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别再群发祝福了!群发是无效社交

一、群发是普遍的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到初一。

从腊月二十九开始,群发的拜年微信就来了,这一波是提前拜年的。

除夕到初一每个人都会被大面积轰炸,当然也可能是轰炸别人的。

从短信时代到微信时代,流水的平台,铁打的群发拜年短(微)信。这几乎成了通讯普及时代中国人的新年气象。

裹挟祝福、善意而来的群发短信,无法拒绝也不能抱怨。毕竟很多人是带着“诚意”来的。


拜年别再群发祝福了!群发是无效社交

二、群发是无效社交

我也曾经不免俗地群发过拜年信息,还煞费苦心综合了好几个拜年版本里的吉利话,编完之后甚至通读数遍,力求用词讲究、文句通顺,显得才高八斗、文采飞扬。

印象更深的是被不会使用群发功能的叔叔指派,替他给通讯录里的所有人改写、编辑和群发一个短信,要求有两个:“要强调恭喜人家发财”、“后缀换成我的名字”。

后来年岁增长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每年收到的群发拜年信息也水涨船高地多了起来。复制粘贴的就不用说了,自己编辑的也大同小异,偶遇稍有人情味的,也因为群发性质,效果大打折扣。


拜年别再群发祝福了!群发是无效社交

有一年除夕夜,烟花爆竹此起彼伏地响,祝福语句接二连三的来,手机叮叮响个不停。我拿起手机准备群发一条,突然觉得自己十分滑稽。

明明知道群发的拜年信息,就算写满文采飞扬的吉利话,也一点温度都没有;

明明收到毫无诚意的群发内容,自己的内心也是拒绝甚至反感的,但是还是要回复;


为什么还要跟着大家认认真真地走形式呢?

群发的拜年祝福,本质就是皇帝的新衣,是成年人之间假惺惺的游戏,大家你来我往一起营造一个真诚以待、互相惦念的假象。

群发拜年是为了什么呢,无非是想通过送达祝福,来维系或增进关系。但群发拜年早就失去了这个功能,甚至开始有反作用。

真的,不熟的人就算了,关系亲近的朋友如果扔一条冷冰冰的群发给我,我会生气难过好久。所以群发早已背离初衷,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这种社交是无效社交。

拜年别再群发祝福了!群发是无效社交

早在2014年春晚,歌手郝云创作并演唱了一首《群发的我不回》

原来你这是群发的信息 你竟然还忘了修改后缀我顿时觉得过年索然无味 就好像喝了一碗温白开水你说他怎么能这么棒槌 我真想给这爷一锤不管你是谁 群发的我不回不是我不给你面子啊 实在是觉得太累不管你是谁 群发的我不回这真不是面子的问题我只是怀念真的东西”

三、学会对关系断舍离

人们看不到这一点吗?不一定,成年人都是聪明的。可是为什么还要继续这么做呢?也许是“人脉”二字在作祟。

中国是一个关系社会。这世界上本没有关系,交流的人多了,也就有了关系。

中国人听到“人脉”两个字眼睛是会放光的。群发如此泛滥并非偶然,因为所有人都以维系一个庞大的朋友圈为荣,但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

也许我们应该学会对关系断舍离。

学会对关系断舍离,就是不再迎合所有人,不再试图让所有人满意,不再对每段关系都紧抓不放手。

学会对关系断舍离,就是放弃那些我们心里不喜欢的人,随缘地对待生命中可有可无的人,然后郑重地对待那些重要的人,那些你真正在意、真正心动的人。

亲疏有别,主次分明,维系一个简洁的关系圈子,可能我们就不会这么累了。

重要的朋友就约出来叙叙旧,重要的亲人就互相走动,重要的领导客户就登门拜访,再不济打个一对一的电话,再再不济,一对一的聊聊天。

当你心里开始郑重其事,你自然能找到最合适的方式。也就知道,群发拜年是最敷衍的方式。


拜年别再群发祝福了!群发是无效社交

在重要的关系里,我们对彼此都是特别的,我们曾经有过或者正在创造独家的记忆。

这些,面目模糊的群发信息,是给不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