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亿超级加强版?34万亿来了,楼市又要起飞?

基建狂魔又双叒来了,这次的手笔是近34万亿!


2008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国家推出了“4万亿”计划,之后物价和房价大幅上涨。


穿越历史长河,这一次,为了冲击疫情和经济减速带来的影响,更大的一笔投资已在路上。


34万亿!一大波新基建投资清单出炉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截至3月1日,北京、河北、山西、上海、黑龙江、江苏、福建等13个省市区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其中8个省份公布了计划总投资额,共计33.83万亿元。


4万亿超级加强版?34万亿来了,楼市又要起飞?

这33.83万亿是个什么概念?如果做个简单对比,2019年我国GDP总量为99.1万亿元,相当于拿出去年34%的GDP来投资基建。


不过,这次的大基建和以往的“铁公基”有所不同,网友亲切称之为“新基建”。


所谓“铁公基”,是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基建和公共设施。而新基建,在“铁公基”外,还加上了5G、IDC、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是13个省市的投资清单,还有一部分地区的投资清单正在统计报送。也就是说,最后全国重大项目的投资金额可能远远不止33.83万亿。而且,从已披露的项目来看,基建投资是各地投资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地区基建计划投资额甚至占到了总投资额的一半以上。


以重庆为例,2020年将推进924个重大建设项目,总投资约2.7万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有367个项目,涉及金额在1.45万亿左右,占到总投资额比重的85%


日前,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2020年度省重点项目名单,确定省重点项目1567个,总投资3.84万亿元:在建项目1257个,总投资2.97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005亿元;预备项目310个,总投资0.87万亿元


4万亿超级加强版?34万亿来了,楼市又要起飞?

其中厦门重点在建项目107个,包括厦门新机场、地铁2/3/4/6号线、厦门第二东/西通道、厦门新会展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等重要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截止2月23日,厦门市的省重点项目已开复工98个,开复工率达93.3%,排名全省第一。


这一次是不是“四万亿计划”的翻版?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如今疫情全球扩散,无论内需还是外需均受影响。


那么,国家增加投资,自然就成了稳经济的重要选择。但很多人会想起2008年的“4万亿计划”。


而当初的“4万亿计划”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信贷放水,大水漫灌,随之带来的后遗症十分明显,比如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产能过剩造成资源浪费,以及带来了一波房价的暴涨。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一次的34亿计划,是不是当年“四万亿计划”的翻版呢?


可以说,此“34万亿”非彼“4万亿”,两者仍然有很大不同。


首先,这次的34万亿,不是一年时间内全部投完,而是未来几年的累计投资额。


比如福建,2018年完成了4737亿,2019年完成了4948亿,今年的计划是5005亿,其实增速只有几个百分点;河南省计划总投资额为3.3万亿元,但是今年只投资8327亿元;四川省计划总投资额为4万亿元,而今年只投资6000亿元。


2008年就比较猛了,4万亿是一年内炮火连天的把子弹打完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这次是小米加步枪战略,不急不忙慢慢来,所以就算有副作用,也比2008年要小很多。


其次,经济体量和货币宽松程度不同。


2008年11月5日,面对全球金融风暴和汶川地震的“双重灾难”,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四万亿刺激方案”。


4万亿超级加强版?34万亿来了,楼市又要起飞?

4万亿超级加强版?34万亿来了,楼市又要起飞?


从截图可以看出,2008年的“四万亿”包括10个方面,并没有明确提出刺激房地产。但后来为什么“四万亿”被诟病?是因为除了“四万亿”,当时的货币政策还非常宽松。


宽松到什么程度?2009年中国的广义货币M2同比大增了

27.7%。而且是通过连续大幅降准、降息来实现的,银行信贷政策空前宽松,这就有点类似“直升机撒钱”,是无差别释放流动性。


而目前我国的M2增速是8.4%,经济体量也是2008年的3倍多,能承受住更大的剂量。


4万亿超级加强版?34万亿来了,楼市又要起飞?

最后,当初的4万亿,投向的是传统基建,而这一次还包括“新基建”的投资。


传统基建包括建桥、修路等大开大合的项目,是以钢铁、水泥为主体的投资建设。


而2008年随着钢铁、水泥和铝等一系列产品出口市场转弱,内化有限;当时继续加大产量,就造成了资源浪费、产能过剩。直到2015年供给侧改革时,还在解决历史遗留的产能问题。


而这次除了投资传统基建,投资方向还有新基建,包括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等,着眼的是未来的产业布局,更符合当下的发展。


所以,新的基建投资虽然是熟悉的配方,但已经不是曾经的那个味道了。


新基建对楼市有何影响?


前几次危机大兴基建后,都伴随着房价普遍上涨。


那么,这次的基建也会影响房价吗?


事实上,过去十年,真正对经济拉动最强、最广也最为人诟病的还是房地产。房地产牵涉到上下游近百余个行业,起到了四两拔千斤的杠杆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楼市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而今时不同往日,政府陆续提出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实现居者有其屋、坚持房住不炒、不把房地产做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等系列措施,这是2008年所没有的。即使在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经济最艰难的时刻,都未曾放松楼市调控。


不过,尽管房住不炒是当前楼市的主基调,目前稳经济背景下仍离不开房地产。自疫情以来,全国多地密集出台楼市新规。据不完全统计,2月份,已有超过60个城市发布了不同程度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主要以减少企业资金压力为主,预计后续各地仍将执行因城施策。


纾困而不刺激,托底而不重启,这当是今年楼市调控的最大公约数。


因此,基建对于房地产的客观影响是存在的,并且基本都是正面的。


毕竟基建和房地产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基建起来了,各项配套基础具备了,对于楼市当然是有利的。虽然此轮投资不是面向房地产,但是最终房地产还是会从中获益,只是时间跨度会长点。


此外,现在的楼市市场越来越分化,不同城市不同时期也有很大的差异。


首先,三四线城市上涨动力已经不足。


可以说从2015年到2019年,三四线城市经历了房价的轮流上涨,在这几年间,国内大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基本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再加上,这些城市人口基数小,住房需求量小,并且在前两轮房价上涨中已消化掉很大一部分刚需,真实的需求占比已经不大。但三四线楼市受经济发展、政策导向、监管等影响容易产生高库存量。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房价上涨空间。


火本来就还旺着,一直加柴也是吃不消的。在现阶段,如果地方猛用力,三四线城市就需要警惕风险和房价虚高。


其次,一二线城市仍有空间。


一是,在严调控的作用下,一线城市房价已经持续2年的平稳,许多二线城市房价也经历了一年左右的平稳期。受到前期政策影响,一部分被政策拦截在外的需求待释放。


二是,一二线城市无论是从人口的基数、经济的发展、产业的成熟度来说,都是国内最头部的一些城市,人口、经济、产业的作用之下,还有一定的空间。


部分来源:刘晓博说财经、吴晓波频道、叶檀财经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