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些農村地區,給去世的老人立碑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這是為何?

我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百善孝為先。中國的傳統文化,禮儀文明傳承了數千年而不敗,說得更具體一點是“禮”與“德”為精神基礎的夯實,而傳承了華夏五千年的文明。 作為“孝”字當先的禮與德來說,跪天跪地跪父母;敬神敬仙敬菩薩;父母就是天地,父母就是菩薩。父母健在時常伴左右,侍奉床前。二老西去時立碑於心,緬懷終身。
對老人的緬懷


也是後人對去者的一種感情寄思。在農村雖然殯葬改革已歷多年,但公墓化還未統一形成。 逝者安息,後人不忘。為了緬懷逝者,也為了後天不忘,碑上都得刻上老人的名諱。生於哪年、哪月、哪天、逝於何年、何月、何時、也得刻上子孫何人、何名、立碑於何時等等。

在農村,由於沒有公墓化,土墳、水泥墳、豪華墳按各家實力自行行事。 各種石碑、水泥碑 參差不一。
其實,在農村給去世的老人立碑:(1)是紀念意義。(2 )以防弄錯。(3)風俗的形成。(4) 家譜編眷的依據。


村民小江


中國幾千年傳承的是敬天,敬地,敬父母為第一等大事。有一個大師說,古時候的糧食有多珍貴,連肚子都吃不飽卻拿這些糧食去釀酒敬天,敬地,敬父母,這就說明天地人三和合一人才能立足於天地之間。人的生活物質是靠天地垂憐給予才能生存,所以人人都對天地心存敬畏之意而順隨天意。人的傳宗接代任務又是父母所承擔,從懷孕到十月懷胎呱呱落地,再到長大成家,這其中的酸甜苦辣血淚磨難又有幾人所知?所以說我們所有人都應該永遠對父母心存感激,要對父母常抱一種敬畏之情。孝敬父母,尊敬父母,心存父母這種美德下一代都看在眼裡,聽在心裡,記在腦裡。傳承尊老愛幼\b,孝敬父母的美德就是在這一點一滴之中無聲傳遞著,直到永遠。所以在父母百年之後立一塊碑以銘記父母在世之時,對自己一切恩德教導的回報與傳承!對逝去的尊者以示尊敬與懷念。對天地,對祖宗,對父母時常充滿敬畏之心,才能立足於天地之間而問心無愧地做人。


qzuser111200541


墓碑不是隨便立的 平頭百姓家不隨便立碑 立碑的都是孤墳或者沒有後人或者子女在外地不經常回家怕墳墓年代久遠不好分辨 我們這有錢人家也不立碑


90後娃娃


我認為立碑就是怕上錯墳,我父母的墳墓就沒立碑,原因:我的祖墳上有墓碑和下首兄長的墳墓上有墓碑,所以我沒有在父母的墳墓上立碑。


15969983438


我也是農村人,對這個問題表達一下自己看法。對與立碑做個記錄,一般是有那個閒錢的人。因為立碑可以刻上那位老人,有幾個後代人。誰為記錄立碑的這輩人。也是以後人知道誰的墓,不容易記不起那一代人。因時間,搬遷,還者你進城了。清明節要為祖人上墳,認識字人不會上錯墳。因為現在變化大,以前沒有墓碑的,容易出錯。找不到自己家的墓地的人。會鬧出笑話。


耿周海


現在說是很正常,在我們這裡沒有了自己墳地,全村在一塊地,立碑以防出錯。剛才有個問答上錯墳怎麼辦,現在立碑就是怕岀錯,當代人,知道,但隨著後人的遠離,以後回來找不到自己墳地是常有的。有塊碑就是記號,而寫明瞭祖上。和立碑人,等下去幾代想建立袓普,或家堂,都有名徽,不用查找。清明立碑。


老侯


什麼叫樹碑立傳,這就是,再在族普里寫好人的經歷等,


姚亞民775


這就是人死後所謂的“樹碑立傳”,主指生前有功名的亡者。這種做法擴展到普通人逝世後,其後人也給立個碑,僅僅是活人紀念亡者的一種方式而已,無特別之處。


多情妞


碑是不能隨便立的,每塊碑都有朝向和風水,只有請風水先生用羅盤定過的碑才不會出錯,要是隨便立的話可能都會出大問題,可能會不順,要不就不立、要不就請風水先生立,就算把磚塊立著放都不行


無期途行118692


在我們荊門地區給己逝去的人立碑,是一種紀念傳世給後人象徵,一個人一生事蹟與家譜的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