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好中醫藥絕不等於叫賣保健品

  全民抗疫,眾志成城,其中一個精彩的亮點便是在臨床治療實踐中,中醫藥受到了空前的關注。3200名中醫醫務人員支援湖北。在湖北中醫藥參與救治的比例超過三分之二。北京中醫藥對於新冠肺炎治療總有效率為超過90%......在官宣中,中醫藥列入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及各種版本的疫情防控指南;在鍾南山、張伯禮、仝小林、黃璐琦等頂級專家的言論中,對中醫藥給予了高度肯定。在公眾的熱議中,力挺中醫藥的呼聲日益高漲。

  一場疫情,引發了中醫藥文化的普及和推進。作為和中醫藥密切相關的保健品行業也在積極行動,廣泛宣傳和推廣中醫藥文化和中醫養生保健知識。這無疑是利國利民的好事,然而,這其中也存在著宣傳的偏差和包含營銷目的的不良居心,這種現象需要行業給予警覺。

  必須說明很多的食物,都是藥食同源產品,很多的保健品特別是保健食品的選材和配方依據都是中醫藥,很多的養生方法包括防疫的知識都有中醫理論的內涵,但是,具體到每一種食物、每一種保健品、每一種養生方法,絕對不能夠說它是中醫藥產品。因為,他們不是藥品,不是臨床治療的方法。它們只能說是中醫藥文化的衍生品,中醫藥的根還是“醫”和“藥”,雖有同源之說,但是這個“同源”並不是“替代”。那些吹捧中醫的做法就是想把中醫藥無限放大,掩蓋食和藥的界限,從而推銷那些和中醫要根本不沾邊的產品。而這樣的做法對於中醫藥對於食品行業對於消費者的健康都是一種傷害,這樣的做法也必然會受到監管部門的懲處。

  日前,多省市場監管局發出通告指出:特殊食品經營企業不得借防控疫情之名,不得明示或暗示對新型冠狀病毒有免疫、防護功效。而這種假意叫好中醫藥,實為叫賣保健品的做法,本質上就是一種借防控疫情之名“搭便車”藉機虛假宣傳或者誇大宣傳的行為。

  疫情在肆虐,需要國人科學防治,精準施策,中醫藥是國之瑰寶,需要醫者弘揚光大,保健行業前景無限,需要行業規範成長。真誠叫好中醫藥,規範叫賣保健品,不僅是防疫所需,更是大勢所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