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請問你們那兒還有撒肥機了嗎?我們這還有400畝麥田需要施肥。”眼下正是春耕時節,射陽縣全友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凌志的電話不停地響,春耕以來,該合作社已接下25000餘畝訂單。

植保無人機正在田間噴撒化肥。 彭嶺 攝
“以前種地要分別聯繫鬆土機、播種機和施肥機,現在打一個電話給農機專業聯合社,所有機械調備齊了,有時候我們人都不用過去,一點不用自己操心。”千秋鎮沙港村農戶花銘谷高興地說道,他家的800畝地僅僅2天就全部作業完成。
2009年,陳凌志牽頭成立全友農機專業合作社,經過十年的發展,目前該合作社已擁有大中型農機具40多臺,資產達到700多萬元。合作社不僅為全縣農民提供耕、播、收等農機服務,還到大豐、鹽都、建湖等周邊地區發展跨區作業,年純收益達到200多萬元。

帶著拖拉機入社的黃沙港鎮村民周劉成算了筆賬:以前自己單幹,種地成本高了不說,長期還接不到活,拖拉機機只能放著“睡覺”。2017年,周劉成帶著3臺拖拉機加入合作社,搖身一變成了“新農民”。他說:“加入合作社以來,我幹完家裡的活就到合作社接活,每天有800到1000元的純收入,一點也不比在外面打工差。”
今年,全友農機專業合作社經營的土地面積擴大到3.5萬餘畝,其中,合作社協助農業公司、農場等經營土地23000餘畝,為農戶託管土地11000餘畝,承包土地1000餘畝,受益農戶超2000戶。規模經營提高了土地收益率,增加了農民收入。2019年,合作社規模種植水稻畝均產1300斤以上,種植小麥畝均產量1100斤以上,合作社畝均產量比當地其他農戶高出10%以上。
隨著規模不斷擴大,該合作社還添置了無人植保機、安裝北斗導航定位系統的播種機、進口插秧機等數十臺套先進機械。“放在以前這些機器都是想都不敢想的。”陳凌志說,現在農業朝著機械化、現代化的方向發展,合作社也要乘勢而上,成為現代農業生產的主力軍。除了硬實力的提升,全友農機專業合作社還在“軟實力”下功夫,目前,該合作社擁有農技指導員、農機專家10名,隨時接受農民線上線下諮詢田間管理、肥料選擇、農機維修保養等相關問題
據瞭解,目前射陽縣共有210個像全友這樣的專業農機合作社,其中省級示範合作社10個,擁有家庭農場762個,擁有農機化作業服務專業戶3806戶,全程機械化服務作業面積達到732.45萬畝,佔總作業面積的80.57%。(彭嶺)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道文旅很榮幸和您分享這篇文章!不落地,不創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歡迎下方留言分享~
閱讀更多 解碼鄉村振興 的文章