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姓氏之「李」姓



中華姓氏之「李」姓

中華姓氏之「李」姓

“李”是會意字,從上圖中很容易看出,篆書中上面是“木”,下面是“子”,“子”是小孩子的樣子,大樹下的小孩子就像大樹結出的果實。

“李”的本義是李樹或李子,是一種樹木的名字,果實稱“李子”,熟時呈黃色或紫紅色,口味甘甜。

中華姓氏之「李」姓

〖李姓起源與來歷〗

中國大陸李姓人口多達9500餘萬,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9%.

李氏,源於贏姓顓頊(zhuanxu一聲)帝的重孫,東夷部落的首領皋陶,是李姓人家的先祖。當時,他任堯帝的理官(相當於現在的法官),以“理”為姓,他的後裔理利貞逃到今河南境內,依靠樹上的果實(當時稱木子)充飢活命。由此“指樹為姓”改為李姓,定居苦縣,所以苦縣是李氏的發源地,即今天的河南省鹿邑縣境內。還有兩種來源一種是他族改姓,一種是其他姓改李氏。

一說 “隴西”,是李氏的發源地,在今甘肅境內。

在中國歷史上,李姓稱帝王者多達60餘人,先後建立有: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後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順等政權。

朝鮮、韓國、東南亞、歐美都有李姓。

中華姓氏之「李」姓

〖得姓始祖〗

李姓出自嬴姓,顓頊的後代皋陶,在堯舜時擔任掌管刑獄的理官,他的子孫世襲了“大理”職務,並以官為姓,稱為“理氏”。商代末年,皋陶後代理徵因辦案公正,得罪了紂王,被暴君無故處死,其妻帶著兒子利貞逃難,一路上以木子為食才得以活命。

為了不忘這段蒙難的歷史,利貞的母親決定將“理”姓改為“木子”構成的“李”姓。李利貞從而就成了李姓的得姓始祖。

中華姓氏之「李」姓

〖歷史上李姓名人〗

1.李 耳:又名老聃(dian)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學家,道家的創始人。他認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出"一陰一陽為之道"的辯證法和"天人合一"的系統論。

2.李 冰:戰國時期蜀太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馳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為國家農業生產、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貢獻,被後世奉為川神。

3.李世民:唐太宗,初始以"玄武門事變"取得政權,後製定了一些對社會發展較為有利的措施,創造了"從諫如流,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貞觀盛世。

4.李 白: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他在中國文學史上佔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作有《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靜夜思》等。人稱"詩仙"。

5.李 廣:西漢時人,曾歷仕文、景、武帝三朝。多次參加反擊匈奴的戰爭,作戰70餘次,以勇敢善戰著稱。在任右北平太守時,匈奴數年不敢攻擾,稱之為"飛將軍"。

6.李清照:南宋女詞人。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

還有明代思想家李贄,先秦水利家李冰,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一代闖王李自成,外交辱國、洋務坎坷的李鴻章,中共早期領導人李大釗,地質學家李四光。

中華姓氏之「李」姓

〖小知識〗

關於“桃李”的典故

據漢朝《韓詩外傳》記載:“魏文侯之時,子質仕而獲罪焉,去而北遊。簡主曰:‘……夫春樹桃李,夏得蔭其下,秋得食其實;春樹蒺藜,夏不得采其葉,秋得刺焉。由此觀之,在所樹也。今子所樹非其人也,故君子先擇而後種也’。”

這段話的大意是:春秋時,魏國有個叫子質的大臣,他得勢時曾保薦過很多的人。後丟官隻身跑到北京,見到一個叫簡子的人,向他發牢騷,埋怨自己過去培養的人在他危難時不肯幫助他。簡子聽後笑著對子質說:春天種了桃樹和李樹,到夏天可在樹下納涼休息,秋天還可吃到可口的果實。可是,如果你春天種的是蒺藜,到夏天就不能利用它的葉子,而秋天它長出來的刺反倒要扎傷人。你過去培養、提拔的人都是些不值得保薦的人。所以君子培養人才,就像種樹一樣,應先選好對象,然後再培植啊!


(高鵬程 整理 20200.02.29)


中華姓氏之「李」姓

高鵬程,男,1966年出生,臨沂高新區湖西崖東社區人,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臨沂師範學校畢業,現為臨沂河北小學書法教師,原臨沂市象棋協會副主席、臨沂高新區書協副主席。著有《舒同書法(楷)技法精解》、《舒同書法(行)技法精解》等。愛好廣泛,喜歡文學,尤其擅寫舒同體書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