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灯红酒绿的上海并不是你看到那样,实际上污垢横流,臭气熏天

1935年9月,重庆下了一场暴雨,导致低洼地带汪洋一片,排水系统彻底瘫痪,大水裹挟着阴沟里的垃圾冲进市民的屋里,一排排民房轰然倒塌…… 这场暴雨究竟害死了多少人,未见统计,但是根据当时的报道记载,有几千个家庭的住宅因此毁掉,很多人无家可归。由此可见,那时的民房质量堪忧,公共排水系统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

民国灯红酒绿的上海并不是你看到那样,实际上污垢横流,臭气熏天

​两年后,全面抗战打响,重庆成为“陪都”。一个美国记者到重庆采访,顺便调查了一下公共设施,惊讶地发现,这个城市根本没有西方城市常见的那些四通八达的地下管道(除了自来水管道),雨水和生活污水只能从街道两旁的阴沟里流走。而这些阴沟几乎不存在高度差,阴沟里的废水很难流动,慢慢地就渗入地下,时间长了,污泥和垃圾在里面积淀得越来越厚,阴沟自然就堵塞了,需要专门雇人清理。处在战争旋涡中的国民政府财政紧张,又不愿意拿钱来做这种小事,以至于阴沟渐渐淤平,完全成了摆设。雨水无处可去,只好在街道上汇集,小雨可行船,大雨可看海,暴雨一来,水深三尺,房屋自然也就纷纷倒塌。

民国灯红酒绿的上海并不是你看到那样,实际上污垢横流,臭气熏天

​不光是重庆,近代中国所有的大城市都缺乏有效的排水系统,同时也都不具备良好的公共卫生条件。《竹枝词》里说北京—街道两旁的阴沟堵塞了,污水流不出去,从石板的夹缝里涌出地面,马蹄踏在暗红色的人粪尿上,一步一滑;说天津—护城河都淤塞了,里面的水成了死水和臭水,过往的行人都捂着鼻子。包括电影里灯红酒绿的上海滩,除了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好一些,上海南市、老城和闸北都是“臭秽之气,泥泞之途”,市民又不顾公益,将自家垃圾倒在别人家门前,粪缸置于通衢之旁,浊气熏蒸,疠疫横生,既碍于卫生,又碍于交通。

民国灯红酒绿的上海并不是你看到那样,实际上污垢横流,臭气熏天

​二线城市也不容乐观。武汉缺乏水道设施,污水遍地横溢,空气污浊,严重影响了市民健康。青岛里院居民,多系杂住,对于清洁卫生及公共安全多不讲求,常有疾病传染。苏州和杭州倒是河道纵横,排水便利,但是卫生极差:由于人口稠密,地皮紧张,绝大多数家庭不盖厕所,全用马桶代替,早上起来,主妇们提着一只只红漆马桶来到河边,麻利地倒掉里面积存的秽物。所以民国时定居苏州多年的费孝通先生说:“天下再也没有比苏州城里的水道更脏的了。”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李开周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