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三大法寶”答好“發展之問”丨蘇州“三大法寶”解讀(一):“拼”出來的張家港精神

當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開展“學習蘇州‘三大法寶’,答好南通‘發展四問’”專題學習研討活動。從今天起,本欄目摘編相關報道,重點介紹蘇州“三大法寶”的歷史成因和新時代實踐,助力全市黨員幹部進一步轉變觀念、堅定信念、更新理念,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南通建設新篇章。今天首先介紹“團結拼搏、負重奮進、自加壓力、敢於爭先”的“張家港精神”。

学习“三大法宝”答好“发展之问”丨苏州“三大法宝”解读(一):“拼”出来的张家港精神

張家港市的前身,是1962年由常熟、江陰部分邊遠公社組建而成的沙洲縣。底子薄、經濟基礎弱,一度被稱為“蘇南的蘇北”。但張家港人“拼”出一條發展之路。1992年,張家港市委提出“工業超常熟、外貿超吳江、城建超崑山、各項工作爭第一”,全市上下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搶建全國第一家內河港型保稅區、修通全國縣級市第一條高等級公路、建起全國第一條城市步行街。1994年通過國家衛生城市驗收後,自加壓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在大江南北引領了“學習張家港、創建文明城”的熱潮。如今已成為全國唯一獲得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的縣級市。

可以說,改革開放的實踐孕育了 “團結拼搏、負重奮進、自加壓力、敢於爭先”的“張家港精神”,又是張家港精神,催生了令人驚歎的張家港速度,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張家港奇蹟,實現了從“蘇南邊角料”到明星城市的精彩“蝶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