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中國市場,韓系車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麼嬌


與去年最低谷的時候相比,韓系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雖然有所回暖,但仍然沒有改變其“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而且幾乎沒有翻身的可能。

2014年,韓國汽車在中國市場佔有率達到了9%,這差不多是韓系車在中國的巔峰--10%的市場份額;因為那時的韓系車,憑藉著比日系車更時尚的造型、更優惠的價格,在中國市場謀得了一席之地,但現在,這些優勢都沒有,自然市場份額急劇下降,不要老怪中韓關係不好,就在在今年,韓國汽車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也大幅下跌,今年1月份下降到5%,3月份降至3.4%、今年4月和5月都是3.0%。

以最大頭的韓系車北京現代(東風悅達起亞則更慘)為例,據最新數據顯示,北京現代今年1-6累計銷量超38萬輛,同比大增72%。不過,北京現代也不能高興的太早,一是去年上半年技術太低,即使這樣算下來平均每月銷量在6萬臺,這與巔峰時刻超過10萬臺也跌了不少。

韓系車這個銷量規模是不夠的,因為北京現代已經減了5個工廠,產能是至少是150萬臺,產能利用率不到50%,從成本角度也是划不來的。

在往上走的突破過程中,韓系車被日系、德系什麼美系緊緊得壓制,而且看來沒什麼有效手段,其往上突破最有效車型--第四代途勝來看,剛在成都車展首發,實在太令人失望了,其設計水平在中國連三流都算不上,誰還會看上這樣的現代?

其實,韓系車受中國品牌的衝擊更嚴重,現在的吉利、傳祺、比亞迪、上汽等品牌,無論是造型、做工、配置等方面,哪一點會比韓系車差,並且價格比韓系車低出不少,韓系車拿什麼來競爭?(鹿鼎記)


DearAuto


國內韓系車的存在現在就有點尷尬了,有薩德問題,也有韓系車自身的問題,薩德是政治問題,畢竟薩德一出來,國人都不去韓國了,當然有人就會說日系車如何如何了,這個我也不知道怎麼解釋。

我們就直接進入韓系車車身上:

首先韓系車主走什麼樣的口味,消費人群是怎麼定義的?

一開始,韓系車剛進入中國市場,還是比較吃香的,畢竟當時國人對國產車普遍不信任,再加上國人不太富裕,資金不充實,韓系車主要走的是低端路線,況且那時候,買車講究的就是實用,不像現在,口味多而且雜,需求也是多種多樣,雖然韓系車定價相對於國產車,還是稍微高那麼一些,但是大多數人還是願意買單的。

然而最近幾年,消費人群有了較大的改變,口味不同於以前了,畢竟錢包鼓了,生活水平上去了,自然而然,對低端車的需求就顯得不是太積極了。

其次呢,韓系車確實沒有多少拿得出手的國際品牌,當然也有些好性能好的,比方起亞K7、現代尊雅、起亞嘉華等等,可惜的就是即便有好貨,但是跟其他車系一對比,就顯得高不成低不就,價錢方面也沒有什麼優勢,反而有些車型定價離譜。

之後呢,也確實是國產品牌的開始顯露頭角了,市場競爭逐漸激烈起來,國產車、日系車、德系車、美國貨等各方角力,而韓系車對市場洞察力過於遲鈍,一直啃著老本,面對銷量的下滑絲毫沒有任何的危機感,不願意創新,總是那幾款車型,找不到新鮮感和創意感。

2017韓系車國內市場銷量和市場份額數據

今年3月,現代起亞在華銷量從去年同期的15.06萬輛下降了52.7%,至7.2萬輛,自2016年2月(銷量9.5萬)以來,現代起亞在華銷量首次跌破10萬輛。

今年4月,現代起亞在華共計售出5.1萬輛汽車,同比下降65.1%,遠低於上年同期的14.64萬輛的數據。

今年5月,現代起亞在華汽車銷量為52485輛,同比銳減65.1%。其中,現代銷量為3.51萬輛,下降65%;而起亞銷量為17385輛,下降65.3%。

2014年,韓國汽車在中國市場佔有率達到了9%。而在今年,韓國汽車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也大幅下跌,今年1月份下降到5%,3月份降至3.4%、今年4月和5月都是3.0%。


有車大師


說說我的個人感受。無論在路上,還是生活中,都常常見到不少韓國車的影子,也就是說還是有不少的用戶在認可和使用現代和起亞車的。

說到流傳比較熱的因“薩德”問題,而出現的抵制韓貨運動,只能說那是韓國人咎由自取,自找麻煩。他們的兩大品牌——現代和起亞的銷量,也確實大受影響,可以說一度慘淡經營而已。

近來,隨著韓國人政治態度的好轉,國人的抵制情緒也慢慢低落下來,這兩家公司的銷售也開始走出絕望期,銷量也可以夠看的了。

去年,在一個開了幾年K3的盆友推薦下,我也到各種品牌店諮詢比較了一下,最終選擇了KX--5。到現在來了一萬左右,感覺質量真是沒的說。無論是內部空間,還是駕駛質感,以及油耗等等,都很令人滿意。

還有就是對於他們的售後服務,也較為滿意。到了該保養,或者什麼檢測等等,都是提前予以聯繫;到了之後,專人負責,特別熱情周到;需要的用品等,也是先諮詢用戶意見,價格公開。

總之,客觀點說,我對於韓國車的認識和評價,要高於一般網絡上發文的那些;說到和大多數國產車的比較,根據周邊一些用戶反映,也要好於多數的國產車輛,這是事實。

只是建議這兩大品牌公司,今後在車輛定價上,更加客觀些,稍稍下拉一下定價,那會受到更多客戶的認可。


讀書評書2017


說可有可無是不準確的,準確的說法是生不如死、不如早點退市!學日本造車理念,始終在模仿,從沒被超越~不,減配、高價忽悠、盆滿缽滿這點超越啦!縱觀世界汽車,德國是汽車鼻祖以技術先進著稱,日系以經濟舒適耐用著稱,韓國對汽車有何貢獻?有哪樣讓人認可的?,就連配件等供應鏈也必須用韓國人的,小視野、鼠目寸光會葬送韓國汽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