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蔬菜生產機械化技術推廣淺析


安徽蔬菜生產機械化技術推廣淺析


安徽在中國版圖上居中靠東,地形地貌複雜多樣,氣候溫暖溼潤,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非常適宜多種動植物繁衍生長,自古以來就是傳統的農業大省。近年來,隨著安徽及皖江經濟帶與沿江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地區等一體化建設步伐加快,安徽進入了協同發展機遇期,農產品尤其是特色農產品生產得到快速發展,“十三五”以來安徽已穩步闖入全國十大蔬菜主產省和全國五大棚菜主產區之一。

一、安徽設施蔬菜生產基本狀況

安徽蔬菜生產機械化技術推廣淺析

安徽設施蔬菜多實行春提前和秋延後兩茬栽培模式,蔬菜品種主要包括茄果類、瓜豆類、甘藍類、白菜類、蔥蒜類、葉菜類及食用菌類等10餘大類60多品種,規劃為四大生產區。

(一)皖北大棚菜產區。設施蔬菜播種面積保持在255萬畝—330萬畝之間。以發展寬體標準化鋼架大棚為主,推廣結構標準與當地自然環境相適應的節能日光溫室,開發和引進新型棚、新材棚。主栽種類為茄果類、瓜豆類、甘藍類、葉菜類等。目標市場以當地及華北、華中和“長三角”城市群冬春淡季市場為主;

(二)是江淮大棚菜產區。設施蔬菜播種面積保持在180萬—225萬畝之間,以塑料大中棚為主,大力推廣標準化鋼架大棚,適度建造連棟大棚和溫室。主栽種類為茄果類、瓜豆類、綠葉菜類及馬鈴薯、草莓、黃秋葵等果菜。目標市場以合肥省會城市和當地市場週年均衡供應為主,重點打造休閒觀光采摘為一體的都市型蔬菜瓜果基地;

(三)沿江大棚菜產區。

設施蔬菜播種面積保持在85萬—110萬畝之間,主推跨度在8米左右的標準化鋼架大棚,以生態綠色為抓手,創建綠色蔬菜生態示範區。主栽種類為茄果類、瓜豆類、綠葉菜類等。市場目標以“長三角”城市群為主;

(四)皖南大棚菜產區。設施蔬菜播種面積保持在15萬畝—20萬畝之間,塑料大中棚和遮陽棚、防蟲網並舉推廣,城郊適度發展連棟大棚或溫室,試驗示範EVA膜、紫光膜、轉光膜等新型覆蓋材料棚。主栽種類為冬春季主栽種類為茄果類、瓜豆類,夏季利用遮陽棚、防蟲網覆蓋種植白菜類、綠葉菜類等,同時重點發展香菇、木耳、雙孢蘑菇、金針菇、秀珍菇等傳統食用菌生產。市場目標以黃山、九華山旅遊市場供應為主。

2018年,安徽蔬菜種植面積980萬畝,總產量2118.2萬噸,總產值約953.6億元。

馬鈴薯宜糧宜蔬,在我省種植面積增長較快,保持在100萬畝左右,以蔬菜栽培為主。全省各地均有分佈,淮北地區多推廣地膜栽培,江淮稻茬馬鈴薯有棚栽,也有地膜栽培。市場目標以自用和供應“長三角”城市群為主。

一、安徽設施蔬菜生產機械化技術應用現狀


安徽蔬菜生產機械化技術推廣淺析


近年來,安徽農機部門主攻“麥稻玉油”四大作物全程機械化技術示範推廣,並取得了巨大成效,但對設施蔬菜生產機械化技術推廣缺乏應有的重視,機械化普及率較低。

據調研,安徽設施蔬菜栽培模式主要分為露天栽植與設施栽植兩大類。在設施栽培大類中,不同區域推廣栽培方式也不盡相同,淮河以北平原區多以日光溫室為主,淮河以南多為棚式溫室為主。棚式溫室又可細分為簡易設施(如防蟲網、遮陽網)、單層塑料鋼架大棚、雙層保溫大棚等三類。

設施蔬菜生產機械化主要包括耕整地、播種、植保、灌溉、收穫、初加工等6大環節。比較而言,不論是露天或棚式生產,僅在耕整地、機械化植保灌溉環節存在簡單機械化,使用的機具多是與糧食生產通用的旋耕機、機動噴霧機等機具,而蔬菜的機播種、收穫等關鍵環節卻基本依靠人工勞動,各環節機械化生產不匹配。

以我省蔬菜生產大縣和縣為例,2017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43萬畝,其中大棚20萬畝,年產蔬菜110萬噸,產值22億元,擁有微耕機4376臺、微滴灌設備12267套、蔬菜育苗流水線5套,蔬菜育苗工廠4家。全縣大棚機耕水平98%,播種環節有部分機械化(具體數字未統計),大棚微滴灌率97%,機械植保86%,收穫環節基本全是人工收穫。

二、安徽設施蔬菜產業化發展和機械化技術推廣的制約因素

(一)設施蔬菜產業化發展的制約因素

一是缺乏統籌規劃與科學引導。在我省,蔬菜生產稱之為“菜籃子工程”,推行政府一把手負責制。政府在指導發展設施蔬菜產業時普遍存在“短視”行為,重基礎設施建設輕栽培技術推廣、重規模擴張輕質量效益,區域特色和比較優勢不明顯;二是設施裝備建造不標準。在項目投入過程中,盲目建設高標準示範園和日光溫室,忽視了適用性較強的鋼筋骨架大棚資金引導,同一地區設施類型缺乏標準,大中小棚和日光溫室齊頭並進發展;三是技術滯後生產需要。盲目引進外來品種、外來技術、外來人員現象比較突出,數字化集約化產業化理念不清晰,產前、產中、產後服務體系不健全。

(二)設施蔬菜機械化技術推廣的制約因素

一是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不完善。設施蔬菜裝備一次性投入巨大,農機購置補貼對設施蔬菜裝備補貼具有選擇性。如日光溫室中只有熱風爐與水簾降溫設備納入補貼範圍,而造價較高、使用更廣泛的設施主體鋼架以及棚膜卻並未納入補貼範圍。相對於糧食生產機具而言,現有蔬菜生產機具的補貼額度不高;二是農民購買使用機具意願不強。目前我省設施蔬菜生產的產量與品質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天氣,並由此影響供需關係,造成菜農收益不穩定,甚至有虧本的可能。在這樣的前提下,蔬菜生產農機具的一次性投入對於菜農們來說既是一項極大的經濟負擔,更重要的是缺乏對機具的操作、維護等方面必要的知識,進而導致蔬菜生產機具推廣難、使用難、用好難,綜合機械化程度低;三是適用機具不足。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廣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而對設施蔬菜等非主要農作物的全程機械化不夠重視,導致國內市場上對於蔬菜生產的專用機具缺乏,而國外機具價格偏高,菜農無機可選、無機可用;四是缺乏專業技術人才。人力成本與土地流轉成本的上漲制約了蔬菜生產的規模化,進而限制了專業的技術人才與管理人才的進入,蔬菜生產基本依靠菜農們的個人經驗,應對氣象災害、病蟲害、市場風險與突發狀況的能力不足,生產出來的蔬菜品相不統一,標準化程度低。缺乏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和先進的技術示範。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及建議

2017年,我省設施蔬菜產業總產值佔當年農業總產值的27.43%,設施蔬菜產業已經成為農業農村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成為實現農業現代化優先發展的關鍵內容。下一步,我省將以中央1號和國務院42號文件精神為指導,抓住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機遇,大力開展全面機械化技術推廣與示範。

(一)為蔬菜產業化插上“智慧”翅膀。加快農機農藝農信“三信”融合在設施蔬菜生產中的步伐,推廣數字追溯技術,培育適合機械化作業的品種與栽植方式,擴大“宜機化”示範規模。

(二)扶持社會服務組織,走規模經營之路。鼓勵農機合作社、農事服務中心等社會組織開展蔬菜生產機具租賃、機械化作業服務,以租賃機具、購買服務的方式降低菜農個人負擔,解決生產標準化程度低的問題;推進蔬菜產業適度規模經營,擴大蔬菜生產產業鏈,打通蔬菜生產產運銷通路,解決菜農後顧之憂;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程,對從事設施蔬菜生產的農機合作社、農事服務中心從業人員強化技能教育,提高從業人員應對天氣災害與突發病蟲害等狀況的能力,打通產加銷各環節對接瓶頸。

(三)擴大試驗示範規模。依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建立試驗示範基地,調動首席專家、崗位專家、試驗站站長等工作激情,完善獎懲機制,吸引更多專業人才從事設施蔬菜生產;針對設施蔬菜生產關鍵薄弱環節開展新機具新技術的試驗示範,推廣宜機蔬菜生產集成工藝路線,提高設施蔬菜農機械化生產能力;以設施蔬菜項目建設為平臺,提高項目實施質量,擴大核心示範區引領輻射作用。

(四)加大投入力度力度。強化“菜籃子”工程一把手負責制工作制度,高起點扶持設施蔬菜標準園區建設;建議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向設施蔬菜生產傾斜,提高設施蔬菜生產關鍵環節機具的補貼比例,擴大補貼品目,鼓勵疊加補貼,提升蔬菜生產全程機械化率;引導農機生產企業開發更多先進適用機具,滿足市場上對於蔬菜生產專用機具的需求。


安徽蔬菜生產機械化技術推廣淺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