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票降到“白菜价”也要飞?航空公司:其实比你想象得更赚钱

最近有网友反映,在某旅行平台上预订的3月4日、5日两天,从深圳出发前往成都的部分航班,机票价格居然只有5元。热搜一出,立刻引来不少网友抢购白菜价的机票。随后,该平台发布声明称,“2月29日下午15:00,我司机票平台出现深圳至成都5元机票展示。经自查,该价格是由于系统故障,出现5元的错误报价,目前系统已进行修复,且该问题已得到解决。”除此之外,该平台还表示,对于已经预订成功并仍计划出行的用户,公司愿意承担损失,保证用户既定行程。

机票降到“白菜价”也要飞?航空公司:其实比你想象得更赚钱

事情解决得够快也够顺利,本以为只是闹了一场乌龙,但仍有不少网友表示,受到疫情的影响,国内各大航空公司的机票价格“大跳水”,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

就拿上述平台来说,除了这次的乌龙价格,该平台3月初由北京、上海等城市出发的航班,也都出现了1折左右的“白菜价”。北京、上海至广州、深圳等热门航线,票价大多数也是以2折左右为主。其他日期和航班的票价,大部分也都只有几十元到一两百元不等。

据了解,这种现象也频频出现在其他旅行平台和航空公司身上。某航空公司近日就推出了广州、长沙、杭州、西安、哈尔滨等地出发的国内航班机票促销活动,共涉及22条航线,机票最低0.5折。其中,广州至重庆的机票最低价只要80元,广州至成都的机票最低价150元。

有网友称,“能赶上这种白菜价,即使落地喜提14天隔离也值了”,还有网友感叹,“居然能等到坐飞机比打车还便宜的这一天”。

机票降到“白菜价”也要飞?航空公司:其实比你想象得更赚钱

白菜价也要飞?

机票价格都降到这个地步了,为什么航空公司还执意要飞这一趟航班呢?航空公司能回本吗?这里面就牵扯到不少原因。

摊销成本

一方面,由于航空公司购买一架飞机的成本太高,所以这个成本是要摊到未来十年里摊销的。因此,这段时间不管你飞了几趟航班,摊销成本都摆在那里。某航司董事长表示,现在基本没有能赚钱的航线了,就连收回全成本都很难,飞一个小时至少要亏两三万。但是如果不飞,飞机趴在地上也是要承担固定成本的,停场费都是小事,但是飞机的租金、折旧、员工工资这些成本却是巨大的,所以现在是“不得不飞起来”。通俗点说,就是能少亏点是一点,尤其对于一些比较小的航空公司而言。

完成飞行指标

另一方面,航空公司的机长、空乘这些一线核心岗位,都是有指定飞行指标的。每个时间段内,机组人员都需要完成指定的飞行数量。有些机长为了保证飞行证件的有效性,维持良好的飞行水平,每个月也要保证一定的有效飞行时间。

维持消费习惯

虽然白菜价的机票很难覆盖成本,但现在航空公司不能只看眼前,忽略了长远利益。某航司工作人员无奈地感叹,“即便现在飞行的航班在亏损,但在疫情期间,航空公司依然要给旅客留下良好印象,维持住旅客的消费习惯。不然等到市场回暖后,会有市场占有率下降的风险,到时候航空公司将面临更大的损失,此时此举,算是为了航空公司未来的发展考虑。”

只有单程航班白菜价?

虽然白菜价的机票满天飞,但是如果你细心点会发现,基本只有单程航班的机票价格会特别便宜。比如从深圳到成都,单程机票最低只要 100 元,但从成都到深圳,机票就要 500 元以上了。

这是因为一般航空公司执行某条往返航线的飞机都相对固定,就以深圳和成都来举例,成都出港的航班需求量大,价格肯定会更高。但是深圳返回成都的需求量比较小,航空公司就不得不推出“白菜价”吸引旅客,保证飞机在尽可能减少亏损的情况下返回成都。一旦飞机不能按时飞回,就要面临机场停机位不足,或是需要支付额外停场费等问题。

航空公司到底亏了多少?

说了这么多,航空公司究竟亏损有多大?真的比我们想象得还严重吗?

其实不然,众所周知飞机的收入主要靠客运、货运和邮运组成。目前,疫情对航空公司的影响主要在客运方面。货运方面受疫情影响,陆运的时间变长,航运就更突显出高效性。再加上现在不少航空公司在客运的同时,都能照常承接腹仓运输需求,这也抵消了一部分飞行成本。有些航空公司甚至会加大全货机运力投放,提升货运增长点,所以货运这方面的收入还是有保障的。

即便如此,疫情给民航业带来的损失也相当大,白菜价的机票不是长远之计,航空公司不得不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客座率,甚至还有些航空公司做起了餐饮生鲜和电商。据悉,国际航协正与世界各地的航空监管机构联络协商,希望在疫情期间,立即暂停实施2020年航班时刻管理规则。同时,民航业也开始采取降低航司用油成本和起降费等减费、补贴政策。希望在疫情过后,民航业的损失能够降到最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