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学生时期千万不要读这本书!但工作后就可以

高中时无意间了解到《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当时的网络没有如今这么发达,听到关于这本书的评价,也只是被

美国青少年膜拜的一本神书。好奇心驱使自己开始寻找这本“神书”,可学校的图书馆哪有这样“不出名”的作品,周末去新华书店去寻找这本书也是无获而返。好奇心在两次的寻找失败后也就慢慢淡化了。

《麦田里的守望者》:学生时期千万不要读这本书!但工作后就可以

《麦田里的守望者》

一次偶然的机会,到学校旁的小书店购买辅导书时,在书店小说区的拐角处,我意外地发现了一本落灰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我惊喜地拿下了这本书。如果是第一次买到这本书,我可能会因为书中描写的东西是那么的“粗俗”而中途弃书,但这本书来的太意外了,多少有些缘分,无论如何,我坚持地读完了这本书。

只能说,高中时的自己的确理解不了这本书,当课间休息同学问我这本书讲了什么,我只能简单地说:“应该就是一个逆反期少年的故事吧。”

《麦田里的守望者》:学生时期千万不要读这本书!但工作后就可以

少年时期的逆反心理很普遍

从被列为美国图书馆“禁书”,到美国大多数中学必读课外读物

一、逐渐“异化”的美国社会

上世纪5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美国,一跃成为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都是世界第一的大国。此时的美国,“实利主义”盛行,整个美国社会空前的强调利益关系,每个人都在追求利益关系的最大化。在利益关系第一的情况下,思想和情感关系只能居于后位,这就导致思想和感情所需要的“人的真诚”逐渐淡化,反倒虚伪因为可以促进个体利益而被人们追崇。

《麦田里的守望者》:学生时期千万不要读这本书!但工作后就可以

功利社会改造了年轻人

《麦田里的守望者》里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

二、发表初期被禁

因书中多处语言粗俗,脏话连篇,其中还涉及吸毒、酗酒等各种的消极生活方式,《麦田里的守望者》一经发表就遭到了美国社会各界的争议,有些评论家批评这本书为非严肃文学,一段时间内,该书因此被很多图书馆和社团列为“禁书”

《麦田里的守望者》:学生时期千万不要读这本书!但工作后就可以

《麦》一度成为禁书

除去表面上被禁的原因外,同《水浒传》在明清时期被禁的原因一样,《麦田里的守望者》对于当时美国现实社会的批判力度过大,在当时美国的一些主流人士眼中,这本书简直就是“洪水猛兽”

三、“粗俗”在心灵慰藉面前一文不值

《麦田里的守望者》从出版至今给无数迷茫无助的青年人以心灵的慰藉。在那个思想匮乏、冷漠无情的二战后的美国社会,全国的青年人陷入了人生的混沌迷茫期,他们孤独、寂寞、彷徨,而这本书中所描写的内容恰恰就代表了当时社会中这一部分人的现实处境。《麦田里的守望者》也一度被家长和教师视为“必读教材”,把它当作理解当代青少年的钥匙

上学的你千万不要读这本书!怕你被这本书“蛊惑”了!

一、年轻读者的眼里只有霍尔顿

如果单独谈《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的话,这个满口脏话、学习逃课挂科、处于逆反期的少年真是不招人待见。在他的眼里,什么事情都是不好的,可以说充满了消极情绪,他讨厌身边的所有人,包括父母、老师,甚至包括对他说“祝你好运”的人。

《麦田里的守望者》:学生时期千万不要读这本书!但工作后就可以

没有思想的逆反心理是耽误孩子自己

这样颓废的霍尔顿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不爽,最终只是选择了逃避,而这些不爽可能仅仅是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年轻读者在读到霍尔顿一系列逆反行为之后,也仅仅是简单的模仿,模仿霍尔顿的脏话连篇,模仿霍尔顿的逃课等消极行为,他们把这些简单的模仿当成对于自由的敬畏。

二、叛逆≠愤世嫉俗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赛林格写这本小说一方面是展现当时美国社会中成年人的虚伪,另一方面则是突出青少年的无辜和叛逆情怀。叛逆作为青少年最为正常的一种情绪,不应该被人们当做避而不提的话题,也不应该被异化为所谓的愤世嫉俗。

《麦田里的守望者》:学生时期千万不要读这本书!但工作后就可以

叛逆心理是人之常情,但愤世嫉俗就是错的了!

超出作者想象的是,一些社会愤青成为了《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追随者,1980年,马克·大卫·查普曼在纽约杀害了“甲壳虫”乐队主唱约翰·列侬。他对外界说,他杀列侬的原因都写在《麦田里的守望者》里了,他称自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些愤世嫉俗的人真的了解“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真正含义吗?

三、看透人生注定失败后,真的要用耐心说服自己完成这个失败吗?

有人读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他们把中学生霍尔顿解读为失败的、平庸的自己,认为平庸的霍尔顿没有追求,甚至没有愤怒,把霍尔顿放弃逃亡西部看做成为一种恐惧,一种对于现实的妥协

眼前的失败就代表人生一辈子就失败吗?年轻人对于失败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麦田里的守望者》:学生时期千万不要读这本书!但工作后就可以

承认失败,但是不能败给失败!

霍尔顿因5门功课中4门不及格被校方开除,开始了两天的游荡,我们可以把这两天的游荡看做为说服自己承认自己失败的过程。当两天游荡精疲力尽之后,霍尔顿想起了死去的弟弟艾里,他心里对弟弟说:“亲爱的艾里,别让我消失,请别让我消失。”

倘若霍尔顿最后真的逃去了西部,装作一个聋哑人度过余下一生的话,那他就真的消失了,也就是所谓的说服自己完成这个失败,可霍尔顿没有!

离开学校、步入社会的你推荐读一读这本书!帮你打开你心里的“迷惑”!

一、“假模假式”的生活里,不要嫌弃自己的“怨言”

《麦田里的守望者》表现了一个异化的社会,这个社会里的人开始迷失自我,作为人与人之间标尺的道德,也逐渐在异化中泯灭,人和人之间过着“假模假式”的生活。

大学毕业,走入社会,当和各种各样的人打过交道之后,就会发现,很多人就像《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所说的一样“假模假式”。人们开始感叹社会这个大熔炉是多么的厉害,多少上学时候充满个性的学生,毕业没几年统统变得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

“怨言是上天得到人类最大的供物,也是人类祷告中最真诚的部分。”——《麦田里的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学生时期千万不要读这本书!但工作后就可以

直面怨言才能放下烦恼

“假模假式”的生活里,我们开始抱怨生活的无趣,开始嫌弃社会的不公,甚至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活的最失败的人。我们总是觉得这些抱怨让我们消极不堪,可仔细想一想,我们有怨言,说明我们还没有被这个“假模假式”的社会所改变,成为“假模假式”下的奴隶。

有怨言就说出来,告诉自己的朋友、爱人或亲近的人,但一定要

心平气和的倾诉,不要把能够倾听你悲伤的人当做出气筒,因为他们真的很想帮你。

二、逃避永远不是“办法”

“麻烦就在这里,你永远找不到一个舒服宁静的地方,因为这样的地方并不存在。”——《麦田里的守望者》

霍尔顿没有逃到西部去,不是因为纽约城有需要他留恋的地方,而是因为他知道,逃跑是不能解决自己内心的问题的。

生活中的我们也是一样,大麻烦、小矛盾层出不穷,别人可能会给予我们帮助,但要想从实质之处解决问题就需要我们自己去努力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潜力新星,无限的潜力待我们去挖掘,这些潜力只是被一些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冲淡,以及因为我们的逃避所忘记

《麦田里的守望者》:学生时期千万不要读这本书!但工作后就可以

逃避之后依然是烦恼

三、做我们自己的“守望者”,别让我们掉下悬崖

“我将来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玩,几千几万的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是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麦田里的守望者》

霍尔顿想成为这样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可他自己多么希望有这样一个守望者可以守望他呀!当他决定不逃离纽约城的时候,他自己就成为了自己的守望者

我们被外界所影响,被“假模假式”的生活所同化,老是等待一位守望者挽救自己颓废无望的生活,可我们忘记了,我们自己才是自己的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学生时期千万不要读这本书!但工作后就可以

挤出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在守护自己!

繁忙的工作后,远离那些无效的社交;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追求健康成为自己的目标;开始读书、练字,哪怕这些对于工作没有用处,但这些可以让我们变的轻松;拿起电话,和父母、爱人、死党闺蜜聊一聊生活,你会发现远离功利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我们自己心灵麦田里的“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学生时期千万不要读这本书!但工作后就可以

麦田的尽头可能是悬崖,也可能还是麦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