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之礼记第六讲曲礼下第二节:在官言官,在府言府

《礼记》,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十三经之一。是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49篇分属于制度、通论、名堂阴阳、丧服、世子法、祭祀、乐记、吉事等,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汉族哲学思想。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毂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二经;宋明又增加入孟子,于是定型为十三经” ,为士者必读之书。

国学经典之礼记第六讲曲礼下第二节:在官言官,在府言府

礼记·曲礼下:

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天子同姓,谓之"叔父";异姓,谓之"叔舅"。于外,曰"侯";于其国,曰"君"。其在东夷、北狄,西戎、南蛮,虽大曰"子"。于内,自称曰"不穀";于外,自称曰"王老"。庶方小侯,入天子之国,曰"某人";于外,曰"子"。自称曰"孤"。

【注】牧:指的是每州之长。

【译】九州诸侯之首,进入天子的国内称某州为"牧"。同姓的,天子称他为"叔父";非同姓的,称"叔舅"。国外之人称他"侯";国内之人称他"君"。那些在东夷、北狄、西戎、南蛮等地的诸侯,即使土地辽阔,爵位是子爵,称他"子"。在国内自称"不榖";对外自称"王老"。其余众多的小诸侯,进入天子之国称"某国之人";国外之人称他为"子"。自称为"孤"。

天子当依立,诸侯北面而见天子,曰"觐"。天子当宁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曰"朝"。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相见于郤地,曰"会"。诸侯使大夫问于诸侯,曰"聘"。约信,曰"誓"。莅牲,曰"盟"。

【注】依:与"扆"通假,类似屏风之意。

:指的是事先约定见面的时间和地点。郤地:两国的边界之地。:条文、书面的东西。莅牲:面对神灵杀生。

【译】天子站在绣有斧纹的屏风前,诸侯面向北朝见天子称"觐"。天子朝南站在屏风和门之间,诸公面向东,诸侯面向西称"朝"。诸侯和诸侯未到约定的日期和地点相互见面称为"遇"。约定日期在两国之间的空隙地带相互见面称"会"。诸侯派遣大夫相互访问称"聘"。写下商量确定的条文称为"誓"。杀牲饮血以确实信守诺言称"盟"。

国学经典之礼记第六讲曲礼下第二节:在官言官,在府言府

诸侯见天子,曰"臣某侯某"。其与民言,自称曰"寡人",其在凶服,曰"适子孤"。临祭祀,内事曰"孝子某侯某",外事曰"曾孙某侯某"。死曰"薨"。复,曰"某甫复矣"。既葬,见天子,曰"类见",言谥曰"类"。

【注】某:代之具体的国名。:代之具体的诸侯名。寡人:古代君王的谦称,表示言语少、学识浅之意。某甫:代之诸侯的字。言谥曰"类":指的是让天子给将要入葬的人请谥号,因为它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德行,所以称为"类"。

【译】诸侯朝见天子称"臣某侯某"。同人民说话自称"寡人",若在服丧期内见国外的宾客,就称"适子孤"。主持祭祀时在宗庙内自称"孝子某侯某",外事称"曾孙某侯某"。诸侯死,称为"薨"。招魂时用"字"不用"名"。继位的诸侯行过葬礼后朝见天子,称为"类见";为父请谥也称为"类"。

诸侯使人使于诸侯,使者自称曰"寡君之老"。天子穆穆,诸侯皇皇,大夫济济,士跄跄,庶人僬僬。

【注】穆穆:威严的样子。济:庄重的样子。跄跄:走路有节奏的样子。僬僬:匆忙紧张的样子。

【译】诸侯派士人聘于诸侯,那个使者自称为"寡君之老"。天子的仪容应显出威严的样子,诸侯的仪容应显赫盛大,大夫的样子应整齐庄重,士人走路的样子应有节奏,庶人的样子应匆忙急促。

国学经典之礼记第六讲曲礼下第二节:在官言官,在府言府

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夫人自称于天子,曰"老妇";自称于诸侯,曰"寡小君";自称于其君,曰"小童"。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子于父母,则自名也。

【注】自世妇以下:指的是世妇下面的妻、妾。

【译】天子的配偶称"后",诸侯的配偶称"夫人",大夫的配偶称"孺人",士的配偶称"妇人",庶人的配偶称"妻"。公、侯有夫人、世妇、妻、妾。公侯夫人对天子自称"老妇";对诸侯自称为"寡小君";对自己国君自称为"小童"。从世妇往下,都自称为"婢子"。子女在父母面前,称自己的名字。

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自称曰"陪臣某";于外曰"子",于其国,曰"寡君之老"。使者自称曰"某"。

【注】某:代指特定的国家。:指代具体的臣子。:别国之意。其国

:本国之意。

【译】各诸侯国的大夫,进入天子国内称"某士";自称"陪臣某";国外人称他"子",国中之人对国外人说话,称他"寡君之老"。出使之人自称"某"。

国学经典之礼记第六讲曲礼下第二节:在官言官,在府言府

天子不言出,诸侯不生名。君子不亲恶。诸侯失地,名;灭同姓,名。为人臣之礼:不显谏。三谏而不听,则逃之。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

【注】天子不言出:天子以天下为家,天子出行某地,要说"居某地"。诸侯不生名:指的是诸侯在世之时,史书上记录时,不能直呼其名,要称其爵位。:指有罪恶的人。失地:失去自己的国土。:史书记载时,要记录他的真名。同姓:指的是同姓国。不显谏:出于礼仪,不当众指责之意。:离开之意。

【译】天子出奔,史书不用"出"字。诸侯生前史书不称其名。君子不原谅作恶的天子和诸侯;诸侯失掉自己的国土,史书也直称其名;或残害同胞,史书也直称其名。作为人臣的礼仪:不当众指责国君。数次劝谏仍不听从,就要离开国君而去。子女侍奉双亲,数次劝说仍不听从,就大声哭泣,听任他们。

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注】医不三世:行医不到三代,指的是没有丰富经验的医生。

【译】国君有病,服药时侍臣先尝。双亲有病,服药时子女先尝。如不是医术精通、经验丰富的医生,不要服用他的药。

国学经典之礼记第六讲曲礼下第二节:在官言官,在府言府

儗人必于其伦。问天子之年,对曰:"闻之,始服衣若干尺矣。"问国君之年,长,曰:"能从宗庙社稷之事矣。"幼,曰:"未能从宗庙社稷之事也。"问大夫之子,长,曰:"能御矣。"幼,曰:"未能御也。"问士之子,长,曰:"能典谒矣";幼,曰:"未能典谒也。"问庶人之子,长,曰:"能负薪矣。"幼,曰:"未能负薪也。"

【注:身份地位之意。始服:开始穿着之意。典谒:主持宴请宾客之事。

【译】形容一个人必须符合那个人的身份地位。问天子的年龄,回答说:"听说开始穿多长的衣服了。"问国君的年龄,如果年长,回答说:"能主持宗庙社稷的事情了。"年幼,则回答说:"不能主持宗庙社稷的事情。"问大夫的儿子,年长,回答说:"能驾驭车马了。"年幼,则回答说:"不能驾驭车马。"问士的儿子,如果年长,回答说:"能替客人传话了。"年幼,则回答说:"不能替客人传话。"问庶人的儿子,年长,回答说:"能负薪了。"年幼,则回答说:"不能负薪。"

问国君之富,数地以对,山泽之所出。问大夫之富,曰:"有宰食力,祭器衣服不假。"问士之富,以车数对。问庶人之富,数畜以对。

【注】宰:同"采",指的是封地。:借。

【译】问国君的财富先计算国土,然后说山泽的出产。问大夫的财富,说:"有封地供给衣食,祭器、祭服不用借。"问士的财富,可答车数多少。问庶人的财富,可答牲畜的数目。

国学经典之礼记第六讲曲礼下第二节:在官言官,在府言府

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遍。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岁遍。大夫祭五祀,岁遍。士祭其先。

【注】五祀:指的是对五种神灵的祭祀。岁遍:一年祭祀一次。方祀:祭祀国家所在的方位。:祖先之意。

【译】天子祭天地之神,祭四方之神,祭山川之神,祭五祀之神,一年内祭祀一次。诸侯在封国内遥祭四方之神,祭山川、五祀之神,一年内祭遍。大夫祭五祀之神,一年之内祭遍。士人祭祀自己的祖先。

凡祭,有其废之,莫敢举也;有其举之,莫敢废也。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

【注】举:再次举行之意。非其所祭:不是自己应该祭祀的神灵。

【译】凡是祭祀,有废止的,不敢再次举行;有的要举行,不能废止。不应该祭的而祭是无节制的祭祀,称为"淫祀"。这种祭祀不会降福。

国学经典之礼记第六讲曲礼下第二节:在官言官,在府言府

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

【注】牺:指毛色纯的。:选择之意。支子:指的是嫡长子以下的众子,包括妾所生的儿子。宗子:指嫡长子。

【译】天子祭祀用纯毛色的祭牛,诸侯要用特别喂养的祭牛,大夫则选择普通的牛,士人只用羊、猪。庶出的子孙不能主持祭祀,祭祀必须告诉嫡长子。

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刚鬣(liè)",豚曰"腯(tú)肥",羊曰"柔毛",鸡曰"翰音",犬曰"羹献",雉曰"疏趾",兔曰"明视";脯曰"尹祭",槁鱼曰"商祭",鲜鱼曰"脡(tǐng)祭";水曰"清涤",酒曰"清酌";黍曰"芗合,"粱曰"芗萁",稷曰:"明粢(zī)",稻曰"嘉蔬";韭曰"丰本",盐曰"咸鹾(cuó)";玉曰"嘉玉",币曰"量币"。

【注】槁鱼:指的是干鱼。

【译】祭宗庙的礼有特殊礼号:牛称为"一元大武",猪称为"刚鬣",豚称为"腯肥",羊称为"柔毛",鸡称为"翰音",狗称为"羹献",雉称为"疏趾",兔称为"明视";干肉称为"尹祭",干鱼称为"商祭",鲜鱼称为"艇祭";水称为"清涤",酒称为"清酌";黍称为"芗合",粱称为"芗萁",稷称为"明粢",稻称为"嘉蔬";韭称为"丰本",盐称为"咸鹾";玉称为"嘉玉",币称为"量币"。

国学经典之礼记第六讲曲礼下第二节:在官言官,在府言府

天子死称为"崩",诸侯死称为"薨",大夫死称为"卒",士死称为"不禄",庶人称为"死"。在床曰"尸",在棺曰"柩"。

【译】天子死称为"崩",诸侯死称为"薨",大夫死称为"卒",士死称为"不禄",庶人称为"死"。死人在床称为"尸",已在棺内称为"柩"。

羽鸟曰"降",四足曰"渍"。死寇曰"兵"。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父曰"皇考",母曰"皇妣",夫曰"皇辟"。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寿考曰"卒",短折曰"不禄"。

【注】寿考:正常的老死。短折:夭折而亡。

【译】飞禽的死叫做"降",走兽的死叫做"渍"。死于敌寇的人叫做"兵"。祭祀时,祖父称"皇祖考",祖母称"皇祖妣",父亲称"皇考",母亲称"皇妣",夫人称"皇辟"。活着时称"父"、称"母"、称"妻";死后称"考"、称"妣"、称"嫔"。寿终老死的叫做"卒",年少夭折的叫做"不禄"。

国学经典之礼记第六讲曲礼下第二节:在官言官,在府言府

天子视不上于袷,不下于带。国君绥视。大夫衡视。士视五步。凡视,上于面则敖,下于带则忧,倾则奸。

【注】袷:与"借"同音,指的是衣领。绥视:视线向下。衡视:目光平视。:拘谨。:歪着脑袋斜视。

【译】瞻视天子,视线不能高于衣领,不低于系在衣服外面的长带子。瞻视国君,视线稍向下。瞻视大夫,可视线平直面对面。士人,视线可及五步左右。凡是注视对方,视线超过面部就显得傲慢,低于对方腰部就显得不自然,斜眼看,显得心术不正。

君命,大夫与士肄。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朝言不及犬马。

【注】肄:研习之意。

【译】

国君有命令,大夫与士应研习。在版图文书之处应讨论版图文书;在宝藏财帛处应讨论宝藏财帛;在车马甲兵处应讨论车马甲兵;在君臣议事之处,应讨论政事施为。讨论政事不可涉及犬马之类。

国学经典之礼记第六讲曲礼下第二节:在官言官,在府言府

辍朝而顾,不有异事,必有异虑。故"辍朝而顾",君子谓之固。在朝言礼,问礼对以礼。

【注】:无理的样子。

【译】中止朝见,各自散归时,回头看望,没有题外之事,一定有不正当的念头。所以"辍朝而顾",君子视之为粗鲁无礼。朝廷上到处讲礼,问话有礼,答话也要有礼。

大飨不问卜,不饶富。凡挚,天子鬯(chàng),诸侯圭,卿羔,大夫雁,士雉,庶人之挚匹;童子委挚而退。

【注】大飨:国君宴请诸侯。不问卜:飨礼用在祭祀时是需要占卜的,在天子宴请时,不用占卜。不饶富:不再增加已经备好的礼物。:古人见面时拿的礼物。:与"唱"同音,是酒的一种。:家养的鸭子。委挚:放下礼物之意。

【译】大飨之礼,不用卜定日期,礼数完备,不用增益。凡是礼品,天子用酒,诸侯用圭,卿用羔羊,大夫用雁,士人用雉,庶人用鸭子。童子放下礼物就可以走。

国学经典之礼记第六讲曲礼下第二节:在官言官,在府言府

野外军中无挚,以缨,拾,矢,可也。妇人之挚,椇榛、脯修、枣栗。纳女于天子,曰备百姓;于国君,曰备酒浆;于大夫,曰备扫洒。

【注】缨:指的是马缨。:射箭时套在胳膊上的臂套。:与"举"同音,一种味甜的干果。

脯、脩:都是指的干肉。纳女于天子:送女子嫁给天子之意。备百姓:同"备酒浆"、"备扫洒",都是谦词。

【译】野外军中找不到礼品,用缨、拾、矢也行。用于妇女们的礼物,有椇、榛子、肉干、枣、栗子。送女子嫁给天子称为"备百姓"。到国君那儿称为"备酒浆",到大夫那儿称为"备扫洒"。

国学经典之礼记第六讲曲礼下第二节:在官言官,在府言府

礼记·曲礼下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