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公司在招聘员工时动辄非985或211毕业生不要,这合理吗?

一缕正义的光芒


非常合理,每个企业都在争夺人才,人才代表着企业竞争力,以及后期的发展。


彪悍的人生也需要解释


企业的根本目的是盈利。因此,企业所有的行动,肯定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企业之所以在招聘员工的时候,非985或211不要,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这些学校出来的人,整体优秀率更高

并不是所有985或者211出来的学生,都是优秀的学生,但是不可否认,这些学校出来的人,整体优秀率更高。特别是在一些理科岗位,对学校的要求更高。比如,自动化研究,计算机等。这些学校出来的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要比第一层级院校的学生普遍要高。因为院校级别越高,教学的复杂程度就越高。比如,一个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如果去了北大,可能都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最终连毕业都毕业不了。

我这里说的整体优秀率,指的是学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智商等方面的优秀程度。

所以,有能力的企业,肯定更愿意到985/211的学校去招聘。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企业要招一群1米8的人,有些院校的平均身高是1米75,有些院校的平均身高是1米78,那如果这个企业要招到合适的人,它肯定会到平均身高是1米78的院校去招聘。

第二,这些学校的学生成才概率更大

其实,一个是否优秀,跟他的很多方面都有关系。但是,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往往会决定他以后发展的高度。

985/211院校的学生,由于所处的院校都是优势院校,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外面更多的实践机会。比如,国外一些世界500强企业,他们会跟985/211院校合作,给该学校的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这些学生,在这些世界500强企业实践之后,就把这些经历变成了他们的人生经验,这对他们后期融入职场会有很大的帮助!

很多学校去做校园招聘的时候,都会问学生:平时在学校会做哪些社会实践,其实,就是想看看学生后期融入企业的速度。如果这个学生有世界500强的经历,那对他后期进入企业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也会帮助他们快速成长起来。

第三,这些院校的学生的一些素质更加优秀

这些院校的学生,有一些素质和能力是更加优秀的:

1、学习能力

这是毫无疑问的。能考上985/211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肯定是很强的。因此,他们能够快速学习到很多知识,从而能够运用到工作上。对企业来说,也会非常看重这方面的能力。因为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刚进入职场,如果知识掌握不够,学习能力不强,是很难快速成长起来的。

2、创新能力

现在很多985/211院校,都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首先体现在思维的创新上。这些院校的学生,更擅长去发现问题,从而不断创新。

3、已有成果

985/211院校的学生,经常会参加一些技术活动,甚至有些学生,已经能够在一些国际杂志上发表论文,这些已有成果,也是企业看重的。


其实,对于企业来说,他们只会招聘适合自己企业的人才,非985/211院校不要,只是每个企业的价值观所致。我觉得,就算是大专院校,也一样会有很优秀的学生。后期大家走上社会之后,大专院校的学生也有很多成才的。因此,在这里,我呼吁企业也应该给非985/211院校的学生一些机会。同时,我想说的是,一个人的成功,不要寄望于进入哪家企业,而是你自己要快速成长起来,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刘仕祥演讲思维课


无可厚非,当然有道理。分别供、需两方面来看:

一、从供方来看

1、985/211毕业生是稀缺资源。

毕业生每年看似很多,到时真正的985/211毕业生是非常少的,学校就100来所,而中国大中专学校2000多所,占比一目了然,优质资源自然被抢。

比如,西安交通大学为例,每年本科生四千多人,真正就业的不足百分之二十,除去淘汰的百分之十,其余百分之七十以上都会保研考研,到时每年去招聘的企业有4000多家,真正能签约走的也就是四五百人,为了抢到优质学生,还是要去争取。

2、名校成才率更高。

名校国家投入的各种资源,有好的生源,好的老师,科研条件等,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普遍高很多,起点高,学习环境好,人不会差的。他们普遍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善于思辨、有清晰的发展目标等。

比如,每年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大佬们饭局受到网友的关注,被疯传的大佬饭桌前合影,二十几人,九成都是重点大学或者名校毕业的,从这个人员分布,也可以看出名校毕业生更容易冒泡成功。

二、从需求方来看

1、竞争激烈、产业升级,更需牛人。

现在越来越强调个体价值和突破能力,尤其是互联网行业,一名优秀的程序员是一般程序员绩效的数十倍,更会愿意向行业领袖人物倾斜资源。

比如,都流行三个人干五个人的活给四个人的工资,就是这个道理,找牛人效率产出更高。

2、扩招下的人员水平下滑,满足不了要求。

现在毕业生水平参差不齐,大学开始进入大众教育阶段,而不是过往的精英教育,所以不能满足需要,自然拔高要求,优中选优了。

比如,过往上大学都是万里挑一,现在只要是参加了高考,基本都可以读大学大专。扩招后,一些学校降分录取,否则招不满,所以生源水平下降很厉害。

作为企业用人方,都想把钱花在刀刃上,用同样的支出找最好的人。

企业为增强竞争力,也要培养自己子弟兵,这样避免不了,开始重视校园招人的标准。

这一系列原因,推着企业提高用人要求,而不是随波逐流。


欢迎关注@HR那些事儿 分享干货,陪伴你的职业发展。

HR那些事儿


如果一个求职者还在到处问“这合理吗?那合理吗?”说明职场心态还不够成熟。职场就是市场,存在即合理,人家不违法不违规,也不公开“歧视”,这是人家的权利啊。反正招聘是双向选择,他不要你,你可以不要他啊。问题是你值多少钱,你心里没点数?

你肯定说,这家企业不给我们一样的进门机会,如果赛跑,我也许比985和211的跑得快?人家企业凭什么信你的这个“也许”呢?再说,你自己不看看,你现在的本科生,已经扩招到什么程度了吗?本科生今天就接近1000万了,贬值了,兄弟,自己心里没点数吗?

二十年前,考个本科,那真是千里挑一,都是人精才能考上。现在的一本二本三本,基本上都能上了吧。大水漫灌,本科生还值钱吗?好企业就这么多,吸纳人才就这么多,你乌央乌央地一千万人,都想去好企业,人家凭什么不“筛”一遍呀。你去买苹果,还挑个头大的、果皮红润的呢?

第一,作为成熟的职场人,首先觉得这些企业做的对。只要985和211毕业生,这是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招聘策略。与其“错过”你这位普通毕业生,也不愿意花几十万给几千人普校生招聘机会,这要浪费多少招聘成本啊。还不如“优中选优”呢,节约物力财力人力。

第二,高考是干什么吃的?这是世界上最残酷、但也最公平的考试,没有之一。你泄露道题,就被抓。你迟到30分钟就是耽误一辈子,你怪谁?你进考场,都是武警站岗。你还想怎么样?这够公平了吧?农村孩子也能考进清北,也能去美国留学,也能改变命运,你还想怎么呢?人家辛辛苦苦考上985和211,人家流出多少汗水?你现在找工作了,要跟人家攀比?还声称这是公平吗?当年你学习的时候,咋不说公平呢?

第三,换一个角度说,你不进这家企业,就影响你命运了吗?他不要你,你可以创业,等你有钱了,你去买下这家企业,首先把招聘HR开除啊,这才是真正的解恨啊。你进好企业,目的不是与985和211一决雌雄吧?而是想进好企业,拿高薪啊。人家凭什么给你机会啊。再说不进这家企业,就代表你没有机会了吗?人家小学毕业照样当大老板,成为首富呀。从这个道理来讲,你创业更有机会当老板啊,将来你就专门招聘985和211,你爱怎么报复就怎么报复?问题是,等你当了企业家,你也开始挑选985了。


职场火锅


看企业规模吧。小单位整个985,211的毕业生眼高手低,还不如一个专科生用的顺手活干的利索。

我的职业生涯里,学历不是求职唯一的敲门砖。学历高代表学习能力强,但工作能力不见得。

当然,肯定有学历高能力又强的学霸。这个另说。

不能全部唯学历论,电视剧《都挺好》老大苏明哲清华本科,斯坦福硕士,最后还不如普通师范毕业的三妹明玉混的好。所以学历和能力不是完全对等的。

但是有的单位学历层次都很高,硕士起,985,211未尝不可。但是有的单位完全不需要。

但是我的单位会根据员工学历的情况在工资上略有倾向。比如专科是多少。本科是多少,硕士是多少,不一样的。很多人寒窗苦读多年,考取的学校也是能力的证明之一,工资分档也代表了对知识的尊重。

我们都学英语,本科生基本上英语都需要过四级才能拿到学位。但是毕业后大部分人的工作和英语无关,基本上全部还给了老师。

所以社会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但不能以偏概全完全以学历作为用人的标准,有失偏颇。


默简之


不合理,但是你没办法!

一、公司有用人选择权

公司用什么样的人,是有自主选择权的,人家只要能开得出优厚的待遇,只招博士你也没辙。你若考的学校达不到要求,只能怪自己当初不努力,导致自己的竞争力降低了!

二、学历与能力哪个重要?

都重要,两者根本不冲突。

题主的意思是要说,学校差的人,反而能力强呢?还是想说,好学校出来的人,能力不一定强?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在对一个人不了解时,学历就代表了能力!至少,好学校出来的人,学习能力强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差学校的人出来,你拿什么证明你的能力?

你学校差的人,会努力,好学校出来的人,反而不会努力了?人家在中学时代就已经比你努力了!

学校差的人,能力强,好学校出来的人,能力就不强了?人家平台高,资源多,师资力量强,人家只要肯努力,比你的起跑线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哪来的自信比能力?

三、这种标准,对公司有利!

从概率上来说,优秀学校出来的学生,成为优秀员工的概率更大。有些人要拿马云他们说事了,说马云什么学历啊,一样很厉害啊。

全世界有几个马云?马云那是什么年代的人?

马云曾经说过,如果马云以及其他创始人,现在去阿里巴巴面试,连阿里巴巴的大门都进不去。说明什么?还不明白吗?

再说了,招985、211大学的毕业生,对公司发展如果没有利,招不知名的学校,就有利了?

总结来说,不要不服气自己的学校差而导致自己的竞争力丧失,你们的竞争力,不是在大学丢失的,而是在中学就已经丢失了,不要把锅甩到毕业院校好不好上。

当然了,也不能因为大学不好,而就低看一眼,但是竞争力的不足,是既定事实,到了社会上,通过加倍努力,一样可以超越他们。


公门爬山虎


高学历、优质学历对企业来说最大的意义在于提高招聘效率、降低用人风险。


先简单说下为什么要提高招聘效率、降低用人风险

企业招人本质就是要人员到岗位后快速发挥价值,招人就是未来快速到岗解决岗位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企业甚至岗位是空缺着就等这个人来,否则事情无法开展。

而招聘是无法完全解决信息对称的问题的,也就是候选人合不合适、优不优质通过面试的技巧和手段是无法100%保证的。

所以企业一方面是在招聘面试上下功夫、一方面在候选人的源头上做考虑。

这个源头就是候选人的“产地”问题,也就是985/211等标签。

“产地”是如何对于招聘的意义

从很多企业招聘的岗位职责来看,其实要履行好岗位职责、甚至要做好他,其实不一定非要硕士、非要985的,一个优质的二本可能就能非常出色的完成好。

但是问题就出在“优质”。

好的学校本身就有好的生源和好的教育资源,状元都去清华北大了、每年教育拨款投资C9也是领跑全国各院校,所以最终输出的好的学生的概率和绝对基数是大于一般学校的。

前面说到,目前的招聘面试手段无法100%判断一个人优不优质,所以如果要去筛选出优质的普通二本院校学生,其难度和风险成本就远远大于从985中选一个还不错的学生。在985/211院校里面有的企业甚至不面试只要愿意来就直接签三方协议录用,这种就是赌一个好学校输出高学生的高概率。

所以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企业只招聘顶尖学校、招聘强项学校的学生了,比如恒大碧桂园等地产的弄潮儿就只看“老八所”的硕士、华为阿里腾讯国内院校基本只看C9,因为这些学校更大概率能招到符合企业要求标准的“优质”人才,也即这些学校产出“品质低”的人才风险比较低,而且企业有钱更视时间效率比招聘成本要珍贵。

延伸补充

如果我们本身学校起点不是很高,也并不是路就被封死了,学历背景只是刚毕业和毕业前两年进入大厂的钥匙,而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学历背景影响的权限会逐步降低,进而由能力、经验、任职背景占主要权重。

也就是几年后你的学历不怎么样,但是公司背景很好、能力很强、项目经验很丰富,一切都和岗位匹配度很高,那么学历可以根本不看。

当然这也有一个悖论,大厂都要好学历,而几年后任职公司背景影响重大,没有好学历怎么进得了大厂怎么获得几年后需要的优秀公司背景?

是的,很难。所以,学历起点比较低的话,要翻身,得要靠后续持续不断的能力叠加升级才行!

我看过一个大牛的简历,大专,但是任职一家国内前五地产的业务总经理职位,学历起点很低,但是各种项目经历很惊艳,从小公司做到中层再到中型公司中基层开始做,然后又跳到这个前五的公司,逐步晋升当上业务总经理,实现路径绝了。

以上观点,请参考。 还请不吝点赞关注,给你更多职场方法论。 十四年职场摸爬滚打经验,老司机、不油条、技术流、脑洞大、用过都说好。

职场教练李麟


说句让人不太舒服的话:不要动不动就讲“理”!人家又没有违法,剩下的就看人家企业怎么制定自己的用人标准与规则了!

我们任何人思考问题,一定要接地气,更要以自身的综合状况作为出发点来思考对自己有价值的问题!否则就是庸人自扰了。

一、故意气一下部分朋友:你为什么不自责一下?责备自己当初没有用功考上985、211呢?

现在觉着企业招聘标准高,那为什么当初自己没有全力以赴的考取985、211院校呢?难道我们要抹杀当年玩命考取了985、211院校学子们的付出?人家过去努力过,凭什么就不能在未来有一点优势呢?!

万事皆有因果!咱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毫无进行切割吧!人家当年的努力就是一个“因”啊!凭什么就不能在未来求职的时候有一个更好的筹码作为“果”呢?

现在想起不合理、不公平了?

别找什么理由!别说高中阶段自己没有意识到!因果并不是你都知道了的情况下发生的!

二、回归理性,赶紧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就好!计较这个对自己毫无意义的问题不是白白浪费自己的精力、时间嘛!

老鬼开篇就说了,这个世界、社会,根本不能靠讲道理活着!你以为真的有理能走遍天下呀?!老美看着那个国家不顺眼直接就敢去灭了你,他讲道理吗?整个世界都不可能完全讲道理,你还指望所有的现象、规则都能符合你认为的“道理”?再说了,你认为的有没有理,也不见得是完全正确的呀!

部分企业在规定招聘标准时,既然设计了非985、211院校毕业生不予考虑的标准,那就已经是客观存在的东西了。即使你、我搞明白了、即使评价出了是否合理,又有什么用处呢?能改变的了吗?

思考、纠结于此类问题,出了让自己平添烦恼之外,能够对自己有任何、一丁点儿的帮助吗?恐怕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吧!

还是赶紧收一收自己的心吧!社会上还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可以去投递简历、参加面试!你要根据你的综合情况来寻找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


三、你的“理”抵不过企业的用人实践!

很多企业在人才招聘时限定了985、211院校学生才在考虑范畴,无论您认为这种规定是否合理,都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

原因非常简单:大量的这类企业通过数年的招聘经历与用人实践证明了这种规定有利于企业高效、高质量的招聘到了他所需要的人才!——这就是现实而已。

既然人家用这种方式可以招聘到自己需要的人才,那人家就按照这种规则向前走,没什么不妥呀。

再者说,企业的这种招聘标准设定,并没有违反什么法律、法规,人家这样规定自然很正常了。我们凭什么非要去追求人家是否合理呢?再说了,没人给你这个机会和企业讲这个道理!没人陪你玩儿!先耽误时间!

人家的用人实践证明这种招聘规则是有效的、合理的,在这种情况下,其他的任何道理都在实践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

四、冷血的一个建议: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根本没资格谈什么学历、能力之类的话题!

作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请不要和别人谈学历、能力之类的话题!更不要拿学历、能力之类的探讨,来说明企业用人过程中对于985、211院校重视程度是否合理。

换位思考一下: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人,也是肉眼凡胎的!他们不是算命大仙儿!怎么能够完全准确的知道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到底能力如何?

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谁的能力更强?怎么评判?单单靠面试时那简单的几分钟、十几分钟去判断?

明确的说: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不要辩论能力、学历为好!

无论你是否愿意承认,都要接纳一个现实:在常年累月的招聘、用人实践过程中,很多企业得出的结论是:那些985、211院校毕业的学生的能力、素质相对而言是很高的!因此才会坚守那样的用人标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非985、211院校的学生的能力、潜力一定不高,而是站在用人实践与比例的角度而言,那些985、211院校毕业生已经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了!企业就没有必要非得放宽招聘要求,花费更多的时间、经历去考虑非211院校的学生了!

通俗的说法是:企业没那个必要去考虑非985、211院校的学生!并非企业不尊重这类学生,而是不需要!985、211院校的学生已经够用了!

这并非不尊重其他院校的毕业生,而是人家的现实用人需求状况决定了:人家不需要!

五、老鬼作为虚长大家二十岁的朋友说句狠话:你刚毕业!还是将精力用在找工作上去吧!咱还没有精力、资格去关心大事!

刚刚毕业啊!不应该还没真正进入社会就已经开始了对社会、企业的抱怨!

社会的发展与现状,不是以某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不是完全按照大家所设想的方向发展的!有很多的不公平、不合理、不正常的现象发生也是很正常的。

更别说作为大学毕业生,对于社会上很多问题、现象的看法、评价可能存在偏差了!

因此,不要还没就业、没有真正的步入社会,就开始抱怨社会、怀疑社会、对社会失望......这只会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起步阶段就已经先输在了起跑线上!


就谈这么多吧。希望能够用这一根根大棒敲醒更多的朋友。也希望所有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朋友们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欢迎【关注】老鬼,每天分享职场、销售、口才、人脉类实战内容。

越多分享,越多收获!


老鬼归来


谈不上是否合理~

绝大多数企业的HR都不懂业务,更不懂什么样的人合适。

因此,提出这样的刚性条件,招聘来的人即使用人部门不满意,那么责任也是用人部门的,因为人家HR已经找了“精英”了。

很多简历漂亮,什么海外留学,博士、博士后的,其实眼高手低、揽功委过、溜须拍马,对企业的伤害特别大。


静心雅苑


我认为:这种招聘方式是比较合理的。

虽然完全以学历来作为用人的标准,有失偏颇。但我对于那些好的单位、好的公司在招聘新员工时,采用非985或211毕业生不要的招聘方式是可以理解的,我认为这种招聘方式是比较合理的。为什么呢?下面我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详细地解释一下:

①用人的公司、事(企)业单位有自主招聘的选择权

这是用人的公司、事(企)业单位招聘的权利,他们招什么样的人,完全由他们说了算。就算人家只招博士生,你也没办法!

如果你就读的大学没有达到要求,只能怪自己在中学时代的学习成绩不够好,导致自己今天的竞争力不够强。

②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刚恢复高考不久,那时候的大学生被称为“天子骄子",他们都能光宗耀祖。但是后来随着高校的扩招,能读上大学都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到了2019年,全国的大学毕业生将近830万,再加上历届未就业的大学生,这个数字更加庞大。很多大学生未毕业就失业了,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的数量大于就业岗位的数量,造成了大学生供过于求,给用人的公司、事(企)业单位更多的选择余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提高门槛只招985或211毕业生,是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的,也是无可厚非的事。

③985、211毕业的大学生与非985、非211毕业的大学生的比较

首先,能考上985或者211的学生至少有一点比较好的地方,那就是成绩不错,都是爱学习的人,各方面能力都相对不错的。因些,用人单位更看重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强的人适应能力也强、成长较快、可塑性强!

当然了,并不是说,非985、非211毕业的大学生就很差,毕竟985或211的大学有限,大部分的毕业生还是一般院校毕业的,这只不过是一种社会的偏见。

其次,985和211的大学师资力量强,这就是为什么家长更愿意让孩子读重点大学的原因。一般来说,行业最前沿的信息往往都会被最先传递到985和211的大学,而这些大学又处于这个金字塔的塔尖。

④公司在招聘时,注重学历可以节省成本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很难从外表看出他是否有能力。但是如果测试的话,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为了节约成本,学历就成了一个硬性指标。在没有真正识别到你的能力之前,学历成了你唯一的身份标签。所以说公司在招聘时,只能通过学历来挑选大学毕业进行面试,注重学历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

⑤构建企业文化的需要

能够只要985或者211的大学毕业生,这样的公司一般都是很知名的大公司,这些大公司的领导都构建自己独特的本企业文化。因此,他们更重视员工第一学历,通过招聘到985或者211名校的毕业生,给单位带来一种人才济济的声势和宣传,提高业界口碑和知名度。

综上所述:

一些公司在招聘员工时动辄非985或211毕业生不要,这种招聘方式是比较合理的。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欢迎共同探讨。我是老廖说职场,欢迎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