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一直有“小钢炮”之称,怼起人来不留余地。
怼观众:
“因为有很多垃圾观众,才形成了这么多垃圾电影。”
怼小鲜肉:
“那些小孩太娘,搔首弄姿,欲盖弥彰……”
怼键盘侠:
“骂你们是畜牲都侮辱畜牲了。”
这几天,冯小刚意外走起了亲民路线。
不仅连发多条微博和网友走心互动,还用一句话评价了自己和自己的新片,
“我一点也不厉害,我骨子里很柔和,这是一部很双鱼的电影。”
这部很“双鱼”的电影正是在映的——
《只有芸知道》
不得不说,冯小刚这几年确实变得柔和了。
前有怀念青春往昔的《芳华》,后有致敬爱情的《只有芸知道》。
《芳华》里,
黄轩饰演刘峰,杨采钰饰演林丁丁,林丁丁告发了喜欢自己的刘峰,致使刘峰的命运被彻底改变。
《只有芸知道》中,
黄轩饰演隋东风,杨采钰饰演罗芸,风云际会抵不过风云变幻,两人在异国他乡演绎了一段生离死别的爱情。
从导演和演员的层面来看,说《只有芸知道》是《芳华2》也不为过。
但相比《芳华》的惊艳,《只有芸知道》显得格外平庸。
01
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
故事的原型是冯小刚的挚友张述和其妻罗洋。
张述是冯小刚在文工团的战友,两人一起合作过多部电影,是一生的挚友。
如此一来,冯小刚就成了张述和罗洋爱情的见证者。
好巧不巧,《只有芸知道》的编剧张翎在旅居多伦多时和张述是邻居。
导演、编剧、故事原型都是朋友关系,这就是一出真实的“老友记”嘛。
被挚友的爱情故事所打动而要为他们拍一部电影,这份友情让人羡慕动容。
但或许正因为互相都是好友,
所以导演和编剧很难跳脱出自己的情绪和朋友的情谊来看待这段爱情。
02
电影通过倒叙和插叙讲述了隋东风和罗芸在新西兰度过的平实但不平凡的半生。
罗芸流产、布鲁之死、餐馆被烧毁、罗芸重病,
改变隋东风和罗芸生活的都是这些无法预测无法阻止的事。
因此,电影虽然有生离死别的剧情,但处理得并不狗血。
它走的是温暖平实的路线,想要致敬的是相濡以沫的爱情。
在情感的表达上,电影是克制的。
抒情但不煽情,悲伤但不悲痛,情感点到为止。
片尾,隋东风把罗芸的部分骨灰洒进大海时,情绪也是收着演的。
这种克制的情感表达,反而更戳人。
这一点,让《只有芸知道》和那些无病呻吟的狗血纯爱片高下立判。
但在其他方面,电影毫不节制。
新西兰美丽的自然风光,从头展现到尾,说它是新西兰旅游宣传片也不为过。
当然,这些风景对推进剧情进展、表达角色情绪没有半点作用。
杨坤演唱的《梦之路》,长达3分钟,却被完整地放入了电影。
于是,影妹不得不一边听着杨坤的歌,一边看着新西兰的美景,
然后还要时刻提醒自己这是一部爱情片。
无处不在的风景和配乐与克制的情感表达很是违和,
不仅影响观众入戏,而且削弱了剧情的厚度和深度。
一边克制,一边泛滥,这是什么道理?
03
风景和配乐的泛滥,
或许是为了遮盖剧情的虚浮和人物的单薄。
众所周知,平实的电影想要打动人,
无法靠跌宕起伏的剧情,只能靠日常中细腻戳心的细节。
《只有芸知道》讲述了隋东风和罗芸的相识相知相爱相守相离相思。
按说,相爱很美相守很难相离很痛相思很深。
但在片中,影妹感受不到爱情的真实温度,只能看到浮于表面的中产生活。
一个风景如画的国家,一栋远离都市的大房子,一个岁月静好的小餐馆,一条忠心耿耿的狗,两个相爱相敬的人。
神仙眷侣可以有,但电影讲的不是缥缈的童话,而是真实的生活。
可这生活,怎么都落不到实处。
两个人身在异国他乡,我们感受不到他们的孤独。
两个人在国外独自创业开餐厅,我们体会不到他们的艰难。
更不要说,故事跨越二十年时间,
但隋东风和罗芸仿佛青春永驻,我们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一丝半点时间的痕迹。
生活是虚浮的,爱也是虚浮的。
相爱多年,他们的爱全是用说的,还是用很文艺很书面语的句子说的,
“有你的日子,就是我想过的日子。”
“你在哪,哪就是我的家。”
“只有你能给我安全感。”
具体到生活化的小事上,只有恋爱前他送她护手霜,结婚后他在卧室里挂了一块鲸鱼广告牌。
相爱多年,两人不是没有矛盾,也不可能没有磕磕绊绊。
罗芸一边没有安全感,一边渴望自由;隋东风一心扑在餐馆的经营上,只想先攒够钱再享受生活,却忽视了妻子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这种隔阂不可谓不深,却只被几句话轻飘飘带过。
剧情虚浮,人物也显得单薄。
不论是隋东风还是罗芸都像一个符号,而不是有血肉有爱憎的人。
看罢电影,观众对他们很难有深刻的记忆点。
隋东风这一角色至少可以靠黄轩的演技拯救,罗芸这一电影的灵魂角色却完全成了灾难。
罗芸是复杂的,矛盾的,不安的,怀揣秘密的。
但杨采钰表现出来,就是前半段梨涡浅笑,后半段苦瓜脸。
相比隋东风和罗芸,林太这一角色虽然戏份少却让人印象深刻,当然这有赖于徐帆的扎实演技。
林太醉酒后的那一句“想他”感人肺腑,胜过千言万语。
因为缺失日常化的生活场景,因为没有人和人落到实处的相处细节,因为最重要的时间感被驱逐,
《只有芸知道》只能沦为中产阶级的童话,却没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电影内里单薄却又长达132分钟,实在显得冗长难捱。
不是所有的真人真事改编,都具有千钧之力。
但真人真事本身,不着一言就能让人泪流满面。
片尾,是几张故事原型的照片。
简简单单的几张老照片,却成了一道催泪符。
影妹相信,真人真事一定有动人之处。
只是电影过于流于表面,过于沉湎自怜,难以让人共情。
从现实的层面看,这部电影是朋友们送给张述的珍贵礼物。
从电影的层面看,
不是有美景有金曲有文艺台词有木心的《从前慢》,
就是相濡以沫的爱情。
閱讀更多 瞌睡蟲看電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