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天性》▏用这三个小方法,让你的学习更有效

感觉学习没效果、无法长期坚持,以及对失败的焦虑几乎成了我们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三大拦路虎。

繁忙的工作中,我们常常像挤海绵一样的把时间挤出来看书、学习,但往往在看完一本书或学习完一节网络课程之后,依然是懵懵懂懂的状态。

如果要你讲讲你看完的书里讲了什么,提出了什么问题,给出了什么解决方法?你可能一脸茫然,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进行无效学习。就是所谓的“看起来很努力”。这种看起来的努力,给我们带来了短暂的心理快感。但却没办法真正提升我们的能力。

《认知天性》▏用这三个小方法,让你的学习更有效

想要破除无效努力的“魔咒”,还需要在学习方法下下功夫。今天我们继续来共读《认知天性》第四章,我从这一章的内容中,为大家总结了3个变无效学习为有效学习的方法。

01、学会“生成性”学习

想想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是不是通常都是抱着“空杯”的心态,坐等老师给出答案的?

我们听一节课,往往知道了课程的主题之后,就直接等着老师的讲授、分析,给出结论。

我们在看一本书的时候,一拿到就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

这样的方式让我们在学习之后懵懵懂懂,收效甚微,甚至没有效果,就像你翻完一本书之后依然不知道它讲的是什么一样。

要改变这种状态,需要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生成性学习。

所谓生成性学习,指的是,在没有被教导的前提下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也就是学习者在学习前先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先试着给出答案。

例如我们在听一节课之前,先对课程主题进行自己的理解与分析,想想这节课会让自己感觉困难的地方在哪里;我们在看一本书之前,先根据书的题目、简介、大纲,来判断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大概会有什么方案等等。

正式学习前的生成式学习,会让你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到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你会很期待知道自己的各种猜测是否正确,如果正确,会激发你学习的自信;如果不正确,那么正确答案会因你之前的错误判断而显得格外深刻。

《认知天性》▏用这三个小方法,让你的学习更有效

此外,生成式学习的方法,还可以用在阅读或学习完之后。

在你阅读完一些资料之后,尝试自己写一篇短文来总结自己在这些资料里所学到的东西。这个方法叫做“以写促学”。你在组织语言去描述原资料里的内容的时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生成”的过程。

“生成学习”的过程,相对被动地接受他人提供的知识,和重复阅读资料,难度系数明显更大。因为这对我们的大脑来说是更高层次的思考任务。

我们在考试做题的时候,做有备选答案的选择题是不是要比需要自己填内容的填空题要轻松得多呢?因为填空题其实就是一个“生成”的过程。它需要我们对记忆里的信息进行检索,因此而耗费更多的脑力。

但正如前几篇的解读文章里说过的,只有耗费脑力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用生成式的学习方法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方法,有效避免了我们自欺欺人式的“看起来很努力”。

02、寻找“合意困难”

“合意困难”,指的是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的困难。反之,如果你通过自己的努力依然克服不了的困难,就叫做“不合意困难”。

不合意困难不但会让我们白白浪费时间,还会挫败我们的学习热情。而没有困难的学习,同样对我们的能力提升没有帮助。


《认知天性》▏用这三个小方法,让你的学习更有效

所以找准合意困难,是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

在艾利克森的《刻意练习》一书中,将我们的学习分为了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舒适区的学习是指没有困难的学习;恐慌区的学习对应的就是“不合意困难”;只有在学习区进行学习,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也就是通过克服“合意困难”,来有效提升自己的能力。

发明“合意困难”一词的比约克夫妇说:“困难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它们能触发编码和检索过程,从而支持学习、理解、以及记忆。”

什么是编码呢?我们在接受新事物时,大脑会把你感知到的东西转化成化学与生物电形式的变化,这些变化形成了一种心理表征,这一整个过程就叫做编码。

检索,则是指大脑在记忆里搜寻有效信息的过程。

合意的困难能让我们的大脑触发编码和检索,即:然我们对新知识的深刻认识,并且将旧知识与之联系。

因为我们在解决困难的时候,必然是要用到以往的旧知识或者经验的。这个过程让我们对新知识接受的同时将旧知识进行巩固。

那么,如何给自己找到“合意困难”呢?很简单,在你已有的基础之上,给自己适当增加目标,这个目标最好是具体的,能量化的。比如你锻炼的时候,每天比前一天多跑一公里,或者多做两个俯卧撑;练习写作的时候,每天输出的字数要比前一天多100字。

找对你的“合意困难”,会让你的提升更为有效和明显。从而增进自己坚持学习的信心。

03、重新定义失败

对于失败的焦虑,也是阻碍我们有效学习的其中一个因素,很多人会因此而讨厌下功夫冒险。他们把自己定义为缺乏天赋的人,认为自己的智力水平由基因决定,后天无法改变,因而放弃努力。

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把很大一部分工作记忆容量都浪费在监测自己的表现上面了。

工作记忆,指的是你在解决一个问题时,头脑中能够保存的信息量,尤其是在有干扰的情况下。

工作记忆容量越大意味着智商越高。

《认知天性》▏用这三个小方法,让你的学习更有效

每个人的工作记忆都是有限的,当我们过于关注做一件事情的成败时,我们所用于处理这件事情的工作记忆就会被挤压。

我门越是在意成败,就越做不好。所以,正确看待失败,是我们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一环。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失败乃成功之母”。但是如何让这些烂熟于心的人生信条,在我们身上发挥真正的作用呢?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看看那些成功的人,他们是如何定义失败,并从失败中获得伟大成就的。

旧金山有一个“失败展”,科技行业的企业家与风投人士每年碰面一次,研究失败案例,继而获得所需的批判性观点,从而调整企业战略。善于总结失败的经验,是他们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实际上,失败的价值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只要你以正确的态度面对。

爱迪生在发明灯泡的时候,把一万次失败的经历描述为:“我只是发现了一万种不适用的方法。”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把失败看做对自己有用的经历,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乔布斯30岁的时候被自己所创建的苹果公司解雇,他2005年在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提到此事,他说:“被苹果公司解雇可能是我一生当中经历的最好的事情。成功的累赘被从头再来的轻快所取代,一切都变得更可塑了。我得到了解放,进入了人生中最富创造力的一段时期。”

《认知天性》▏用这三个小方法,让你的学习更有效

参照这些成功人士的经历,可以让我们在面对失败的时候能多从正面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罗振宇在一次60秒语音分享中曾提到过一个“虚拟顾问团”的概念,我认为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思维工具。具体的意思就是,你可以在脑子里想几个很厉害的人,随身携带着,当遇到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就想,如果是他处在你的情况,他会怎么做?

虚拟顾问团这个思维工具,可以用在我们面临失败,或者其他任何困难的时候,都可以拿出来运用。笔者试过了,很有效。在笔者经历前夫背叛的时候,用的虚拟顾问团就是那些婚姻破碎但因此而变得更强大的女性,像是影视演员马伊琍、佟丽娅、杨幂这些无一不是在破碎的婚姻后活出了更精彩的自我。这让笔者很快从痛苦中走出来,激发自己的潜力,迎接新生活。

04 总结

学习的过程困难重重,但一路过关斩将的成就感也能让人如沐春风。重要的是,我们永远要为自己而学,要真正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属于自己的能力。

学习的时候,试着用这三个小方法来避免无效学习——“生成式”学习,即在学之前先给自己提问题,并试着作答;寻找“合意困难”,即:学习的过程中给自己寻找能通过努力而克服的困难;重新定义失败,即:不要因为害怕失败而拒绝学习,要让失败的经历为成功加气。

希望今天分享的这些,能对爱学习的你有所帮助。

我是阿休,专注个人成长。做一个有温度、有深度的职场人。关注我,一起进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