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時做好這3件事,35歲時才會活得更從容


25歲時做好這3件事,35歲時才會活得更從容

25歲時做好這3件事,35歲時才會活得更從容

文 / 源源


如果你問一個35歲的中年人,一個人到35歲時大致會經歷什麼?他多半會告訴你:

“職業發展遭遇瓶頸期,想要有新的突破很難;

想換新工作,卻發現大多數崗位的年齡都限制在35歲以內;

感情生活平淡無奇,育兒生涯卻跌宕起伏、雞飛狗跳;

身體狀況大不如前,即便往保溫杯裡泡枸杞,也難有改善;

更可怕的是,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面臨被裁員,被失業,而這個時候的自己偏偏上有老,下有小……”

總之,35歲以後的人生之路,每一步都走得好辛苦!

有人說:“你所有的命運,其實都藏在你10年前的選擇裡。”想要在35歲時更加從容不迫,25歲的你,可以努力做好3件事。

01

定一個儘可能高一點兒的目標,併為之努力奮鬥

朋友X,畢業於某省的一個三類師範院校。對於他們那個學校的大多數畢業生來說,畢業後大多是去一些地縣級市做一名中小學教師。即便是去一線城市發展,也多半是去公司做職員。

然而X偏偏不信邪,她從小就嚮往北京,高考時沒能如願考上北京的大學,一直憋著勁兒想在大學畢業以後去北京找工作。

於是,當別人都忙著回老家或去外省聯繫工作單位時,她卻天天泡在網上搜北京的招聘信息。

她的目標是非常明確的:要去北京,並且要聯繫一所北京的公立學校,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解決戶口和編制的問題。

在很多旁觀者看來,這目標簡直是天方夜譚,無法實現。然而無知者無畏,一直堅持投簡歷的X,在無數簡歷石沉大海之後,終於收到了北京一個郊區的一所學校的面試。

“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

之後,由於她在面試的過程中表現非常出色,學校非常滿意,決定以山區缺教師的名義向人事局申請特批,就這樣,看似密不透風的北京城,到底是給她留了一條縫,讓她擠了進來。幾年之後,工作表現優異的她又通過自己的努力調動到了城裡的一所中學,繼續她所熱愛的教師事業。

25歲時做好這3件事,35歲時才會活得更從容

陶傑在《殺鵪鶉的少女》這本書裡,寫過這樣一段話:

“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什麼時候出國讀書、什麼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何時選定了對象而戀愛、什麼時候結婚,其實都是命運的鉅變。只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眼見風雲千檣,你作出抉擇的那一日,在日記上,相當的沉悶和平凡,當時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我們不僅要看得清,更要看得遠。

02

認真打磨一項專業技能

第三季《中餐廳》讓大家關注到一個“溫潤如玉”的大廚林述巍。

25歲時做好這3件事,35歲時才會活得更從容

作為一名廚師,林述巍有著頂級的專業能力:他是成都某五星級酒店的廚房運營總監,G20峰會主廚,世界旅遊大會主廚。

可以說,他是真正的“國宴廚師”。

然而,這樣一個令人豔羨的明星大廚,曾經只是一個15歲就輟學的幫廚。

由於家境不好,15歲的他放棄了繼續求學,去一家酒店的後廚找了一份工作。

最初,他每天的任務是從倉庫裡找到廚師需要的調味料,然後用一個小推車推到廚房。

這樣一個既繁重又枯燥的工作,卻讓林述巍收穫良多,他說:

“這工作我做了一年,通過這個工作我認識了幾乎所有調味料的特性。不同的品牌,不同的味道,不同的用法。對我以後做菜很有幫助。”

之後,他向大廚偷師,偷偷看大廚看過的報紙,然後,把上面的食譜剪下來,做成簡報,仔細研究。

每個月,他都會從微薄的收入裡拿出一部分作為學習經費,買雜誌、食譜,瞭解最新的行業資訊。

當他接觸到“做菜”這個核心環節時,他常常泡在廚房試菜直到深夜。

之後,他又拿出每個月一半的工資報班上課,學英語、電腦、書法甚至是網球。

博學多才的他,最終成為酒店的行政總廚。

有人說:“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能力。”其實,無論在哪個年代,只要有一技之長,一個人就不用擔心有一天走投無路。因為它會成為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成為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源泉。

03

開始存錢,並堅持下去

《金格格理財逆襲記》這本書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叫金格格的女孩,中專畢業以後,來到一座城市打拼。最初,她在一個雜誌社打雜,一個月有2000元的收入,但是有一天,公司裁員,她非常被動地失業了。

恰好在那時,她的男朋友也跟她提出了分手,山窮水盡的她,手裡只有雜誌社清算給她的800元工資。然而,在經過一家銀行時,她委託銀行的理財顧問幫她買了一份基金,並決定從那個月開始,每個月定投800元。

之後,身無分文的她給大樓打掃衛生,撿廢品賣破爛,發傳單……只要是合理合法的賺錢機會,她都不會放過。開源的同時,她還努力節流,不浪費每一分錢,因為她認為:

“在你什麼都沒有的時候,摳是攢下錢的第一步。”

一邊努力奮鬥,一邊努力攢錢投資的她,最終成為金牌教師,並坐擁48套房產,不僅實現了財務自由,還收穫了一份真愛。

前一段時間,一個叫咲的日本女孩受到很多網友的關注。年僅33歲的她,通過省錢買房,實現了財務自由,之後,她不再過上班族的生活,而是做起了自己喜歡的擼貓咖啡館。

25歲時做好這3件事,35歲時才會活得更從容

存錢開始得越早越好。有人算了這樣一筆賬:

如果一個人她從20歲開始存錢,每個月存500塊(就是一年存6000塊),一直存到她40歲(存錢20年),按照12%左右的年利率,那麼到50歲的時候,她就會有150多萬。

如果另外一個人晚她10年開始存錢,30歲開始每個月同樣存500塊,按照相同的存錢時間20年,相同的利率,到50歲,就只有48萬而已。

古巴比倫最有錢的人阿卡德年輕時向一個有錢人請教致富的秘訣,那個人告訴他的第一個秘訣就是:

“財富就像樹一樣,從一粒微小的種子開始成長,第一筆你存下來的錢就是你財富成長的種籽,不管你賺的多麼少,你一定要存下1/10。”

《財務自由之路,7年內掙到你的第一個1000萬》的作者博多舍費爾也一直強調:“是儲蓄而非收入,使你變得富有。

如果我們能在年輕時就開始存錢,那麼,當我們身處危機重重的中年時期時,才有更大的底氣去對抗失業、疾病以及生兒育女所帶來的種種經濟困擾。至於人人嚮往的財務自由,也要早早準備才能實現。

非洲的女作家Dambisa Moyo曾說:“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對於一個人來說,如果能在25歲時就能做到樹立高遠的目標,認真打磨一項專業技能,並開始堅持存錢,那麼,一定不要等到35歲再做。

25歲時做好這3件事,35歲時才會活得更從容

25歲時做好這3件事,35歲時才會活得更從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