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唐湾镇光伏电站:提供岗位助就业 拓宽渠道促增收

光伏发电项目投资少、产出多、见效快、无污染,是国家倡导的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近年来,唐湾镇积极推进光伏扶贫电站建设,充分释放“阳光红利”,多渠道开发就近就业岗位,拓宽增收路径,让光伏照亮脱贫致富路。

摸清底数,建立台账。截至目前,该镇8个光伏电站发电总量172.2万度,村集体增收168.6万元,户均增收0.3万元。该镇结合受疫情影响贫困户外出务工意愿、就业服务需求采集工作,及时掌握贫困劳动者就业意愿,全面摸清无岗可返、无业可就贫困劳动者的信息,建立就近就业意愿人员台账。

设置岗位,促进就业。对因疫情暂时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开发防疫消杀、巡查值守、宣传疏导等临时性岗位48个实现增收。同时,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加强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积极安排139名贫困人口参加村级小型公益事业建设,增加短期务工收入。继续发挥保洁、绿化、防火、护路、护河、电站管护、护理老弱病残等已有公益岗位作用,让有半(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增收。

严格程序,公开操作。按照群众评议、公示公开、村级申报、乡镇审批、县级备案的程序,坚持公开透明阳光操作,优先吸纳贫困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鼓励通过自身努力实现稳定增收,充分发挥光伏扶贫收益资金效益。

动态管理,提升实效。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对公益岗位人员的科学管理,做到人岗相适。明确专人负责公益岗位出工考勤和监督评价,杜绝出工不出力、养懒汉现象,彻底改变等靠要思想,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对于不履职尽责、工作严重滞后、影响整体成效的人员,进行调整更换,2019年公益岗位97个,动态调整16个,切实保障公益岗位的效能与作用,同时让贫困户参与公共管理,提高存在感和认可度。(范周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