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個人而言,存錢養老好還是繳納社保好?

  近期,看到了一個老話題:“每個月存500元,還是拿這500元繳納社保?”


  看到這個話題,第一個想法:“既存500,又繳納社保,這不香嗎?”


  不過近年來,關於類似問題的討論在一些社區、論壇裡依然很多。既然提到這個問題,那咱就來討論討論吧。


  月存500,不繳納社保


  對於這個話題,有人反對:“如果個人社保交500,企業差不多需要交1500。如果企業折算這部分給個人,全部存起來,還少麼?只算個人的,不算企業的,屬於偷換概念。”


  也有人認為:“隨便買個理財都是5%左右。而且存款也都是逐年增加,從第一年開始就有利息的,然後利息還能併入本金,而且養老金是個人繳納一部分,企業繳納一部分。”


就個人而言,存錢養老好還是繳納社保好?


  還有人算了一筆賬,25歲工作,不交養老金,每月存500元,工作30年,以第一個5年零存整取,計32287.50元,第二個5年3萬多整存整取計39955.78元,再加5年的零存整取32287.50元就是72243.28元。


  這樣30年後,55歲總計可得381203.44元,存5年定期可得利息90535.82元,分到每月是1508.93元。


  “和現在的養老金對比一下,少嗎?自己掛了可以留給子女。”


就個人而言,存錢養老好還是繳納社保好?


  只繳納社保


  針對上述算法,有關人員表示,太不靠譜。目前個人所繳納的社保金只是小部分,大頭還是由企業承擔,這也正體現了繳納社保的“社會責任”。


  而且這種僅僅依靠自己儲蓄養老的做法面臨諸多風險,首先是通脹風險,物價上漲、工資上漲都是其體現;


  其次是個人養老的抗風險能力也很低,一旦被誤導,將會遭受不可估量的損失。


  另外,從2015年的上萬億到2019年的近2萬億,各級財政對全國社會保險基金的補貼僅用四年的時間就翻了一倍。


  而我們在繳納社保的情況下,退休之後每個月能夠領取到的養老金是隨著社會人均工資的改變而進行調整的,而且是終身都能夠領取的。


就個人而言,存錢養老好還是繳納社保好?


  除了養老金,醫保的用處也很大。用醫保看過病的人都會感嘆醫保報銷的利好,很多人生一次病可能會花去大部分的積蓄,但是如果有繳納社保,醫保可以報銷大部分的金額,而且在更多藥品進醫保目錄的趨勢下,人們看病、買藥也會有較大的優惠。


  不僅如此,養老保險本身也有利率,而且和當地的生活水平掛鉤。


  很多人說社保費一直漲,其實是因為社會水平在提高,繳費基數也在改變。目前養老金也已經實現“15連漲”,到手的養老金也在逐步增加。


  那倘若不繳社保,哪些事我們辦不了?沒社保無法貸款買車、買房,很多城市對此都有限制政策。孩子上學、醫保報銷、看病買藥費力又花錢。


就個人而言,存錢養老好還是繳納社保好?

圖片來源:ArtisticOperations


  而上述提到的,自己去世後,存款可以留給子女的問題,養老金也可以。因為剩餘部分,子女是可以繼承的。


  不過,由於我國老齡化問題的嚴重,醫療問題等的突出,社保方面也面臨著一些難題。


  比如社會保障體系的覆蓋、管理體制的混亂、養老金改革問題、醫保改革問題等,這些問題不僅亟待解決,還成為一些人選擇不繳納社保的原因之一。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不一定要分個上下,我們還是得從實際出發,從個人角度出發看待問題。站在大多數人的角度看,代衣覺得用500元繳納社保是更有優勢的。


  因為社保涉及到了我們基本的生活保障、福利待遇,還有以後的養老問題,這對於多數人而言是尤為關鍵的。而且倘若真的要每個月固定存500、1000或者更多金額,在生活水平不但提高的情況下,很考驗一個人的意志,並且需要堅持。


  當然,如果你有“底氣”,或許這個問題根本不是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