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向“養豬為過年、養牛為耕田、養雞為換鹽”說拜拜,向高原特色農業說嗨嗨

2019年曲靖市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穩中向好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

曲靖市各級各部門高舉高原特色農業大旗,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優化農業產能和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著力優化調整種植業結構、畜牧業提質增效、農產品加工及交易,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走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之路,全力打造“綠色食品牌”,穩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加快推進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進程。全市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高原特色農業呈現穩中向好的態勢。   

一、2019年農村經濟運行主要特點   

(一)農村經濟平穩增長,畜牧業比重凸顯。   

2019年,曲靖市完成農林牧漁業及農業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445.98億元,增長5.7%,高於全省0.2個百分點。一產增加值(不含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16.6%,對GDP的貢獻率為9.8%,拉動GDP增長0.94個百分點。其中,農業增加值178.73億元,增長5.6%;林業增加值13.11億元,增長1.9%;畜牧業增加值235.19億元,增長6.1%;漁業增加值11.38億元,增長7.1%;服務業增加值7.58億元,增長5.8%。   

分季度看,一季度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43.96億元,增長5.3%;上半年97.8億元,增長5.4%;1-9月235.74億元,增長5.8%;全年實現445.98億元,增長5.7%,全年經濟總量呈現平穩增長態勢。

  從產業結構看,由於今年畜牧業價格的居高不下,五業結構比重畜牧業凸顯。農業、林業、牧業、漁業、服務業產值比重為:39.15、3.05、53.53、2.78、1.49,農業、林業、漁業及服務業比重比上年下降1.07、0.15、0.09和0.09個百分點,牧業比重比上年增加1.4個百分點。   

(二)高原糧倉再上臺階。

2019年,全市克服了前期春夏連旱以及草地貪夜蛾為重點的蟲害等不利因素的影響,糧食生產喜獲豐收,確保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全市糧食播種面積944.55萬畝,糧食總產量達319.62萬噸,同比增長1.3%、1.6%。糧食畝產338.38公斤,同比增長0.4%。實現產值112.27億元,現價同比增長18.16%,佔農業產值的比重為40.2%。

表二 曲靖市2019年糧食生產情況

單位:萬畝、萬噸

曲靖:向“養豬為過年、養牛為耕田、養雞為換鹽”說拜拜,向高原特色農業說嗨嗨


 (三)特色經作生產量效齊升。在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的前提下,圍繞市場需求,推進高原特色經作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營銷化發展,油菜、蔬菜、水果、中藥材等高效特色經作產業快速發展。   

1.油菜籽產量平穩增長。2019年全市播種油菜籽121.43萬畝,同比增長5.9%;產量19.89萬噸,同比增長4.3%。實現產值9.13億元,現價同比增長11.7%,佔農業產值的比重為3.3%。

曲靖:向“養豬為過年、養牛為耕田、養雞為換鹽”說拜拜,向高原特色農業說嗨嗨

  2. 蔬菜產業進一步壯大。2019年,全市各地以促進產銷銜接為抓手,突出“時令時鮮”和“綠色生態”,以加快轉變蔬菜產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以蔬菜產業提質增效為主攻方向,推進蔬菜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種植,嚴格質量監管。並結合扶貧攻堅工作,蔬菜產量逐年增加,蔬菜產業質量效益不斷提升。全年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257.05萬畝,產量達308.97萬噸,同比分別增長3.1%、4.9%。實現產值68.36億元,現價同比增長21.8%,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8.4%,佔農業產值的比重為24.48%。有效促進了全市蔬菜產業提質增效。


曲靖:向“養豬為過年、養牛為耕田、養雞為換鹽”說拜拜,向高原特色農業說嗨嗨

曲靖:向“養豬為過年、養牛為耕田、養雞為換鹽”說拜拜,向高原特色農業說嗨嗨

  3.水果產業穩步提升。2019年,全市各地依據自然資源條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加大果品產業培育力度。優質蘋果、山地藍莓、軟籽石榴、夏季草莓、特色黃桃及熱區水果等幾大優勢果品快速發展。通過區域化佈局、規模化種植、精細化管理、品牌化營銷,曲靖高端水果產業穩步提升。全年實現全口徑水果(園林水果+瓜果類)種植面積45.6萬畝,產量30.46萬噸,同比增長6.2%、9.3%。實現產值13.35億元,現價同比增長42.4%,佔農業產值的比重為4.8%。   

4.中藥材產業得到優化。近年來,全市各地搶抓機遇,把中藥材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加以培育。“高良薏仁米”被認定為地理標誌產品,“龍津”牌燈盞細辛被評為雲南“十大名藥材”,羅平(小黃姜產業)被認定為雲南省“一縣一業”特色縣,沾益區被認定為雲南省“中藥材產業示範縣”,麒麟區、沾益區、羅平縣、師宗縣和宣威市被認定為“雲藥之鄉”。2019年,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40.88萬畝,產量10.64萬噸,同比分別增長5.5%、0.6%。實現產值13.93億元,現價同比增長45.9%,佔農業產值的比重為5.0%。

曲靖:向“養豬為過年、養牛為耕田、養雞為換鹽”說拜拜,向高原特色農業說嗨嗨

  (四)山地牧業效益顯著提升。近幾年,全市各地圍繞把曲靖建成中國一流生豬養殖和肉製品加工中心,堅持適度規模、草畜配套、農牧結合、生態循環和廢物資源化利用的原則,以大河烏豬、宣和豬、滇陸豬、羅平黃山羊、會澤火紅黑山羊、師宗黑山羊、馬龍深溝雞、雲嶺牛等地方特色品種資源為基礎,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依託實力龍頭企業,加快發展畜產品交工交易,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推進畜牧業大市向畜牧業強市轉變。   

1.產值持續上升。由於2019年畜禽價格居高不下,全市實現畜牧業產值381.7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5.8%。畜牧業產值佔農林牧漁總產值比重為53.53%,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曲靖市畜牧業發展脫離了“養豬為過年、養牛為耕田、養雞為換鹽”的小農經濟、小商品經濟範疇,成為曲靖農業和農村經濟名副其實的重要支柱產業,畜牧業產值依然是農業產值的重中之重。   


2.牛羊禽出欄量較上年同期全面升高。全市畜牧業牛羊禽出欄量分別為62.69萬頭、266.71萬隻、2718.84萬隻,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3.9%、1.3%、3.0%。   

3.牛羊禽等產品產量呈上升趨勢。牛肉產量8.89萬噸,同比增長3.6%;羊肉產量5.53萬噸,同比增長2.4%;禽肉產量6.25萬噸,同比增長2.8%;禽蛋產量3.57萬噸,同比增長2.4%;牛奶產量4.86萬噸,大幅增長107.4%。   


4.生豬產量下降,但效益好於上年。2019年全市生豬存欄、出欄及肉產量分別為597.05萬頭、872.43萬頭、74.41萬噸,同比分別下降10.1%、12.4%、12.3%。但由於價格居高不下,故效益好於上年,實現產值260.05億元,現價同比增長24.3%,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6.9%。   


(五)漁業產業綠色發展。2019年,全市緊緊圍繞綠色生態水產養殖、水產品質量安全、水生資源養護、漁業安全生產四項重點工作,強化措施、狠抓落實,漁業效益凸顯。全市實現漁業產值19.83億元,現價同比增長16.0%,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8.1%。


曲靖:向“養豬為過年、養牛為耕田、養雞為換鹽”說拜拜,向高原特色農業說嗨嗨

曲靖:向“養豬為過年、養牛為耕田、養雞為換鹽”說拜拜,向高原特色農業說嗨嗨


  (六)農民收入平穩增長。2019年全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697元,同比增長10.5%,比全國高0.9個百分點,跟全省持平,位居全省第10位。   

(七) 新型經營主體蓬勃發展。2019年全市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923個、累計達5861個,累計建成示範社329個,其中部級示範社16個、省級示範社85個、市級示範社228個;新增國家級龍頭企業1個(雲南萬興隆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累計達2個,新增省級龍頭企業11個、累計達95個,新增市級龍頭企業27個、累計達261個以上。實現農產品加工產值1264.55億元,完成全市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1.84:1的目標任務。

  (八) 休閒農業示範村鎮亮點突出。2019年新認定市級休閒農業示範企業5個,全市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經營主體累計達533個。共有休閒農業市級示範點76個,省級示範點8個,國家級示範點1個、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1個、中國美麗田園2個、中國最美休閒鄉村1個。會澤縣待補鎮成功申報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

曲靖:向“養豬為過年、養牛為耕田、養雞為換鹽”說拜拜,向高原特色農業說嗨嗨

曲靖:向“養豬為過年、養牛為耕田、養雞為換鹽”說拜拜,向高原特色農業說嗨嗨


  (九)農機裝備水平明顯提高。2019年爭取中央農機購置補貼資金4271萬元,補貼機具9201臺(套)。在省內首先試驗示範推廣水稻機插秧測深施肥技術,實施麒麟區水稻、沾益區玉米、陸良縣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項目,提升了農業機械化水平。2019年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達305萬千瓦,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53%,完成農機作業面積970萬畝。   

(十) 農村改革穩妥推進。緊緊圍繞農村集體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兩條主線,2019年完成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面積1195.8萬畝,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127.4萬份;新增流轉土地46.45萬畝,累計流轉農村土地226.72萬畝,土地規模經營面積達117.15萬畝;穩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完成清產核資1.65萬個,佔任務數的100%,盤盈資產69.56億元。同時,對照市委深改辦工作要求,牽頭組織有關單位,先後制定出臺了《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的實施意見》、《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實施意見》等5項實施意見。   


二、存在問題   

總的看,全市農業農村發展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優的良好態勢,為加快曲靖振興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但也要看到,當前農業農村發展還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主要表現為“四難”和“四個制約”。   

“四難”:1.農民持續較快增收難。一是農民經營性收入佔大頭,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背景下,雖然大宗農產品價格持續高位運行,同時生產成本也快速上升,而農業補貼“黃線”約束接近承諾上限,農民經營性收入增長空間有限。二是農民工工資性收入增長後勁不足。工資性收入本來應該是快速上升的重要增長點,但在經濟下行背景下,外出務工人數和工資增速都有所回落,穩定工資性收入增長勢頭壓力很大。城鄉間、區域間和農村內部收入不平衡問題突出,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實現農民收入持續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增速和GDP增速的難度很大。   

2.農業結構調整難。現在農民結構調整的積極性很高,但往往不知道往哪調、怎樣調。有的怕找不到市場,擔心調啥啥多,啥多啥賤,不敢調、不會調。有的受資金、技術裝備等制約,想調也調不動。   

3.農業提質增效難。農業提質增效的空間遠遠大於增產增效的空間,但規模經營不夠,深加工不夠,原字號多,初字號多,知名品牌少,高附加值的少,很多好東西沒賣上好價錢,多變好、賤變貴的空間還有待挖掘。   

4.農業基礎設施支撐難。農田水利設施支撐能力不強,人努力還要靠天幫忙,雨水農業,缺水的制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黑土地退化嚴重,有機質含量和地力下降。這些問題,是農業生產結構不合理、農業經營方式不適應、農業農村發展動能不足的反映,破解這些問題,迫切需要從生產端、供給側發力,從體制機制改革入手,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   


“四個制約”:1.經營體制制約。家庭聯產承包後,一家一戶的農民勢單力薄,在市場競爭中形不成競爭主體,利益流失嚴重。近幾年,雖然大力實施適度規模經營,各種農民專業合作及中介組織不斷湧現,但由於二、三產業就業不充分和農民的觀念性障礙,使得農民難以擺脫對土地的依賴,土地規模經營進展緩慢,短時期內還無法實現土地大規模流轉。   

2.效益制約。作為農業大市,農業生產承擔著保障有效供給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雙重任務,但相對而言,農業效益還較低。   

3.科技制約。一方面,改革大專院校分配製度以來,農口各基層單位基本沒有專業人員進入,導致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後繼乏人;另一方面,農民科技文化素質不高,對於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存在著很大的不適應性,並且隨著青壯年和有知識的勞動力逐步向城市和二、三產業轉移,這一問題在農村和農業生產中顯得越來越突出。   

4.自然條件制約。近年來,自然災害頻繁,農業生產還一定程度的處於靠天吃飯的狀況,風調雨順的年份收成好,一旦遇到較大的自然災害還是無力抵抗。加之抗旱、防洪、除澇等水利工程和防護林、防雹系統等基礎設施不完善,局部地方乾旱、洪澇、風雹等災害時有發生,這些也都影響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三、幾點建議
  (一)抵禦自然災害,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在繼續做好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糧田建設、中低產田改造等項目的基礎上,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農田基本條件,提高糧食生產抗風險的能力。二是進一步加強與氣象、水利等有關部門的聯繫,密切關注各時段氣候變化,加強旱情、雨情、災情、墒情、苗情發展變化和進展情況的跟蹤監測,做好農作物病蟲害預測預報,適時發佈防災減災信息,指導農民科學應對自然災害,做好防災減災應對工作。   

(二)加快新技術推廣,提高科技到位率。充分利用新農村建設、科技結對、黨員幫扶、技能培訓、創業培訓等方式,加強技術培訓和科技進村入戶工作,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培訓和技術指導,結合高產創建辦好各種示範樣板,充分展示新品種新技術的增產增收效果,以點帶面,加快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的推廣應用,提高科技到位率和示範效果。   

(三)突出綠色發展,穩步提升糧食產能。堅守糧食安全不放鬆,深入開展科技增糧行動,強化糧食產業體系建設,始終把穩定糧食生產作為首要任務,堅守耕地紅線,強化基本農田建設,積極發展優質糧,穩定提升耕地質量和高原糧倉產能。全面落實種糧惠農政策,嚴格執行糧食生產行政首長負責制,落實各級行政首長對本行政區域糧食安全的主體責任,全面加強糧食生產、儲備和流通能力建設。全面落實惠農政策,充分調動和提高各地重農抓糧、農技人員科技興糧和農民眾務農種糧的積極性。   (四)堅持可持續發展,樹立生態發展理念。牢固樹立“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強化農業資源保護、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推行循環農業、生態農業、綠色農業生產模式,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五)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積極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延長農業產業鏈、打造供應鏈、形成全產業鏈,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生態休閒、旅遊觀光、文化教育價值,實現多重複合效益。加快推進以龍頭企業、莊園、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為主的新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建設,以提升農產品加工能力為重點,促進三產融合發展。   

(六)保障農民權益,穩固農民主體地位不動搖。在農業生產中尊重農民經營自主權,在農村土地流轉中尊重農民主體地位,在土地改革中保障農民權益不損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