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飛鶴市值超越蒙牛,盡顯奶粉品類的力量

這段時間,全球股市風譎雲詭,讓一些投資者心動,又讓他們緊張。同時中國乳企的股市市值也有一些波動。截止今天港股收盤,飛鶴總市值達到1107.73億港元,蒙牛總市值為1105.92億港元,飛鶴市值以微弱的優勢超越蒙牛,躋身中國第二大市值乳企!


今天,飛鶴市值超越蒙牛,盡顯奶粉品類的力量

當然,飛鶴是以嬰配粉業務為主的乳企,蒙牛是一家綜合型乳企,飛鶴與蒙牛相比體量相差甚遠。所以,股市有波動,價格有起伏。我們不去討論飛鶴與蒙牛未來的市值如何演變,我們只從奶粉品類的角度去挖掘飛鶴市值增長的深層次邏輯,探究奶粉品類的力量,和見證奶粉品類對於乳企的重要性。回想這些年國內奶粉市場的發展,我們為伊利、蒙牛、飛鶴、君樂寶、澳優、合生元等乳企點贊!


高端趨勢,大單品成主要增長引擎

此前,飛鶴市值就已突破千億,並且在2月21日晚,2019年第四季度恆生系列指數結果公佈,調整後的港股通成分股同時公佈,新增28家上市公司,其中就包括中國飛鶴(6186.HK),已於昨日生效。


飛鶴的發展,主要受益於業績上的突飛猛進,有業內人士表示:“聚焦大單品戰略,精準定位‘更適合中國寶寶’,飛鶴形成了差異化的競爭區隔。綜合其表現,總結它的增長三板斧:品牌定位清晰,上游供應鏈強勢,渠道建設牢固。”


據披露文件顯示,從2016年至2018年,飛鶴營收分別為37.24億元、58.87億元、103.92億元,年複合增長率67.05%,其中星飛帆營收從2016年7.11億元到2017年24.54億元,再到2018年51.08億元,複合年增長率168%。因此,大單品星飛帆的成功打造,成為了飛鶴業績增長的動力引擎,夯實了飛鶴的市場地位。


沙利文報告顯示,高端嬰配粉預計到2023年將達1998億元,保持年複合增長16.6%,將持續強勢拉動嬰配粉市場整體增長。縱觀乳企在高端、超高端奶粉的佈局,伊利、聖元、君樂寶、澳優、健合、惠氏等乳企也是市場高端化的受益者,他們也各自集中優勢資源打造了伊利金領冠、聖元優博、君樂寶樂鉑、佳貝艾特、合生元、惠氏啟賦等大單品。


今天,飛鶴市值超越蒙牛,盡顯奶粉品類的力量


專注聚焦,見證奶粉品類的力量


在奶粉行業,飛鶴這些年的增長業內有目共睹,但對於今日收盤後,飛鶴市值超越蒙牛,也有專業人士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蒙牛是綜合型乳企,營收700多億;飛鶴是嬰配粉企業,營收100多億,體量差距較大,各有各的特色,市值只是階段性的表現,具有一定的偶然性。長期來看,飛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不可否認的是,飛鶴的崛起讓我們見證了奶粉品類的力量,它證明了專注奶粉領域,做專做精,也能取得不錯的發展。”


一直以來,嬰配粉都是乳製品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液態奶競爭的不斷加劇,越來越多的乳企紛紛發力嬰配粉領域。比如蒙牛,從聯手Arla到收購雅士利再到將貝拉米攬入囊中,無不是看到了奶粉市場的紅利;比如君樂寶,從液態奶領域擴展到嬰配粉行業,通過持續不間斷的大手筆投入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去年嬰配粉產銷量7.5萬噸,同比增長62%,嬰配粉銷量近乎佔據君樂寶的半壁江山。


今天,飛鶴市值超越蒙牛,盡顯奶粉品類的力量


同時,從乳企財報可以看出,嬰配粉的營收和利潤都為乳企的總銷量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比如伊利,從液體乳、奶粉及奶製品、冷飲產品三項業務來看,2018年營收和毛利率分別為:656.79億和35.21%,80.45億和54.78%,49.97億和45.06%,奶粉及奶製品的毛利率最高。從營收佔比來看,2018年伊利奶粉及奶製品的營收佔總營收795.53億的10.19%。綜上,奶粉及奶製品對伊利營收的貢獻較大。


相比蒙牛、伊利,光明與它們的差距正在進一步拉大,有業內人士指出:“奶粉業務一直是光明的短板,沒有太大起色,加之產品線單一,導致渠道勢能減弱,業績增長乏力。”因此,從蒙牛、伊利、君樂寶、光明等乳企在嬰配粉板塊的佈局,可以看到奶粉品類對於綜合型乳企的重要性。


博弈升級,打造品類差異化是關鍵


當然,飛鶴、伊利、蒙牛、澳優等主流乳企發展的背後,都預示著今年奶粉市場的博弈將會再次上升到一個新階段。從最近乳企在品類上的佈局便可窺見,從嬰配粉到羊、有機等細分品類再到全家營養的延伸,巨頭林立的市場競爭早已水深火熱。


因此,存量競爭之下,我們可以看到飛鶴通過打造產業集群築牢嬰配粉品質壁壘後,開始涉足大健康行業,佈局多元化。諸如伊利、蒙牛、聖元優博、澳優、惠氏、合生元等乳企也是如此,加固上游供應鏈,多品牌多品類佈局,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找到了品牌增長的新路徑。


今天,飛鶴市值超越蒙牛,盡顯奶粉品類的力量


而飛鶴、君樂寶、伊利、蒙牛、聖元優博、澳優、合生元等乳企的發展,也得益於國家政策的助力。嬰幼兒健康安全關乎千萬家庭的幸福,國家也是高度重視,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提升國粉的品質、競爭力和美譽度。比如去年國家發改委等7部門聯合印發的《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提升行動方案》指出,要大力實施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品質提升、產業升級、品牌培育”行動計劃,力爭嬰幼兒配方乳粉自給水平穩定在60%以上。該政策的出臺,體現了國家對奶粉產業的重視和支持,一定程度上提振了中國乳企做優做強的決心和信心。


“目前行業的狀態遠未到最為困難的時刻,未來行業可能還會有更為激烈的競爭和改變。對於目前眾多的中小企業,以其觀察來看大部分集中在液態奶和奶粉兩個品類,但乳製品品類眾多,像奶酪等品類在中國市場遠遠沒有達到飽和,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要做液態奶或者奶粉,轉型其他品類,做品類差異化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飛鶴董事長冷友斌提出。


2020年,儘管開局不順,但奶粉、紙尿褲等剛需產品相比其他品類損失較小,千億嬰配粉市場的規模仍在。越是困難時期,我們越要看到專注的力量,看到奶粉的力量,奶粉圈&奶粉智庫作為奶粉行業的優質產業媒體,我們將繼續為奶粉產業的發展搖旗吶喊。我們相信,敢於迎接挑戰,適應市場變化的乳企,才是未來的強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