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过去武术高手切磋会选在没人的地方?

何为“武德”?

中华武术是华夏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融防身、健身、修身于一体。长期以来,武术不仅以一种技能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更以一种精神文化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品格和行为。这种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正是武德,就是指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应具有的道德品质。

为什么过去武术高手切磋会选在没人的地方?

春秋《左传》讲武德有七:“禁暴、载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 用当代的话解读就是抑恶扬善、团结拼搏、传艺育人、尊师爱徒、公平竞争、遵守信义、立身正直、谦和仁爱。

吴图南一把宝剑灭日寇威风

在捍卫中华武术尊严和武德修养方面,许多前辈大师就是今人的榜样。1937年"八一三”后,日本武装占领了上海,吴图南大师就以一把宝剑灭了日本人的威风,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这段历史在《太极英雄传奇》一书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为什么过去武术高手切磋会选在没人的地方?

吴图南先生

当时一位日本武术九段浪人在上海大世界十分狂傲地摆擂藐视中华武术。那时担任上海中法学院教授的吴图南先生在爱国激情的驱使下提剑前往。日本浪人使用的是削铁如泥、吹毛断发的东洋刀。

比赛开始之前,刀入鞘剑在匣,随着裁判开始比赛的话音一落,日本浪人侧身将战刀刚抽出三分之二,吴图南那冰冷的剑锋已横在他的喉头,日本浪人的刀若出鞘则喉颈必断,轻灵神速的剑法更不会给浪人笨拙的挥刀时间。日本浪人插回战刀,然后从腰上摘下他那把五百年历史的战刀,虔诚并充满敬意的送给吴图南大师。

李琏忆吴图南有关武德的教诲

据吴图南大师太极功传人李琏先生回忆,他第一次听吴图南大师有关武德的教诲还是在他十七八岁的时候。

为什么过去武术高手切磋会选在没人的地方?

李琏先生

当时因为吴图南大师教拳固守定势、连势的套路教法,也许是有些人想学快架的愿望没有达到,授拳的拳场变得冷落了,甚至仅剩两三个人了。当时吴图南大师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个月收入仅仅十六块钱,每天教拳连公共汽车都舍不得坐。

李琏先生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很着急,当时他父亲下干校,生活上同样非常困难,恰巧他那时刚学得快架,又很想和人切磋比试,就悄悄地背着吴图南大师去别人的场子里找人推手,获胜后告诉他们吴图南的厉害和在什么地方教拳。一段时间吴图南大师的拳场突然热闹了起来,来了十几位求学者,每人两三块钱,这在当时也算是一笔收入了,看到这些李琏自己不免沾沾自喜了起来。

可是后来吴图南大师终于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于是十分严肃地把他狠狠地训了一顿:“我教你功夫不是让你干这个的!你这是踢别人场子,这是缺乏武德的事!别人开场子授拳,也是为了填补生活,你这样公开踢了人家的场子把别人的学生带过来,人家的收入没有了,这和强盗抢劫有什么两样啊!” 听了这番话,李琏顿然醒悟感到万分羞愧。

为什么过去武术高手切磋会选在没人的地方?

吴图南大师看着他的样子,也有些不忍,于是又语重心长地对他讲:“过去武林比武时要有武德的,除了擂台,高手切磋的时候,一般都在没人的地方,私下过招,之后很少和旁人论及胜负,更没有辱没别人炫耀自己的事情。所以有关少侯、鉴泉先生和人比武胜出的故事很少就是这个原因。” 这就是中华武术前辈们的修为,前辈们以自己的言行捍卫着中华武术的尊严,弘扬着中华传统武术的美德,他们就是今人崇尚的榜样。

弘扬中华武术精神,传承中华宝贵的文化遗产,应当是当代习武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当代武术传承者们应将武德精神同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联系起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培养强烈的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和荣辱观,肩负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扶掖后学,造福世人,为中华武术发扬光大做出应有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