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个地区的汉语方言更接近古汉语?

中国的所有汉语方言,都有接近古汉语的一些特征,但又都和古汉语出入甚大。

首先强调,实际上没有任何一门方言“接近”任何时代的古汉语。不论它是闽南语还是粤语,都不接近。这点还请大家注意,并据此认真辨别这个问题下的某些回答的可靠性。以及,本回答的论证,归根结底是在论证这个题目,也就是“哪个汉语方言更接近古汉语”的命题实际上本身就并不成立。特此注明以免误会。

中国哪个地区的汉语方言更接近古汉语?


首先,古汉语也是分时代的,今天的汉语和古代的汉语不同,而说到“古代”,历史学上对“古代史”的定义是将中国1840年以前的历史都视为古代史,换言之1840年以前,上至三代,下至清中叶,都算是古代。显然我们不能奢望这少说都有两三千多年的时间里的汉语是一成不变的,同样是“古代”,明代的汉语和唐代的汉语也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汉语音韵学界把古代汉语语音发展史分为三期:上古汉语(商周-南北朝)、中古汉语(隋朝-南宋)、近古汉语(元朝-清中叶),而这些分期内部又有小分期,各位说说看,这“像古汉语”具体是像什么时候的古汉语呢?

中国哪个地区的汉语方言更接近古汉语?


如果有人坚持认为,汉语的方言就是可以保留某个特定时代的语音(假设这个语音就是当时的官方通用语),那么我们来看看汉语方言的性质及其演变,以探究这个可能性有多大。所有的汉语方言都是上古汉语的后代,而大部分汉语方言是中古汉语的后代,闽语和汉语主体分离的时间比较早,因此语音里有一些上古层次。各位看到这里可能会想了,那是不是闽语更接近上古汉语呢?那我们就用闽语做例子好了。严格来讲,只能说闽语的一部分语音特征保留了一些上古汉语的特点,比如说没有唇齿擦音(唇齿擦音粗略来说是以上牙接触下唇,气流通过二者之间时产生摩擦发出的音,也就是f,v之类,古人称之为轻唇音,相应的,用双唇发出的音,b,p之类,古人称为重唇音,上古汉语只有重唇音而没有轻唇音,这就是著名的“古无轻唇音”)。但是这并不说明闽语就“接近上古汉语”了。为什么呢?这里要向各位介绍一个语言学的概念——“语音的历史层次”。在我们的想象中,一门语言的发展,往往是线性的、独立的,想象汉语方言的演变时,一般人也总是想当然的认为,某个方言,比如说闽语,就是某个时代的人在与世隔绝以后,他的后代一直独立地居住在大山里而不与外界接触,因此语音也就不跟着外界变,于是就自然是“保留古音”了。但是现实的情况并非如此,事实上,我国汉语各方言的隔绝与否,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比如说南方的各方言,由于地形问题,的确比北方方言更与外界隔绝,变化的也的确更缓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是绝对与外界隔绝的,外界的语音,仍然会不断传入、影响其发展。一般来说我国历史上这个传入往往是由移民带来,或者是在读书时使用通用语作为“读书音”(也就是文读)而吸收。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闽语,事实上,闽语尤其是闽南语的文白异读现象是非常明显的。总之,不同时代的语音都会影响到这些相对隔绝的方言,当某个时代的外来新语音非常强势的时候,对方言的影响也会是巨大的,因此就覆盖掉了方言中一部分字的读音,而这些字老的读音,要么消失,要么作为异读继续存在下去。这个时候,我们就说这个旧的字音和新的字音属于不同的语音历史层次。以闽南语为例,“学”这个字,有读hak8的音,但是同时又有读作oh8的场合(此处用的是闽语罗马字,一种闽语拼音方案),这两个读音其实都是“学”这个字,但是由于它们的历史层次不同,所以读音不同。

中国哪个地区的汉语方言更接近古汉语?


明白了语音层次这个问题,我们再来看闽语,就会发现,上古汉语的特征,在闽语里仅仅作为一个层次存在,在这个层次之上,还叠加了历代的不同语音层次,而且很有可能,在上古汉语的层次下,还有一个闽地本来生活的少数民族语言的底层,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这些民族放弃了本来的语言而转用汉语,但是他们母语的一些语音特征和词汇还可能留在后代的语言中。也就是说,可以简单的列出如下的一个式子:

今天的闽语≈(少数民族语言历史层次+上古汉语晚期历史层次+中古汉语早期历史层次+中古汉语中期历史层次+………不知道多少层次)×闽语内部的自然语音演变

嗯,毫无疑问,你是没法把它和“上古汉语”或者任何时代的一个汉语通用语划等号的。这个情况也适用于其他一切汉语方言。事实上,就算是历史层次比较少的粤语,都有明显的百越语底层,剩下的主要层次大约是唐晚期留下的,不幸的是,由于语音是会演变的,粤语的语音经历了一千年的演变,也早就已经沧海桑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