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兴和张苞为了替父亲报仇,结拜为了兄弟,为何单单没有叫刘禅?


史书上只是说关羽、张飞情同兄弟,并无任何明确记载有结拜之举,实际论证也是绝无可能的,汉室宗亲的身份以及汉代的风俗都是没有结拜的习性和风俗的,于礼制也不合。


因此就按三国演义的说法来说明一下为何不在找刘禅结拜。

因为刘禅身份和刘备已然不同

刘邦做皇帝之后,连父亲都需要亲自去宫门外迎接,执礼甚恭,不知道是谁教给老人家的,还是刘太公本人对皇帝的敬畏。

总之,闹的刘邦很不习惯,于是就找人商量,然后就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太上皇。刘太公成了太上皇,就不用对皇帝刘邦行大礼了,可见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礼制在汉朝是非常重要的,汉朝除了两位开国皇帝刘邦和刘秀,其他的所有皇帝谥号都带“孝”字,比如汉武帝实际上应该为孝武皇帝,当官也是需要举孝廉才行。因此汉朝“以孝治天下”是以身份和礼制作为基础的。

刘备虽然是汉室宗亲,但祖上已经失去爵位,出了名义上的汉室宗亲地位,实际上和老百姓已经差不太多。因此《三国演义》中,董卓一听刘备是白身就非常鄙视,这样的刘备和关羽、张飞结拜倒也说得过去。

而到了刘禅,刘备已然称帝,也被世人认可,即使曹操、孙权也从没有攻击刘备说他是假冒的,因此近来一些信口开河说刘备是伪造身份的可以说是非常没有见地的。

刘禅已经是皇帝的身份如何再和关兴张苞结拜呢?

刘禅原本就是张苞的姐夫,娶了张飞的俩女儿

结拜了,关兴、张苞都成了皇兄、皇弟?更何况刘禅的皇后一直都是张飞的女儿,大女儿死了以后又娶了小女儿,也就是后世说的张星彩。

已经是姐夫和小舅子关系的张苞何必再和皇帝攀亲戚,作为外戚更应该恪守本分,和关兴结拜是同仇敌忾为父报仇。

《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中说的很清楚,关兴和张苞都想当伐吴先锋为父亲报仇,谁也不服谁,刘备就军中公开比武,两人也是不分伯仲。刘备看军中气氛调动的差不多了,又怕两人因此伤了和气,就以先前三人桃园结义的故事,让两人折箭为誓,结拜为兄弟。使吴班为先锋,令张苞、关兴护驾,共同伐吴。


尘子渝



《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中,关羽之子关兴和张飞之子张苞,为报父仇,争抢伐吴先锋官,比赛箭术在伯仲之间。之后,关兴和张苞拿刀动矛,即将有一场龙争虎斗。关键时刻,刘备为两员小将调解,效仿当年桃园三结义之举,义结金兰。

当年桃园结义是刘关张三兄弟,此时,只有关兴、张苞,唯独缺少了刘禅?关兴和张苞并未将刘禅考虑在内,潜意识中将其忽略,有下列四个原因,依据演义简要分析如下。


其一,关兴和张苞有着共同的目标—“替父报仇”,而此时的刘禅与东吴并没有杀父之仇。

关兴之父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于临沮被潘璋部将马忠所擒不久被杀;张苞之父张飞急于为二哥关羽报仇,被部下范疆张达割下首级逃到东吴。虽然罪魁祸首吕蒙惨死,其余仇人潘璋、马忠、麋芳、傅士仁、范疆、张达都在东吴,还活得有滋有润的。

因此,关兴和张苞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父报仇,惺惺相惜,结拜为异性兄弟就是很正常。而此时的刘禅,父亲刘备还健在,并没有和关兴、张苞一样,与东吴有杀父之仇。刘备为调和关兴和张苞之间的关系,主动提出让二人结拜,在战场上相互提携,一致对外,向东吴复仇。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

先主问曰:“卿二人谁年长?”苞曰:“臣长关兴一岁。”先主即命兴拜苞为兄。二人就帐前折箭为誓,永相救护。


其二,关兴和张苞是在刘备伐吴大营之中义结金兰,此时的刘禅远在成都,鞭长莫及。

刘备称帝之后,力排众议,挑选良辰吉日祭旗伐吴。途中,刘备夜里“心惊肉颤,寝卧不安”,观星象看到如斗大的一颗星忽然坠地,他派人快马加鞭询问诸葛亮。诸葛亮回奏三日内必有回报,此天象主损失一员大将。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

却说先主是夜心惊肉颤,寝卧不安。出帐仰观天文,见西北一星,其大如斗,忽然坠地。先主大疑,连夜令人求问孔明。孔明回奏曰:“合损一上将。三日之内,必有惊报。”


果不其然,张飞也追随关羽而去,他的儿子张苞亲自来报丧。于是,刘备任命张苞和吴班为先锋,即刻出发,讨伐东吴。这时,关羽之子关兴前来报到,争抢先锋为父报仇。

此时,关兴和张苞在伐吴大营内相遇,虽不如桃园结义,相遇即是有缘,年龄相仿,自然义结金兰。而此时的刘禅还在成都享福呢,自然无法参加“小关张”的结拜。


其三,关兴和张苞岁数都比刘禅大,“小关张”和刘禅结拜不合适。

刘关张桃园结义已经是一段千古佳话,传为美谈。桃园结义,刘备最年长,还是汉献帝“皇叔”,当仁不让成为关羽和张飞的带头大哥,即主公。如今,刘禅公元207年出生,此时刚满15岁,关兴和张苞的出生年月不详,此时能够上阵杀敌,至少是成年人了,应该比15岁的刘禅大。

如果关兴、张苞和刘禅结拜,就会遇到一个很尴尬的处境,即刘关张的二代再次结拜,顺序却反了,本来身为大哥的“刘姓”却成为了小弟。如果小辈真的这样结拜,从刘备这儿来说,就很难接受。


其四,关兴和张苞是臣,刘禅是君,君与臣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注定不可能义结金兰。

当年的刘关张都是草根出生,虽然刘备自称汉室宗亲,实际上也是布衣一枚,并不比关羽和张飞尊贵多少。三人相交于草莽之时,地位相当,同甘苦,共患难,开创了蜀汉江山。

此时的关兴、张苞只是臣子、将军,而刘禅是太子、未来的皇帝。君臣有别,在讲究尊卑有序、“三纲五常”的古代是无法逾越的。其实在刘备在汉中称王后,关羽、张飞与刘备的关系已经悄然改变了。


他们心中仁德、和蔼可亲的兄长已然远去,此时的刘备是关羽和张飞的君主。第二代刘关张的身份更加明显迥异,刘禅身份是君,关兴和张苞是臣,谁也改变不了。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

立妃吴氏为皇后,长子刘禅为太子;封次子刘永为鲁王,三子刘理为梁王

因此,前三个,如目标不一致、不在场、岁数小等都是可以克服的原因,第四个君臣尊卑有别是最根本的原因,决定了只能是关兴和张苞义结金兰,刘禅缺席。

你是如何看待“小刘关张”结拜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关兴和张苞结为兄弟,为何偏偏没有刘禅。我认为原因有三:

第一,君臣有别。昔日刘备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与关羽、张飞结拜无可厚非,大家当时都是草莽英雄,虽然刘备挂了一个中山靖王之后但已经没有什么可炫耀的资本,相反张飞当时还颇有家资,所以当时结拜没问题。可当刘禅在位时,已经是皇帝了,不论他的父辈与关羽、张飞关系有多好,此时结拜也着实不妥了。试想一下你跟皇帝称兄道弟,这说的过去吗?

第二,感情不深。刘备和关羽、张飞能够有这么深的感情是因为什么?那是因为他们是经历过生死的,风里来雨里去,大家白手起家,虽然不是亲兄弟,但一起吃过肉,一起挨过饿,当然也一起挨过打,也一起打过别人,这样朝夕相处,感情想不深都难。可是刘禅的成长环境可不一样了,他可是生长在皇宫里,为什么皇帝被称作孤家寡人?很简单,就是不能有朋友。而且关兴和张苞环境则不一样。

第三,目标不一样。关兴和张苞都有一样的目标,那就是报仇,相比之下刘禅给人的感觉倒有点无为而治的感觉,啥都不想干只想安安稳稳的过自己的小日子。否则当初诸葛亮北伐的时候,他也不会说为什么魏国不打我们,我们偏偏要追着人家打呢。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是也。


底层故事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首先给大家科普一下。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关兴和张苞结拜为兄弟的事情。所谓的关兴和张苞结拜以及“小关张”的说法都是罗贯中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杜撰出来的。历史上确实有关兴和张苞这两个人。他们也同样是关羽和张飞的儿子。但两人却同病相怜,都属于早夭的那种类型。关兴比张苞还好点起码活到了二十岁。所以说根本就没有“小关张”。



我们就以杜撰的角度来看。为什么关兴和张苞结拜不带上刘禅呢?原因很简单,关兴和张苞是臣。而刘禅是君。在古代“君臣父子”那一套一定需要搞清楚。虽然当时的刘禅还没有当上皇帝。但是作为储君的刘禅也不是关兴和张苞可以一起结拜的。毕竟君主是不需要朋友的。帝王心术中最关键的一部分就是“帝王不需要朋友,任何人都是可以牺牲和利用的。”古代历史上也没有哪个臣子敢和皇帝称兄道弟。

比如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刘邦起于微末之间。刘邦之所以能夺取天下,也离不开一起和他从沛县出来的那些老兄弟付出的功劳。从刘邦起事初期刘邦和大家都以兄弟相称。而且大家肆无忌惮的,互相之间也没有什么规矩可言。甚至在刘邦汉中称王之后,大家伙虽然在公共场合以汉王称呼刘邦。但私下里和刘邦关系最为要好的樊哙和卢绾还敢称呼刘邦为大哥。但在刘邦称帝后,大大咧咧的樊哙却丝毫不敢对刘邦不敬。甚至在刘邦称帝后,樊哙一改大大咧咧的性格变得很谨慎小心。因为樊哙很清楚的知道当上皇帝的刘邦和以前的刘邦不同了。在和刘邦称兄道弟那就是找死。

原因也很简单。毕竟皇权需要高高在上,需要让人敬畏。古代皇帝被誉为“天子”。所谓天子就是老天爷的儿子。既然皇帝是老天爷的儿子。那么怎么可能和汉人臣子称兄道弟呢?古代时期封建统治者都被神话了。皇权不容亵渎,皇帝统治者的威严也不容亵渎。皇帝之下皆为蝼蚁。你见过蚂蚁和大象交朋友吗?所以在小说中关兴和张苞结拜没有带上刘禅也就不难解释了。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书


等级差别。

当年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时,三人是一样的等级,都是落魄的底层百姓。

大哥别笑二哥,都是一个鸟样子,谁也不比谁了不起。

但到了第二代刘关张时,刘已经成了皇帝!

你要拉着皇帝去结拜,甭说人家乐意不乐意,就是乐意,你敢么?!

皇帝是什么,那是天子!

皇权神授!

一代的关张到了刘成了皇帝时,见了刘那也是恭恭敬敬客客气气,也不敢张口就是“兄弟我怎么怎么如何如何”,而是“主公如何”。

听到没,主公!就是你是我家主人!

自己以下人自居,可不敢再说是兄弟!


他们尚且如此,关兴和张苞可有他们的父亲那等功劳?

没有吧?!

没有还敢拉着皇帝做兄弟!

找死呢!老寿星上吊,活腻歪了啊!


山东花和尚


关兴,字安国,是关羽之子,张苞是张飞长子,但却早夭、留有一子名为张遵。而在《三国演义》里,刘备、关羽、张飞义结金兰,后关羽、张飞死后,关兴、张苞为父报仇,关兴和张苞又再次结拜成为好兄弟。


那在《三国演义》关兴和张苞结拜为兄弟时,为什么没叫刘禅呢?

在《三国演义》中,刘关张结拜成异姓兄弟,关羽、张飞从此就追随刘备东奔西走,他们不仅情深义重,同时关羽、张飞在刘备建立蜀汉的过程中,对刘备不仅忠心而且帮助很大。同时他们又都是刘备最信任和倚重之人。

当时他们三人结拜,刘备虽然有皇室贵胄的身份,是中山靖王之后,但因为推恩令的缘故,到刘备这代时,已经和布衣百姓差不多。可以说当时刘关张三人当时地位差不多,不同的就是刘备有皇室贵胄之后的身份。

而在关羽、张飞死时,那时刘备已经建立蜀汉,同时又把刘禅定为以后得继承人。


当关羽、张飞死后,刘备是很伤心难过的,因为他们兄弟情义,所以他要为兄弟报仇,而当时关兴、张苞都想为父报仇而争将,他们两人也闹的不愉快。

刘备看到这个情况,心里肯定难过,刘备为了团结他们不伤兄弟间的义气,所以就又让关羽之子关兴、张飞之子张苞再次结拜。

而当时刘禅虽然还不是皇帝,但他以后始终是要做蜀汉皇帝的,关兴、张苞纵然和刘禅平辈,但始终是臣。这时他们三人身份已经和他们父亲三人结拜时不同。

君臣之间始终是有上下尊卑的,就算刘禅想要结拜,关兴、张苞也不敢轻易结拜的。所以关兴、张苞结拜时,没有叫上刘禅。


在《三国演义》中关兴和张苞结拜后,两人的关系非常好,同时他们又是蜀汉当时重要的将军,也都曾随诸葛亮北伐,因为关兴、张苞和他们父亲一样勇猛过人,因此关兴、张苞也被合称为“小关张”。


中孚鉴


都别抢,我来答。

在《三国演义》中,关兴和张苞结义为兄弟,这是小说的安排。但在真实历史上,两人并没有结拜,这里简单说一下。那么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安排关兴和张苞结拜为异性兄弟,为什么却不让自己的儿子刘禅一起跟着结拜呢?

如此一来,岂不又是一番美谈?

  • 结拜是为了团结需要

刘备让关兴和张苞结拜是有原因的,当时刘备带着这两位小将离开成都准备讨伐东吴,两人却因为该由谁来当先锋发生了争执,两人都报仇心切,自然都想当先锋为父报仇。当时刘备原本是让张苞当先锋,但是关兴却跳出来也要当先锋,两个人于是就争了起来。

张苞入奏曰:“吴班军马已至。小臣乞为先锋。”先主壮其志,即取先锋印赐张苞。苞方欲挂印,又一少年将奋然出曰:“留下印与我!”视之,乃关兴也——《三国演义·八十一回》

既然都想当先锋,那就拿出真本事来,谁本领大,谁就当这个先锋,所以两人就比射箭,结果都箭术了得,一个射中靶心,一个射中天上飞的第三只飞雁(鸟在天上飞,箭从地上来)。比完射箭,两人不分伯仲,都急眼了,又要比武艺。

刘备一看这怎么行,这不是要闹矛盾吗?于是制止了两人,又顺势让两人结拜为兄弟,以免伤了和气。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举动,毕竟大军出战,团结最重要,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才有了刘备让他们结拜的故事。

先主问曰:“卿二人谁年长?”苞曰:“臣长关兴一岁。”先主即命兴拜苞为兄。二人就帐前折箭为誓,永相救护。先主下诏使吴班为先锋,令张苞、关兴护驾。

刘备也聪明,让两人结拜以后,谁也不让当先锋,而是让吴班当先锋,两个人都当护驾,如此一来,谁也不偏袒谁,不会激化矛盾。这是非常智慧的做法,同时也充分证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正确性。

  • 刘禅监国,君臣伦理

第二个原因就是当时刘备讨伐吴国的时候并没有带着刘禅,他正在成都和诸葛亮一起监国,所以自然不可能让不在场的刘禅来一出“隔山结拜”的戏码了。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个时候刘备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也不可能让他们结拜。

刘禅这个时候的身份已经是太子,将来的皇帝候选人,首先在身份上关兴和张苞已经是臣子,刘备和关羽他们由于是早年一起白手起家的时候,为了增进感情,所以才有了结拜这一出。随着刘备的势力越来越大,关羽他们的身份也随之水涨船高,除了说本身能力过硬,凭着结拜兄弟这一身份想必也令其身份尊宠。

倘若说刘备统一江山,关羽和张飞自然不必说,那必然是要被封为候的,为什么不封王呢?因为刘备是汉室宗亲,老祖宗刘邦曾经立下规矩“异性不得为王”,所以即便关羽和张飞是兄弟,但也不能打破这个制度。

所以正因为这种身份上的君臣之别,刘备没有必要再让刘禅也跟着一起结拜,毕竟刘禅已经贵为皇储,什么资源没有?何必还要通过结拜的方式来建立自己的势力呢?作为将来的皇帝,刘禅一声令下,蜀国集团的臣僚们不都得俯首称臣。

因此这种情况下刘备并没有必要让刘禅跟着结拜,而且让他跟着结拜也不是什么好事,完全就是在给自己树立敌人,倘若关兴和张苞成为刘禅的异性兄弟,想必凭着这一身份也能迅速成为蜀国集团的权力核心人物。

可见,刘备不需要也没有必要让刘禅跟着结拜,让关兴和张苞结拜仅仅只是为了团结两人的关系而已。


围炉谈史


很简单的一点

那就是刘禅以后是要做皇帝的。

可能有人会说,皇帝怎么了,刘备最后不也是皇帝吗?没错,刘备是皇帝,但是那是后来的事了,前期刘备是什么?贩履织席,卖草鞋、张飞是屠户,还好一点,最惨的是关羽,改了名当逃犯,大家都是同一起跑线的,刘备只不过有个中山靖王之后的名号而已,所以能够结拜为兄弟。假如刘备是个某个地区的太守刺史之类的,那么绝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随着刘备日益的强大,到了称汉中王时,就算刘备没有刻意,关羽张飞也会首先把刘备当做自己的上司,其次才是大哥,更何况刘备本人是非常想做皇帝的。

到了刘关张的下一代,即刘禅关兴张苞这一代,刘禅不用多说,蜀汉王朝的下一代继承者,本身与关兴张苞的定位就不同,生来就是他俩的领导,所以,在结拜时就没有叫上刘禅。


尚德未央


我们先来看看刘备、关羽、张飞是如何结拜的,当时是黄巾起,幽州太守招兵马买马抵御黄巾军,这时候刘备三人就相遇了,这时候刘备虽然是皇室宗亲,但家道中落,此时只是一个织席贩履的小商贩。

而张飞虽然是一个武夫屠夫,但是他有庄园,颇有家财,而关羽虽然是一个卖枣的大汉,但是他也是一个豪杰,三个人为什么能够走到一起,为什么能够结拜,一方面他们都想做出一番事业,另外一方面,他们的身份地位相差无已。

他们的次序,也是按照年纪来的,就这样,关羽和张飞一直追随着刘备,南征北战,风里来雨里去的,从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到关羽死于公元219年,三人相识了三十五年。

其实按历史来说,他们在投黄巾之前就认识了,那就应该接近四十年了,这个其实与亲兄弟无异了。当刘备进益州的时候,就荆州交给关羽,当刘备称汉中王的时候,关羽被封为前将军,张飞被封右将军,当刘备称帝的时候,张飞被封为车骑将军。

虽然他们没有像誓约那样同年同月同日死,当是三个人的死亡时间也是相差无已的,刘备也为了荆州的丢失和关羽的死,坚持要去伐吴。那我们来看看关兴和张苞又是怎么结拜的。

刘备准备伐吴,需要任命一名先锋,这时候关兴与张苞都要争这个先锋,两个人就互相比箭术,还要继续打斗比武艺,被刘备喝止,说他们兄弟三人结拜,是亲如骨肉,你们两个应该同心协力,为父报仇,怎么在这边争起来呢?

两个人认识到自己错了,然后折箭立誓结拜,其中张苞大关兴一岁,所以是兄长。那我们来看看为什么刘备的儿子刘禅为什么没有参与结拜呢?这里面有几个原因。

第一,刘禅的年纪比较小,这个时候才十四岁,而且不习武术,跟关兴和张苞他们玩不到一块去。

第二,刘禅是太子,是未来的皇帝,而关兴和张苞他们是武将是臣,地位相差太多,不适合结拜,不像刘关张三人当时,大家的身份地位差不多。

第三,两人结拜是为了为父报仇,而此时刘备还在呢,刘禅不好参加吧,而且这个时候刘禅也不在场。


历史简单说


首先,刘关张并没有结拜,不过是关羽年纪比张飞大,张飞称呼关羽为兄长。

其次,关兴张苞因为父亲身亡结拜。如果叫上爹还没死的刘禅,叫刘备会怎么想?

最后,皇储可是要继承皇位的。臣子说到底还是下人,主子能跟下人结拜吗,况且还是最尊贵的主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