、開缸

清代《金魚圖譜》中提到:“凡新缸未蓄水時,擦以生芋,則注水後便生苔而水活。”清代《蟲魚雅集》中提到:“新盆亦須用水泡曬過三伏,使生青苔方可用也。”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古人飼養金魚採用的陶質瓦盆,最好是老的瓦盆,新的瓦盆是不能直接飼養金魚的。新的瓦盆在裝水前,需要用生芋頭擦抹瓦盆內壁,晾乾後裝滿水泡盆,然後在陽光下曬,直到魚盆內壁掛苔,之後才能放入金魚。


古人養金魚的3大訣竅


泡盆的目的是去火,所謂去火,我的理解是用泡盆的方式,來去掉瓦盆在燒製過程中,參雜在瓦盆泥壁內部不利於金魚生存生長的有害物質。而用生芋頭擦盆,應該是防止瓦盆因良好透氣性造成滲水,而且有助於在泡盆過程中儘快生長出青苔。青苔不但可以防止瓦盆滲水,而且有利於在放入金魚後提高溶氧,維持水質穩定。


古人養金魚的3大訣竅


二、餵食

清代《竹葉亭雜記》中提到:“魚喂蟲必須清早,至晚令其食盡。須將撈來紅蟲用清水漂淨,否則蟲之臭水入缸,凈水為之敗壞矣。若一時不得魚蟲,或用雞鴨血和白麵曬乾為細蟲喂之,或用曬乾魚蟲及淡金鉤蝦米為末飼之,皆可。”由此可以看出,古人飼養金魚以魚蟲兒(水蚤)等活食兒為主,每天早上撈取魚蟲,漂洗之後投餵金魚,投餵量不能過量,以晚上之前吃完為宜。


而在撈不到魚蟲兒的季節,則可以投餵乾魚蟲、或者淡金鉤蝦米,這種蝦秋冬季較多。或者投餵雞鴨血和白麵曬乾製成的植物性餌料,金魚大師劉景春提到過,用煮熟的碎米或者小米來餵食金魚,金魚也特別愛吃。就是把碎米或小米煮熟,然後在清水中漂洗幾遍再投餵,這樣可以防止米油渾水,敗壞水質。


古人養金魚的3大訣竅

彩虹金魚 :十年淘寶高信譽,日本進口飼料正規授權。金魚相關水族用品專賣,加威:yzcaihongjinyu

三、換水

清代《竹葉亭雜記》中提到:“寒,隔一日撤換新水一次。交夏之後,一日撤換一次。撤換之法,先用倒流吸筒吸出缸底泥滓,添入新汲井水。如盛五擔水之缸,每日撤換一擔,視缸之大小,以此類推”。由此可以看出古人飼養金魚,除了冬季每2天換一次水,一般是每天虹吸抽底1/5左右,然後兌入新水。


《朱魚譜》中提到:“至晚將竹筒戽去水腳,朝(早)上又戽淨,依前法再下蟲。”


《金魚圖譜》中提到:“但以竹筒及去魚糞可也。”由此可以看出古人飼養金魚每天傍晚用的是竹筒虹吸抽底。而且查閱網上資料得知,是將竹筒中間關節打通,兩頭封住各鑽一個小孔。用手指堵住上端小孔,把竹筒慢慢插入魚盆底部,然後鬆開上端小孔,盆底汙水就會在從底部小孔流入竹筒。最後再次用手指堵住上部小孔,將竹筒抽出水面將汙水倒掉,這樣反覆幾次即可完成抽底。這樣的竹筒換水工具南方叫“捉腳管”,北方竹筒容易開裂,所以就用銅錫製成“竹筒”,叫“撤子”。


古人養金魚的3大訣竅

古法飼養金魚用竹筒虹吸抽底


綜上我們可以發現古人在飼養金魚上的智慧,同時勤勞的人才能養好金魚。只有多琢磨,多思考,這樣才能在老祖宗的經驗之上,更進一步。您說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