胯鬆開的感覺是“一腿三折”

胯鬆開的感覺是“一腿三折”

太極拳術,楊家最精。楊家是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太極拳個體戶。在京城,楊無敵的名字是打出來的。上至皇室達人,下至武痴武迷,要學太極神拳,需到楊家求教。正是由於楊家三代人的精湛武藝,使得太極拳名揚四海,又因為太極拳有極好的強身作用,這使得太極拳廣受歡迎,走遍世界。

楊家三代人練出了不同的太極拳架,到楊健侯定型的中架子,是第三代太極拳,這第三代太極拳,是真正的專業太極拳。諸位,需要說明一下,我這一代一代的分法,不是按照時間順序排的,是按拳架中的腰胯腿腳的動作特點而定的。

第三代太極拳是從第二代高架太極拳中發展而來的。第一代是聽天由命,第二代是尾閭中正。第三代是開胯守中。第四代是重在實用。第三代太極拳叫落胯太極,虛實分明,中心落在一條腿的胯上,但這必須是鬆開關節的胯。向前邁步時,開胯落腳,落腳後再開胯。

曾有高人向我講授楊氏太極拳的開胯,兩腿向兩邊撐。不同於武禹襄的裹襠。他說時還講了某著名太極理論家向他詢問此問題時,他裝豬吃虎不答。其實真沒必要保守,在兩胯關節完全鬆開之前,開襠開胯只能是瞎開。講了也是白講。但當兩胯關節完全鬆開時,不用講也能感覺到。第三代中架子的特點就是開胯。當你兩胯關節從前到後完全鬆開之後,打楊氏太極拳,起式後向左掤出,你就會豁然明白,原來是這樣。

膝蓋痛是很多人在練拳時遇到的問題,特別是練楊氏拳的,膝蓋痛的特別多。這膝蓋痛呢有兩種痛法,一種是合理之痛,一種是不合理之痛。合理之痛就是因為曲膝下身時,膝關節承受了不同以往的重量。因為不適應而引起。這種合理之痛很快就會過去。另一種是不合理之痛。不合理痛是由不合理的動作引起的。有些動作你做得不對。另外楊氏太極拳的實腳轉身轉不好也會引起膝蓋的疼痛。所以要注意鞋底和地面摩擦滑動狀況。

胯鬆開的感覺是“一腿三折”

膝蓋痛的根本問題是兩胯不松,腿的連接處有三個關節,踝關節,膝關節和胯關節。膝關節是最松的,踝關節其次,胯關節最緊。打拳時,由於胯關節不松,將本來鬆開的膝關節壓死。所以要想膝蓋不痛,要將兩胯鬆開,胯鬆了,踝關節再鬆了,膝關節也就鬆了。膝痛的問題就徹底解決了。一般人左膝痛的比右膝多,是因為我們平常踢東西踢人都用右腳,右胯活動得多,比左胯松。

松胯要下大功夫,也有人天生胯就是松的。但大多數人到死也不知道松胯是怎麼回事,郝月如說,松胯需要三至五年的時間。我看過一篇文章,一個人寫的膝蓋不痛的方法,他說,他的膝蓋痛了二十年,是因為打拳時遵守膝不過腳尖的法則,最後發覺某天他的膝蓋是儘量向前走的,膝蓋倒不疼了。其實膝蓋有向前走的感覺,是胯鬆了以後的感覺,胯松的差不多的時候,兩條腿有一波三折的感覺,不是一波三折,而是一腿三折。胯完全鬆了,會感到身體是坐在向前滾動的兩條鏈條上,也就是膝蓋有向前之感。這位鋼鐵戰士經過二十年的練習,鬆開了兩胯,但是不明就裡的向人表明他找到了治療膝痛的方法。他的徒弟可能要痛三十年。

說到中架子,自然會想到田兆麟,這位令人尊敬的前輩是楊家第四代傳人中最能打的一位,他為後人留下了許多與太極拳有關的精彩的傳奇故事。在網上能看到水平各異的楊氏中架段落,都是這位前輩徒子徒孫的表演。

楊澄甫跟楊健侯學的也是中架子。楊澄甫刪除了其中一些過渡動作,拳架的樣式變得大開大合,澄師內勁雄渾,這拳打得是極為舒展大方。兒子是自己的好,澄師深愛他自己定型的這套拳架,在他成為楊家拳的掌門人之後,他一直向世人,向有緣向他學拳的人傳授這趟拳架。這趟架子最初是屬於第三代太極拳架。坐胯落胯開胯撐胯。

胯鬆開的感覺是“一腿三折”

能看到的是董英傑演練的拳架,神意十足,渾然一體。但外觀上不如董虎嶺打的好看。這是第三代太極拳架代表人物的傑作。董虎嶺打拳的地點是盤谷銀行老闆娘的後花園,董虎嶺象一隻低飛盤旋的老鷹,含胸塌腰,兩胯及兩肩臂輕靈的大開大合。行拳中被一個小石子踮在腳底,董虎嶺輕跳兩下,將拳一直走完。用英語和廣東話解說的是在香港長大董茉莉。歷史上唯一輕鬆戰勝泰拳頂級高手的董虎嶺是太極拳手。董虎嶺是個極為認真的人,據說他喝水的杯子要洗七八遍才行。董家父子打拳的電影膠片原版一直收藏在曼谷一名太極拳愛好者的家裡。

胯鬆開的感覺是“一腿三折”

鄭曼青的鄭子簡易太極拳骨子裡也是第三代太極拳,鄭子簡易,簡而不易。鄭曼青在年過七十之後拍的彩色影片中顯示,他的拳,尾閭極正,兩胯極開,兩腳極輕靈,虛腳不回身體中線而直落目的地。鄭曼青在多數時間只能算是業餘拳家,他事情太多了。但他是澄師晚年最具天賦的弟子,他極好打,贏過很多次。他把太極拳研究得很透,他的太極拳講求效率,他的雲手,手完全用身腰帶動,雲手是太極拳最難打的動作。我曾講吳蔭穠的太極拳打得不錯,吳蔭穠在打到雲手時,身子提高了一點,因為打雲手是最難保持尾閭中正的。我看過的太極名家(不想提名了)在打雲手時一個個都在裝摸作樣手舞足蹈,如果掀開他的衣服從後看,肯定是一個向後崛起的臀部。曼師的倒攆猴的步法是古法,不是倒八字而是鐵軌式。曼師這趟拳基本是在一個高度完成的。這對一個年逾古稀的老人是相當難得的。曼師太聰明瞭,所以早晚只需七分鐘,我輩凡人,七十分鐘也不夠。

現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一百多年,在這一百多年間,楊吳兩家應該有一百多人能將第三代拳按照要求打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