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电视剧《琅琊榜》中誉王谋反失败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陪你看世界


看过琅琊榜的观众都认为,誉王是输给了梅长苏。

但我认为誉王虽然是输给了梅长苏,但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输在了不够心狠手辣。

一起来看一下。

誉王萧景桓

誉王在琅琊榜中一直是一位深受梁帝喜爱的皇子,剧中一开始誉王就被加赐皇珠两颗成为了七珠亲王,在剧中誉王更是能跟太子相斗十年之久。

可这样一位有权有谋又有人的得势皇子,最后也输给了有梅长苏相帮的靖王,落了个自尽于牢中的结局。

除了因为梅长苏的麒麟之才以外,誉王在一些事件上的处理方式也是为他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第一件事

在太子的私炮房被沈追调查即将关停之际,誉王在秦般若的建议下选择让内弟朱樾安排盗匪暗中行事将私炮房爆炸,造成巨大的伤亡损失,以此来加重对太子的打击。

在这件事情当中誉王采取的方法,可以说是非常有效的打击了太子,但他也留给了自己一个漏洞,并且这个漏洞也间接导致了他最后的失败。

誉王剧照

这个漏洞就是誉王并没有把替他去暗中做事的盗匪灭口,这就导致了后面盗匪被蔡荃抓住,为了减罪盗匪选择首告,最后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誉王。

第二件事

誉王最大的原因是输给了梅长苏,那誉王有没有机会除掉梅长苏呢?答案是:有的。

卫峥一案时梅长苏曾被夏江带到悬镜司,在这期间梅长苏通过跟夏江交谈拖时间,最终拖到了梁帝下旨查封悬镜司而得救,在这段时间里夏江是有机会除掉梅长苏的,可他反而却一直在对梅长苏审问交谈,妄想能控制梅长苏。

最后悬镜司被查封,夏江也成了囚犯。 这就是反派死于话多!

我知道很多看官会说:夏江是不可能杀梅长苏的,因为飞流一直在暗中保护梅长苏。确实 在后面的剧情中,夏春想要除掉梅长苏时,被飞流所救。

但夏江审问梅长苏的时候飞流是不在的,不然飞流不会看着夏江把乌金丸强行喂给梅长苏。 因为一开始大家是都不知道梅长苏的火寒毒是可以克制乌金丸的,这一点在剧情中也有过说明,梅长苏中了乌金丸之毒,一开始连甄平等人都是不知情的,还是因为蒙大统领众人才知道梅长苏中毒一事。

梅长苏剧照

第三件事

誉王通过夏江安排在静妃身边的宫女,得知了静妃为宸妃设灵牌拜祭一事。

誉王就让皇后向静妃出手发难,却不知静妃为宸妃设灵牌一事,是梁帝的安排。 这就导致了誉王和皇后没能成功的打击静妃,反而让梁帝起疑。

私炮房的时候誉王知道让私炮房爆炸才能打击太子,那在这件事上誉王也可以把灵牌换掉或者另加一个来打击静妃啊!

比如换成林燮的灵牌,因为宸妃只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和兄长都被处死,所以才上吊自杀。她并没有直接参与到赤焰一案中,而把林燮的灵牌加上去,那肯定梁帝就会直接大怒了。

梁帝剧照

第四件事

誉王率领五万庆历军进攻猎宫的时候,明明人数上有着巨大的优势,却偏偏选择什么包抄合围和夜袭等,反而被梅长苏所识破逐一化解,最终有时间加固防备,争取坚持到了援兵来救。

这一段中如果誉王能心狠手辣一些,不多讲那么多的计谋,直接就是不停的靠庆历军上去消耗才有可能胜利。因为对付梅长苏这样有着出色头脑和智慧的人,只有一力降十会才行。

你跟梅长苏玩脑子,那你就是没脑子。

誉王剧照

誉王最后的败局都是因为他整个人被梅长苏拿捏的准准的,但他不是没有机会,至少在有机会除掉梅长苏的时候,他和夏江都没有选择第一时间除掉梅长苏。

如果他能够心狠手辣一些,不讲那么多的计谋,那可能他真的有一线生机和希望的。


卤蛋聊电影


九安山一战,也是《琅琊榜》里的一个高潮。誉王五万精兵,九安山只有三千御林军,五万对三千,还是突然袭击,看似必赢的结果,最终却输了。

在平息了战乱以后,梅长苏也说,此战虽凶险,但是,这一战后,再也没有人可以阻挡景琰了。

那么誉王是如何输了的呢?



誉王谋反,是被逼无奈

誉王其实是一个悲情的角色。

他想夺嫡,养在皇后膝下,可惜他又不是皇后的亲儿子。

梁帝立了太子,又力捧誉王为七珠亲王。默许太子与誉王在朝堂上成为两股势力,平衡朝局。

甚至有时候,梁帝还会故意敲打太子,扶持誉王。誉王当然觉得自己有希望夺嫡成功了。

再有,梅长苏到金陵以后,几番作为,让誉王对他信赖有加。他以为梅长苏是真心为他筹划,从心里感谢他。

在一段时间内,誉王对秦般若都失去了信任。可见誉王对梅长苏的信任程度,那是非常深刻的。

可是,梅长苏对誉王所有的帮助,都是在一步一步的削弱他的势力,助靖王上位。

所以说,誉王其实是一个悲情的角色。他利用了很多人,费尽前半生的心血,估计只有王妃对他是一片真心,誓死相随吧!

誉王谋反,其实也就是在最无奈的时候,也有夏江秦般若挑拨,才会起兵。

没有充分的准备,当然不容易赢。



誉王与梅长苏斗,拿什么赢?

誉王与梅长苏斗,他能比得过哪一点?

誉王驻扎下的时候,怎么会想到梅长苏那么点人,会主动出击,半夜突袭呢?

誉王虽然有五万精兵,但是他没有好的将领,排兵布阵,筹划,都不懂。

梅长苏呢?赤焰军少帅,不仅懂,而且是非常精通,并且有实战经验。换句话说,景琰和郡主也带兵打仗,非常厉害了,但是也比不过梅长苏。

那么,誉王又拿什么同梅长苏比呢?当然没有可比性。

从战术上,誉王比不过梅长苏,从策略上更是输了很大一截。从与梅长苏的交流、接触来讲,誉王对梅长苏是忌惮的。

再有,梅长苏这边虽然只有三千人,但高手很多。所以,誉王要拿什么来赢梅长苏?



霓凰郡主飞奔而来,直接就地正法徐安莫

靖王在去搬救兵的路上,通知了霓凰郡主。霓凰郡主率领一千守灵卫士,赶到九安山。

霓凰郡主向来有震慑力,武力值也爆棚。所以,徐安莫还没反应过来,就人头落地了。

霓凰郡主告知大家,徐安莫已经被就地正法。此时投降的不杀,否则格杀勿论。

如此一来,那些士兵们就赶紧投降了。这就是霓凰郡主的威望,让这些人信服,再立即处置了徐安莫,也就瓦解了誉王的部队。

霓凰郡主的到来,也是助了梅长苏一臂之力。所以,誉王的人就这样被霓凰郡主瓦解。

当他们知道徐安莫犯上作乱,已经被正法的时候,这些士兵当然选择保命要紧了。

所以,誉王如何不败?再有,他的人马是没有坚定信念的,也没有抱着必胜的心态。这些人里面,甚至还有很多人抱着怀疑态度。

因此,誉王输在军心,输在安排。最重要的是他与梅长苏,当然会输的。


无心浪味仙


在《琅琊榜》中的秦般弱作为誉王的谋士,因为她是一个大美女,颠覆了以来谋士的形象,她不仅长的倾国倾城,更重要的是她精明能干。

秦般弱主要收集情报的工作,誉王的大部分信息就是通过秦般若得来的,秦般弱师承璇玑公主,不仅心思缜密,而且善于利用内帏来控制朝中大臣。虽是一介女流,但她把红袖管理的极为细致,在这放松精神的娱乐场所,每天都有官员前往一乐,红袖招调教出的人又都是才貌双全,所以算得上所向披靡,最后连江左盟的童路,也中了秦般弱的计谋。


然而秦般若辅佐誉王必定失败,这可以从璇玑公主的计谋说起,璇玑公主在临死时把一部分权利交给秦般弱,另一部分交给夏江,夏江在安排一些不为人知的暗杀行动时,用的就是神秘女人,这些神秘女人就是璇玑公主留下的人,哪些深深安排在各府各宫的人,也是璇玑公主留给夏江的,璇玑公主在临死时留下一个锦囊给秦般弱,只有在不得已时才能打开,这个锦囊里是关于誉王身世的秘密。 秦般弱事实上只是辅佐誉王,并没有全力以赴,秦般弱有自己的过人之处,但也有自己的短板,璇玑公主本意是如果誉王在秦般弱的辅佐下顺利登基,那么誉王的身世不需要让任何人知道,如果不能顺利登基,就打开锦囊,联合夏江孤注一掷,扭转乾坤。然而秦般弱打开锦囊以后,知道了誉王的身世哭着叫了一声,我的殿下啊!这时候她心中起了悔意,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全力以赴辅佐誉王,只是一边辅佐誉王,一边扰乱朝纲。

没有全力以赴辅佐誉王是誉王注定失败的原因之一。那么第二个原因是什么呢?还是关于秦般弱,怪秦般弱的境界不够,秦般弱成功算计童路是一个胜利,因为童路是梅长苏最信任的人之一,能利用四姐让童路招供实在是了不起,但问题出在秦般弱,不履行诺言,放四姐归隐过自由的生活,而且得寸进尺,控制童路来达到控制四姐为她所用的目的,这一错误直接说明两点,第一、秦般弱不诚信,四姐境界高于秦般弱,为人也高于秦般弱,对于不守信的人绝不会忠心辅佐妥协为其所用,第二秦般弱过于贪小,所以她不能把红袖招做大做强,只有得到了人心才能得天下,这才造成后来四姐决然反水,帮助童路逃跑通风报信。


孟烦了


首先我们来看看誉王谋反的原因:

1、得知自己身上有滑族的血脉

2、自我评价是皇子中最像老皇上的

3、身边谋士、近臣无数,朝堂上挺立N年,有根基

4、和太子党争内斗完败太子,结果自己也要出局,损失太大,不甘心。

也就是说,誉王至始至终没有看破他只是梅长苏手里的一枚棋子,这是他谋反失败的主要原因,忽视了梅长苏的存在,忽视了梅长苏对整个国家、政治、军队、军制、军防的了解和把控。更忽视的是梅长苏此人虽然不择手段,但家国安稳、割除党争、还清明与朝堂和天下是梅长苏不变的信条。

储位只能是靖王,天下将来也只能是靖王执掌他才放心。即使誉王不谋反,梅长苏也会像驱除先太子一样驱除誉王离开京城,给靖王登基排出一切干扰因素。

这是其一。

其二,没有后援

其三,没有借力使力,借助滑族和其他外戚势力

其四,太心急了。只看到皇帝离开老巢,没想到四海之内还是听皇命,验兵符的。如果等到最后多国一起举狼烟,大军压境时,趁后方空虚可以成事。不过,这样可能国破家不在。

总之,历史再曲折迂回,还是一句“人间正道是沧桑”,邪不压正,名正言顺,天下归心。


楚小七剧说人生


大猪觉得想知道誉王谋反失败的原因首先要知道誉王为什么要谋反。

总结后有以下几点: 1.剧中梁王多次提到誉王跟自己很像。 梁王其实从内心深处是知道自己这样的人的可怕的。

2.第二就是誉王的身世了。因为誉王是滑族血统,而梁王对滑族血统是介意的。当誉王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就知道自己当不了皇帝。

3.立献王为太子。虽然誉王表面言听计从但内心是不服的,甚至是敌对的。

4.得到麒麟之才梅长苏的“辅佐” 。

以上几点奠定誉王谋反基础 。至于他失败的原因大猪觉得最大的原因是轻信旁人。剧中誉王信错了两个人。

1.第一当然是表面辅佐誉王实则暗中相助靖王的梅长苏。由于誉王太相信梅长苏的麒麟之才,而对梅长苏言出计从。从而导致自己损兵折将确浑然不知。

2.第二个人是一直潜伏在誉王身边但心机并不单纯的滑族后裔——秦般弱。包括最终直接导致誉王身败名裂的猎宫之战,也有秦般弱很大的“功劳”,要不是秦般弱带来了玲珑公主的信,要不是秦般弱勾结夏江怂恿誉王造反,当时的誉王早已心灰意冷,不愿在参与储位之争,或许他及时收手,还能和太子一样,安居一方,当一个富贵王爷,只可惜,这辈子,他错信了他人。

所以呢大猪觉得 誉王败就败在信了两个最不该信的人。(如果您的看法跟小编一样请点击关注,小编也会在第一时间关注你互相关注下谢谢!)


英俊滴大猪


誉王的失败是必然的,没什么所谓的最大原因,应该说,对于誉王而言,每一个原因都很大。我们来分析分析详细:

首先,从剧中明面上提到的原因来看:誉王的谋反是不得人心的,誉王之所以能够指挥庆历军一起谋反,并不是用的皇命,也没有调兵符,纯粹是用杀人取得的暂时性指挥权。加之近年来,梁帝不注重军队的整合,兵马的休养生息,士兵的士气本就不足,军人的铁血之心并不强烈,对于誉王,更是无感,在这种情况下,兵变后,表面上看,誉王执有皇后的口令,但终究难以服众,不全算是出师有名,所以当援军,当霓凰郡主率军而来的时候,只有利益勾连的叛军,没有任何信任,没有任何其他基础的叛军,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叛逃了。

再来,我们说说誉王的谋划:

誉王谋反这件事,谋划的很匆忙,他身边可以出谋划策的人并不多,只有自己的满腔怨愤、秦般弱的一分忠心和夏江的复仇私心。在谋划的过程中,誉王没有梅长苏的远见,更没有靖王的胆识,就连握在手中的江左盟叛徒童路都没有掌控好,给了童路逃出去通风报信的机会,这是金陵城中封锁不严密,也就是谋反过程的一大漏洞。

第三点,当然得从誉王的谋士秦般弱来说了,秦般弱奉命扶持誉王,但她并不尽心,而是带着搅乱大梁朝廷的目的,她没有及早地意识到璇玑公主让她辅佐誉王的目的,甚至也没有早点跟夏江达成一个真正的战线,以致于整个大梁朝廷在梅长苏的拨弄下,舆论也好,民心也好,权势也罢,誉王没有一样是可以掌握在手中的,这也是秦般弱在扶持誉王中没有尽心的表现,秦般弱并不是不聪明,相反,她很聪明,梅长苏也说过她不好对付,可就是这样的人,却没有为誉王留住半点夺嫡的优势。这是秦般弱的失败,更是夏江的失败。

第四点,梁帝在三月春猎的时候带走了所有的重量级人物,不管是出谋划策,也不管是带兵打仗,合适的人,梁帝都带了,而誉王明知道这些,也明知道童路逃出去通风报信了,可始终没有意识到这些人的能耐,反而依赖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就以为自己稳操胜券了。却不知道,九安山还有小路可以搬兵,同时,他也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压制南境大军十余年的霓凰郡主也在不远处为太皇太后守陵,这些都是他失败的重要原因。

还有,其实从全剧看,我们都能看出,誉王其实还算是有一些孝心的,至始至终,若不是璇玑公主的那个锦囊,压垮了他,他是没想着要反叛他的父亲的。所以,在这场战役中,其实他并没有拼尽全力,在那种时候,生死已经不是他最在乎的,他最在乎的,是真相,是他的父亲是否从始至终都在利用自己,是他的父亲,有没有对他真正爱过半分。他的那个棋子论,是真的伤人。

最后要说明的一点就是,誉王不是主角,所以他的失败,是编剧的安排,更是无奈的安排。


兮言小姐


.

琅琊榜中,誉王谋反,率领五万庆历军偷袭只有三千禁军的九安山。

五万对三千,堆都能堆上去呀!

然而失败了。

.

而对于誉王这次失败的原因,撇开编剧等剧外因素,进入剧中,单纯从剧情里看看。

.

第一:九安山易守难攻,靖王小路搬救兵

在知晓誉王要谋反的时候,梅长苏就已经建议,凭借九安山的地理位置,进行死守,由靖王奔走小路,去往调动纪城军。

而就是这个守,硬生生的用三千的禁军战士就守住了3天,等到纪城军的到来。

.

第二:庆历军本就是被骗而为誉王所用,当霓凰郡主喊出谋反之声,叛军自然分崩离析

在靖王前往搬救兵的时候,经过霓凰郡主守灵的地方,派了人通知霓凰郡主先行支援后殿。

在郡主率领一千守灵到达战场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掉了徐安谟,一句霸气的自带扩音器的喊话,喊停了正在战斗的士兵,并迅速支援后殿。

而庆历军在知晓誉王谋逆,自身“老大”已死,军心、士气早已消散,等着被纪城军收拾。

.

第三:这个也是最大的原因:誉王没有领兵的经验,却坐镇庆历军帅位,指挥作战

庆力军快速奔袭九安山,但等到了九安山下,却让士兵安营扎寨,反而是派遣士兵去偷袭。

我在想,五万对三千,是否真的有必要这么做?兵贵神速,在九安山驻军还没准备妥当的时候,强袭九安山是否更好呢?

誉王如此做,延误了战机,给了对方更多的时间准备,增加了变数。

.

欢迎各位指正讨论。

.

.


影视北阁


失败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导演[我想静静]


口叭叭


因为作者不想他成功。


琴剑书香


利欲熏心,作茧自缚,只想当帝王的野心,蒙蔽了心智,被梅长苏看穿并设计,一步走错,步步都错,造成失败的最大原因之一,其次就是耿直的朝臣们正确的站队,推波助澜也造成了失败!还有静妃,高公公,豫京的强大助力下,也成就了靖王,成功当上了太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