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改一个什么字让意境与原句截然不同?

诗酒趁华年


这个问题我曾经想过,“夕阳无限好,因是近黄昏”,前一句对夕阳的赞美,后一句则是一个转折,诗人觉得夕阳这美是美,但很可惜,离黄昏的时间很短,一到晚上就不会看到这美景了,充分体现出诗人婉惜的情感。

如果像你题目中所说,只改一个字让诗的意境截然不同,我的改法是:“夕阳无限好,只因近黄昏”,把下半字的“是”字改成“因”字,这在第一句仍然是对夕阳的赞美,后半句则改变了诗人对黄昏的到来有婉惜、埋怨的思想情感,从而变成了在赞美夕阳的同时,写出夕阳美的原因。


青云职场




书童诺雅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是李商隐的《登乐游原》的下二句。全诗是这样的:向晚意不适,驱车登高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约813年,至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南)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开城二年(837),进士及第起家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慕僚,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大中末年(约858年),病逝于郑州。

李商隐是晚唐甚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绯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两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大中五年(851年),李商隐的妻子王氏在春夏间病逝。他与王氏的感情极好,这位出生富贵家庭的女性,多年一直照料家庭,支持丈夫。由于李商隐多年在外游历,夫妻很长一段时间聚少离多,李商隐对于妻子有份歉疚的心意。而李商隐仕途上的坎坷,因处在党争的夹缝中,抑郁寡欢。

这首诗应该是妻子过世很久才作的,也就是他过世两年之前。(856)之间。时间是最好的治伤药,妻子走了5年之久,为妻子的思念也谈了许多。经历了这般风雨,上了这般年纪,对仕途,对妻子的愧疚也释然。驱车登高原,这种豁达,与开朗全面迸发。因为没有了羁绊的牵挂,忽然变成了陶渊明的那种意境。夕阳的美好,由于心里把一切都放下了,才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自然与满足,可这一切来得太突然,明白得太晚,(只是近黄昏)。

我把它改了个字。

夕阳无限好,妙是近黄昏。“妙”字与“只”字有着根本的区别,截然相反的意思。“只”在此处是无可奈何,留念,怅然,无法转变,是一种悲观。

“妙”字的意境无穷。像姜尚七十才遇周文王,郭令公,郭子仪是他们那朝的人,梅开二度,率军吓倒回迄军队,不可谓不传奇,姜太公与子仪是不是春风正当时。一个心中放去了斗志,一个是豪气冲天。一字之差,不但让人浮想连篇,也意境大发。

我现在讲一个故事。《富春山居图》的作者黄公望。

公元1269年,黄公望出生江苏常家,他从小读遍四书五经,考科举,到了45岁,才在浙西廉访司当了一名书吏。

做官没作几天,他的上官张闾,因贪污舞弊掠夺田产逼死九条人命,朝庭抓了张闾,顺道也把张闾也抓了,等黄公望出狱时,已是过了五十岁,想想这一生,也快走到了尽头。

元朝的一天,黄公望正在屋里写字,做官的朋友来了,跟他说:“到我府上做书吏吧!”

黄公望把笔一放,说了句:做官不去了,不去了,赶紧回家吧,我也要出门了。

官场朋友问:你要去哪里?黄公望答:当道士。

黄公望门也不锁,拂身而去,从此浪迹天涯。从那一天起,黄公望便开始向人生莽原进发,与过去的生活决裂,他再也不对好谁。

在古代,50岁已是暮年,等待黄公望貌似死亡。可死亡从不是最可怕的事情,人生最可怕的事是人未死,心已死。然而对于黄公望来说,他的人生盛宴才刚刚开始……

不说李商隐的遭遇,从字面讲也大不同。走过了中午的炎热,下午的干燥。一抹红霞印着夕阳,那种美景自然由心而发。越过了一天的劳累。坐在地上,怡然自得地欣赏着美景。




忆江0806


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诗词中的下两行词语:“夕阳无限好,只上近黄昏”。

诗人原诗的四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意思是,傍晚了,个人因为一些事情心情不太愉快,就驱车(马车或人工木车)来到古原(指乐游园,汉宣帝修建来游览的,在陕西长安城南)的地方,诗人登上乐游园来想散散心,只看到了夕阳,感觉到很美,这时已到了黄昏时刻,自己有点可惜来晚的意思,联想起一些事情,有点感伤的意境吧,这就是诗人当时的意思。

无论后人对原诗怎么想改字,想变意思,都是很可笑的想法,传承下来的好诗那能说改就改,想出风头,爱诗不要紧,自己好好学习,记住一句话:“只有原诗人留下的字词,才能表达当时真正诗中的本意”。

个人就谈到这里,欢迎友们评论,谢谢。





老头哥儿


夕阳无限好,只是在黄昏。

也就是这么大本事了。讲不出那么多的所以然,只是觉得将”近"字改为”在”字,其意境与原句也是截然不同的。

谢伯乐斯坦刘让飞友邀答!🙏


俺是徐老三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句诗,如果只改一个字,把整句的意思改变。那么我改“只”为“缘”:“夕阳无限好,缘是近黄昏”。这样,整个意思就变了。

这句诗出自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的诗《登乐游原》中的其中的一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意思是:虽然夕阳无限的美好,只可惜已经接近了黄昏。

我把原句改成“夕阳无限好,缘是近黄昏”后,意思成了:夕阳之所以这样的美好,主要是因为接近黄昏的缘故。大家体会一下这个意思是不是全变了。

下面我们来全面欣赏诗人的作品:

《登乐游原》一一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首诗的大意是:

一天傍晚,诗人心情有些不快,为了散散心,他坐上马车来到郊外,登上了古老的乐游庙。远远望去,只见落日余晖展现出迷人的景色,夕阳怎么这么美好,可是这一切美景即将流逝,因为这时天色已经接近了黄昏。


D东哥


感谢提问。

夕阳无限好,醉是近黄昏!

我把“只”改成“醉”字,大意便成了知足眼前,夕阳下暮色令人陶醉,应该尽情去享受。与原来表达的遗憾截然相反。

希望李商隐李老师能理解,不生小女子的气。

与其嗟叹美景易逝,不如静下来用心去享受傍晚时刻,夕阳映照下暮色里的各种小美好。太阳温暖地以锐角的斜度把光芒倾泻在万物上,温柔地抚触着草木、山水、炊烟、你和我。

倘若不服,请闭上眼睛,是不是感觉原来此刻很美好,仿佛身周有爱环绕!

夕阳下,校门口,结束了一天的课程,孩子们放学回家,一路都是清脆的笑声。

夕阳下,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奔走在路上、菜市场、超市,早上中午都忙,好好张罗一顿晚餐,人间烟火最浓。

夕阳下,夕阳最红,老人们相互搀扶着散步,一路碎碎念,或许正回忆相识到相依的雨雪风霜。

夕阳下,小鸟归巢,小蚂蚁也要回家,应该是准备了丰富的晚餐,而闷了一天的小猫小狗或许正跟着主人出来透气。

夕阳下,山里的风声应该也慢了下来,一天的过去,或许相望的两棵树,叶子正彼此招手,期待着夜里深情的呢喃。

夕阳下,水面正泛着微光,山的倒影树的倒影慢摇着,很是抒情,谱一曲向晚正是时候,诗歌雅和,悠扬且意浓。

醉人的,正是夕阳独有的韵致,温润、柔和、优雅和情怀。

真真的,只要有发现的眼睛,心中有向往,不仅暮色,夜色亦美好!


失忆柚子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改一个什么字让意境与原句截然不同?


这个名句出自李商隐的《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我们要真正完成题主提出的改诗,首要的是搞清楚原诗的意境和体式。因为要求是只许更改一个字,要让意境完全不同,但是原诗的格律是否还要遵守?

格律要求

我们在讲格律拗救的时候重点讲过这首诗,“向晚意不适”平仄为“仄仄仄仄仄”,是很明显的出律,但是在“驱车登古原”的第三字的仄声换成平声做出了对句拗救,也就是“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实际上是格律诗基础格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的拗格。

所以,这首诗其实是一首近体格律诗。整体的格律是:

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那么我们修改的这个字,要注意平仄合适。毕竟人家一首拗律体,改成古风并不大合适。有了平仄选字依据,我们再来看原诗这两句的具体意思是什么,我们如何找到截然相反的意思去进行修改。

原诗意境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首联就交代了李商隐当时的心情并不好,在傍晚时候驱车去乐游原散心。这也就为整首五绝打下了一个郁结、忧愁的底色。他愁的什么呢?也许是自己的爱情、也许是自己的仕途、也许是自己的命运,反正李商隐的一生,都挺不顺的。

有了这个情境交代,我们再来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两句诗发散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情。夕阳斜照,乐游原上的景色是非常漂亮的,只可惜时间接近黄昏,只怕维持不了多久了。这是一种对时光易逝,美景消亡的遗憾之情。一般对这两句的理解是李商隐对自己人生飘零的感慨,甚至有些朋友将夕阳看作风雨飘扬却绮丽颓靡的晚唐,认为诗人是对王朝倾颓的叹息之意。

那么按照这种理解,要找出和原诗截然相反的意境,自然是要积极的,向上的。

这并不难,无非是在后一句表达转折的“只是”二字上做文章。在意思上最好理解的是将“只是近黄昏”的“是”字改成“因”字,成为:

夕阳无限好,只因近黄昏。

夕阳的景色是如此的漂亮,只因为是黄昏的缘故。意思上将景色漂亮的缘故归结到黄昏的原因,不再有遗憾感叹。这样修改从情境上来说确实比较符合题主的要求。

但是平仄出律了。“因”字平声失替,也就是说将这首诗从拗律体修改成了古风。不讲究的话是可以的,但是我们如果将“只是”改成“正是”,不但平仄是合的,从意思上理解也相对古朴一些,同时也将遗憾之情去掉了。

夕阳无限好,正是近黄昏。

所以,在乎格式的改法,就是后面这种。不在乎格式的改法,就是前面那种。

另一种理解

相对于上面的普遍理解,近年来对“只是近黄昏”有了完全不同的解读。现在有很多学者提出“只是”二字在这里并不是转折的意思,而是一种理性的解释。越来越多的资料发现“只是”在晚唐的诗句中,多是“因为”的意思。比如李商隐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就很明显。

那么这首诗如果这么解读:乐游原上的夕阳为什么这么美好呢?正因为是黄昏的缘故啊。也就是说李商隐本身就没有遗憾、惋惜的惆怅之心,他就是去散心的,看到漂亮的景色,由衷地写了首五绝夸赞乐游原上的夕阳美好。

作为一个在晚唐官场上颠沛流离的人,李商隐可能对自己的仕途有抱怨不平,但是要扯到他对晚唐的末世走向有什么惋惜之意,只怕也是有些牵强。

诗人不可能像我们今天一样用上帝视角去发现时代的走向,他只是抒发他自身的郁闷而已。所以,这两句诗也许这样解读才是正确的,李商隐未必有转折的意思,也未必有遗憾的意思。虽然意境上下去了,但是很有可能这才是最贴近事实的创作意图。

那么,我们还有必要修改字来改变意境吗?本身我们理解的就和作者创作的截然相反。

那就将“只”改成“却”吧,明确转折,与这种解读的意思就相反了。

夕阳无限好,却是近黄昏。

改诗须得综合格式和意境理解进行,解读不同,改法自然就不同了。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梧桐树边羽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登乐游原》,原诗是: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夕阳无限美好,可惜的是已经接近黄昏时刻。

从字面意思来看,作者喜欢无限美好的夕阳,但是对于夕阳接近黄昏时刻有些许叹惋之情。

所以,如果说只改正一个字,让诗句意境完全不同的话,我认为可以这样改正:

夕阳无限好,尤是近黄昏。

改正后诗句的意思就截然不同了:夕阳无限美好,尤其是在接近黄昏的时刻。这样一改我们就可以这样理解了:作者喜欢无限美好的夕阳,尤其是喜欢接近黄昏时刻的夕阳。

您觉得这样改正好吗?有时间的话,可以深入交流一下!





阳光旭日


那就把“是"字改为“有"字吧,改后是成为,夕阳无限好,只有在黄昏,这就完全成了景色的诗了,没去写老人快走完人生那最后的哀叹感觉了。

就成为看夕阳美景、绚烂的余辉只有在太阳落下地平线那一刻,真美丶可说美得令人遐想联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