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天,和一线护理老师一起交班,更好了解患者和医护身心健康

“危机干预和心理治疗的本质都是善行、助人,我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些联络,协调的事,就是给患者传递关心支持和实际的帮助。稳定化,安全感的建立,直接来自于看到亲人,听到亲人的声音,和亲人重获联系。这就是我们正在做的事。心理治疗的形式多样,目的是积极帮助他们发现和获取资源与信心。”

晚上我们组的蒋莉君老师,在组群里发了这条信息。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在目前这种新冠疫情背景下,作为医务心理工作者来说能做的真的不多,但是我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些联络,协调的事,给患者传递关心、支持和一些实际的帮助,建立稳定的连接,找回安全感,积极帮助他们发现和获取资源与信心。特别是对于那些一家人都被隔离在不同地方,联络不畅时,没有什么比直接来自于看到亲人面容,听到亲人的声音,和亲人重获联系来得震撼,更能缓解焦虑。这就是我们正在做的事。

我们的医护人员已经有的连续作战一个多月了,与家人分离,逆行而上,怀着对家人愧疚和思念,甚至不敢联系家人还有要克服很多困难和恐惧。我们的使命是为他们保驾护航,保存战斗力。我们采取不同方法,不同的形式,逐渐渗透,看见她们坚强铠甲下的那颗红心在呼唤,不是没有需求,而是不敢,害怕自己不坚强,变得脆弱。我们能做的就是唤醒他们自己内在的生命力,看见和接纳真实的自己。这就是我们正在做的事。

虽然武汉以外的疫情数据持续走低,武汉的新增也放缓了速度,整个形势让人欣喜,可是国外疫情愈演愈烈,表明这个病毒依然有恐怖的传播力,病毒在伺机反扑,等待战友们的松懈、等待战友们的随意懈怠而卷土重来。每天的督促、叮嘱、检查,这就是我正在做的工作。

还有就是我们在前方行路,后方的领导同事们给予很多的关心和爱,在此深深的感谢!

今天就写到这了,困了,晚安!”

这是护士长李水英老师微信朋友圈的感悟。

是的,我们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我们没有很冒进的做工作,在不给一线医护人员添麻烦的基础上,尽量为他们和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今天早上,由于车辆的原因,只能坐四个人,我们派出四名队员到一线医护人员那里参加他们的交班。进行深入了解,加大与医护人员的接触,以便建立好关系。从而为更好的做好心理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第十一天,和一线护理老师一起交班,更好了解患者和医护身心健康

参加护理组晨交班

通过今天的工作,我们和他们的连接越来越深入。并且了解到他们的需求,医护人员他们还是觉得可以,患者有些人确实需要干预。对于我们进方舱工作,他们还是比较保守,不松口。只是觉得我们可以培训一下医护人员,让他们学一些心理学知识,来更好的接触患者。回到驻地,我们就准备这项工作,我之前也制作了医护人员的心理技术培训PPT,正好可以利用。

晚上,接到方舱两位患者的心理干预需求。一位是一个农村的大爷,平时在家里从早忙到晚,住进方舱医院以后感觉憋闷,晚上睡觉也有问题,带着口罩,又带眼罩很不舒服。张老师给予了支持、共情,情绪有所好转。另一位是一个青少年,比较活跃,坐不住,觉得自己很厉害,什么都能干,也不是很配合吃药。听起来有点轻躁狂,希望张老师给予会诊。张老师会诊发现,情况还行,不是很恼火,用点药最好。但是方舱医院暂时没有对症的精神科的药物,最后张老师让值班的医护多 给予关注就可以。之后和医护人员沟通,发现他两次核酸检测都为阴性,故建议再检测一次,可以的话就可以出舱了,风险也不是很大。

一组的同志们今天很忙,他们一直到晚上18:45才回到驻地。估计今天的工作量不轻,他们已经深入方舱,进行了心理查房,看来工作开展的不错!

加油同志们!加油武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