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不信,赤壁之战中诸葛亮没起任何作用!

刘备带着樊城十万百姓,日行不过十里,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赶上。刘备仓皇逃窜,险些丧了幼主阿斗,赵云单骑救幼主,长坂坡一战名扬天下。更有张飞当阳桥头独拒曹兵,张飞威名在外,吓退曹兵。为刘备争取了逃跑的时间,赶往江夏,与刘琦汇合,才有了喘息的机会。当时有东吴鲁肃,来到江夏,和刘备共商破曹大计。诸葛亮受刘备委托,前往东吴,帮助周瑜共破曹操。在演义中,将诸葛亮过江之后的活动写的绘声绘色,浓墨重彩。那么诸葛亮到底做了哪些事情呢?

第一,舌战群儒


别不信,赤壁之战中诸葛亮没起任何作用!


孔明过江,第一战就是和江东名士辩论,江东名士以张昭为首,对诸葛亮展开车轮战。面对这些人咄咄逼人的言论,诸葛亮当然先要在口头上赢了他们,如果这一点做不到,肯定会被江东这些文人耻笑,以后他说话就在这些人心目当中没有分量。所以诸葛亮首先要在气势上压到江东名流。

第二,智激孙权,周瑜下定决心破曹


别不信,赤壁之战中诸葛亮没起任何作用!


诸葛亮先是故意夸大曹兵人数,曹操自己说率领80万大军都是夸大其词。但是诸葛亮却对孙权说,曹军总人数不下150万。本来江东面对曹操,就有主战派和主降派,武将主战,文官主降。孙权举棋不定,犹豫不决。鲁肃请诸葛亮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诸葛亮给孙权做动员工作。但是诸葛亮却反其道而为之,巧用激将法。说孙权面对声势浩大的曹军,只有举众投降的份,在很大程度上藐视孙权。孙权当然受不了,开始决心抵抗曹操。

别不信,赤壁之战中诸葛亮没起任何作用!


而在激将周瑜的时候更有趣,采用移花接木之术,将曹植写的《铜雀台赋》“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改成:“揽二乔与东南兮,乐朝夕与之与共”。但是周瑜却不知道曹植的《铜雀台赋》原句。认为“揽二乔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是曹操打大乔小乔的主意。这谁能受得了?因此以下定决心抗曹。

第三,草船借箭


别不信,赤壁之战中诸葛亮没起任何作用!


周瑜见诸葛亮谋略高于自己,认为此人留不得,如果留下将来必为东吴之大患。有意加害,先让诸葛亮去烧曹操的粮草,对诸葛亮两句“伏路把关饶子敬,临江水战有周郎”轻松化解,第二次,又限期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三天完成。这次周瑜把握很大,认为诸葛亮自己找死,必死无疑,而且立了军令状。却被诸葛亮在一晚上借曹操多疑的性格,江面大雾的有利条件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的计划又一次落空了。

第四,定火攻之计


别不信,赤壁之战中诸葛亮没起任何作用!


周瑜巧用反间计,借曹操之手,杀了精通水战的蔡瑁,张允。曹操让于禁,毛玠总领水军,此二人比起蔡瑁,张允来说差远了,可以说几乎不懂水战。所以解除了周瑜的顾虑,之后周瑜和诸葛亮商议破曹的战略总方针,两人共同在手心里写了“火"字。不约而同的都认为用火攻之计。

第五,借东风


别不信,赤壁之战中诸葛亮没起任何作用!


后来,又借用蒋干曹操引荐了庞统,庞统巧献连环计,让曹操把大小战船用铁链连起来,在上面铺上木板,士兵在上面行走,就像平地一样,对于曹操来说,解除了士兵晕船的不利因素。但这恰恰是周瑜希望看到的,用铁链连接的船,着火之后,一船着火,所有的船都跑不掉。又用苦肉计让黄盖诈降。当这一切都准备就绪之后,周瑜突然发现,隆冬季节刮的是西北风,这样的风向如果用火攻只会烧到自己,如果没有东南风,所有的一切都白费了,只能束手就擒。在这种关键时刻,又是诸葛亮答应借三天三夜东南风,欲破曹公,当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其实我们也知道,孔明是借不来风的,只因为他知晓天文地理,知道有三天三夜的东南风,所以才夸下海口。诸葛亮在这里也是借机离开东吴。当东南风刮起来的时候,周瑜这一次再也忍不住了,不听鲁肃苦劝,直接下令,让士兵去七星坛,遇见孔明休问长短,直接斩之。但是当士兵赶到的时候,赵云已经把诸葛亮接走了。

从这几件事情当中,看似孔明的功劳很大,但是细细推敲,却没有一件解决实际问题的的事情。

别不信,赤壁之战中诸葛亮没起任何作用!


第一件事情,不只是逞口舌之能,没有实际意义;第二件事情,孙权周瑜不可能把三代人打下的基业就这么轻松的向曹操拱手相让,毕竟孙权是当世英雄,周瑜也是当世豪杰,即使他们开始犹豫不决,但是最终还会下决心的;第三件事情,草船借箭,军中缺箭,还任何一个将领都能够监造,偏偏绕孔明造箭,这不是一个谋士应该做的。在这里周瑜是大材小用,而诸葛亮偏偏周瑜更加心惊肉跳;第四件事情,火攻之计,终于自己也能想出来,和诸葛亮一起定火攻之计只是锦上添花;第五件事情,借东风,如果诸葛亮不借东风,到时候也会刮东南风的。而且三天三夜的大风,周瑜一定会找机会利用实施火攻之计的。因此,这几件事情只是作者为了刻画诸葛亮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而已。

别不信,赤壁之战中诸葛亮没起任何作用!

唯一的作用是让周瑜一次一次感到对诸葛亮无可奈何,更加绝望。周瑜的英年早逝,与诸葛亮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