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首個數字鄉村研究院,新農人上“網紅班”,是數字鄉村無誤了

成立首個數字鄉村研究院,新農人上“網紅班”,是數字鄉村無誤了

成立首個數字鄉村研究院,新農人上“網紅班”,是數字鄉村無誤了

成立首個數字鄉村研究院,新農人上“網紅班”,是數字鄉村無誤了

說起浙江省德清縣,很多人想到的是莫干山唯美的民宿和動人的風景、古色古香的新市古鎮和能夠體驗趣味農業項目的德清下渚湖。在浙江省這樣一個“美麗鄉村大省”裡,連美麗鄉村之間的競爭似乎也格外激烈,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只是這裡的“標配”。


成立首個數字鄉村研究院,新農人上“網紅班”,是數字鄉村無誤了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許多村莊都想盡辦法揚長避短,德清縣禹越鎮的“全國文明村”三林村就是其中的黑馬之一。他們抓住的機遇,則是數字鄉村戰略的熱潮:這裡有著全國第一個走進村裡的數字鄉村研究院,在鄉村數字化戰略的實踐上走在領先地位。


去年,三林村還把過去的小水塘舊廠房改造成了“一行白鷺上青天”的萬鳥園,發展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服務業,打造了一套休閒觀光體系,吸引了2000多萬元的社會工商資本投資。


成立首個數字鄉村研究院,新農人上“網紅班”,是數字鄉村無誤了


發展的路子這麼多,怎麼三林這村子就選擇了數字化?這還得從三林村自身的情況說起。


三林村位於禹越鎮內,總人口在4000左右,在8700畝的土地總面積裡,耕地面積就佔了65%,農業在這裡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而耕地之中,又有一半都是魚田,12%為河港,故而有了這裡的“水鄉風情”。


成立首個數字鄉村研究院,新農人上“網紅班”,是數字鄉村無誤了


一直以來,三林村都特別注重村莊產業,主要養殖黑魚、青蝦及四大家魚,並且藉助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養殖桑蠶,桑田面積約佔總體土地面積的15%,村裡還有著全禹越鎮最大的蠶絲被生產工廠。


除此之外,還種植水稻、棉花,部分葡萄和枇杷果園規模大,接連成片,前途廣闊。


成立首個數字鄉村研究院,新農人上“網紅班”,是數字鄉村無誤了


農業的發達,卻讓三林村似乎到了發展的“瓶頸”:我們有了這麼好的農業產業和產品,下一步該何去何從?


論建築,因為村裡經濟情況並不差,反倒導致了許多建築已經趨於現代化,脫離了水鄉風情。儘管村子裡不乏一些特色的古橋古道,像新市古鎮那樣的風情在這裡卻已經不可能。


成立首個數字鄉村研究院,新農人上“網紅班”,是數字鄉村無誤了


論產業,這裡的農業已經發展到一個相對固化的程度,人足田足貨足,總不能光靠“種更多的地,養更多的魚”來求下一步發展。


如何讓農產品走出村子,展現在更多人面前?如果傳統的手段效率已經趕不上村莊發展的速度,是不是就該用更加新穎的路子?數字化,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走進了三林村。


成立首個數字鄉村研究院,新農人上“網紅班”,是數字鄉村無誤了


進入數字經濟時代,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成為了鄉村振興“換道超車”的新方向,2019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更是首次提出了數字鄉村戰略,這一切都讓三林村對這個新的發展方向充滿了信心。


成立首個數字鄉村研究院,新農人上“網紅班”,是數字鄉村無誤了


從“數字化黑魚生態養殖示範平臺”到“KiKi的數字花園”,從“數字HOME”到“數字鄉村網紅學院”,從“數字榮譽村民”到“互聯網黨建”,從“數字圖書館”到“互聯網醫療驛站”,三林村不斷嘗試、不斷探索,逐步形成自己的“鄉村智腦”體系。


其實今年四月,三林村就出過兩件“大事”:一是浙江大學數字鄉村研究院正式落地於三林村,二是德清縣以總分第一的成績榮獲“2018年度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先進縣”稱號。


成立首個數字鄉村研究院,新農人上“網紅班”,是數字鄉村無誤了


隨著研究院落地在村裡,三林村正式成為了探索數字鄉村建設新模式的試點之一,從數字化產業、數字化運營、數字化人才、數字化治理、數字化生活、數字化生態六大模塊開始建設,著力打造“數字鄉村第一村”。


聽起來似乎有點懸乎,但是他們做的事情卻是實實在在的。以其中的“數字化人才”為例,他們做的事情,就是建立一套專業的培訓體系和課程,以三林村甚至德清縣裡那些產業做得好的領頭人,回鄉創業的新農人為主要對象,培養出一批“正能量鄉村網紅”。


成立首個數字鄉村研究院,新農人上“網紅班”,是數字鄉村無誤了


現在愛看鄉村直播的人越來越多,不僅是為了選購農作物,更是為了在城市當中給自己找回一份帶點“土味”的淳樸,火遍全網的“華農兄弟”絕對不是個例。


在西瓜視頻網站上,“趕海”主題的視頻平均播放量都達到了好幾百萬,看著漁民在海邊找野味、採扇貝,捉螃蟹,觀眾雖然吃不得,卻也都樂在其中,而這更說明了躋身視頻行業對於鄉村是多麼大的機遇。


成立首個數字鄉村研究院,新農人上“網紅班”,是數字鄉村無誤了


正如9月24日首屆美麗中國田園博覽會上展示的一樣,在2小時的直播裡,主播對著鏡頭相當接地氣地展示了三林村當地的各種農產品,還在直播間裡煮起了鮮美的黑魚。


這條魚可來歷不小,它來自三林村的數字化黑魚生態養殖中心,身上帶有專屬芯片,而這些信息,往後都能夠藉助新一批“鄉人網紅”的宣傳,讓更多的人瞭解到它。


成立首個數字鄉村研究院,新農人上“網紅班”,是數字鄉村無誤了


如果說數字化方式能夠“隔空”抓住年輕人的眼球,那麼三林村的“萬鳥園”則是吸引中老年旅行者的最佳去處。白鷺飛舞,煽動微風打破湖面的平靜,來到這裡的人很難想象到這裡的前身,居然只是一片小魚塘和幾座廢棄的房子。


成立首個數字鄉村研究院,新農人上“網紅班”,是數字鄉村無誤了


2016年,三林村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編制了《德清縣禹越鎮三林村精緻小村的規劃方案》,“白鷺水鄉·國際慢村”的設計理念就此誕生。經過近兩年時間的建設,總投資4000多萬元,佔地400餘畝的“萬鳥園”在去年6月開放。


成立首個數字鄉村研究院,新農人上“網紅班”,是數字鄉村無誤了

萬鳥園總平面圖

原本破舊平凡的村子,變成了風景如畫的景區,規劃公司與外來投資方、經營者共同成立了德清滋農鄉旅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吸引社會工商資本投資2000多萬元。


成立首個數字鄉村研究院,新農人上“網紅班”,是數字鄉村無誤了


以萬鳥園為核心,三林村更發展起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服務業,廢舊工廠被改造成了創業園,農村小屋成了水鄉民宿,閒置廠房變成了精緻的咖啡屋,開張2個多月,已經有10幾家青年創業團隊入駐。


成立首個數字鄉村研究院,新農人上“網紅班”,是數字鄉村無誤了

三林村內民宿

綠水青山固然是金山銀山,但是這樣的轉變需要人去推動,需要根據村莊自身條件,因地制宜選擇發展方向並且不斷探索嘗試。


三林村從一個農業普通,景觀普通,建築普通的平凡鄉村,變身擁有創業基地,AAA級景區和數字鄉村研究院的美麗數字化鄉村,做的並不只是加法,更是翻倍發揮自身價值的“乘法”。


成立首個數字鄉村研究院,新農人上“網紅班”,是數字鄉村無誤了


鄉村建設不要害怕風口,守護村莊資源,揚長避短,才能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讓人與自然的生活共進步。


成立首個數字鄉村研究院,新農人上“網紅班”,是數字鄉村無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